寓人文情怀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时间:2022-10-16 08:31:57

寓人文情怀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语文学科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与其他学科相比,富有更多的文学和艺术, 富有更多的幻想和想象,也富有更多的深情和真爱。弘扬人文精神和培育人文素养,语文学科义不容辞。然而,在传统的语文课堂里,由于片面地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导致人文情怀的语文本体和内在要义被大大削弱。新课标把人文性定位为语文的基本性质,其目的就是让语文学科的人文情怀得到回归。对此,我们应理所当然地寓人文情怀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一、课堂教学需要具有人文情怀的语文教师

无论是谁,阅历总是有限的,都需要在手不择卷的阅读中,感受人类历史的厚重,体会生命涵义的丰富、发现外部世界的精彩,从而具有充足的、真正的、满腔的人文情怀。

具备人文情怀的语文教师,应是一个以书为伴、视书为友的人。不但迷恋当代文化精品,而且专注古代文化经典。遇上心仪的好书,会爱不择手、如饥似渴、通宵达旦,直到读出字里行间里流动着的青春活力、生动形象、人生热情。当然,一个饱含人文情怀的语文教师,绝非是一个孤独的读书人。在他的课堂里,洋溢着他的文学爱好;在他的课堂里,阅读是学生的知识大餐;在他的课堂里,学生不但能学到应知应会的课本知识,而且能接触到大量的人文书籍。他的语文课堂是学生面前的辽阔而绚丽的世界。

饱含人文情怀的语文教师,又是一个平心静气的人。他能将自己的一次次联想、一缕缕思绪、一回回顿悟及时记录下来,他的笔尖上流淌着心灵的泉水,他点击电脑,键盘上闪烁着激情的火花。他一边教一边读、一边思一边写,日积月累地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反思、提炼和升华。通过不停地教、不断地读,不停地思、不断地写,延续并升华他的教育生命。

人文情怀的语文教师,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能敏锐地观察生活,对人生有深厚的情感。他能对每一次的日出、日落,每一个早晨、夜晚,每一片树叶、花瓣产生情感;他能对竹外桃花、春江鹅鸭产生情感;他能对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吹而不寒的杨柳风产生情感……让自己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让自己的生命疆界得到拓展,让自己的生命涵得到充实。总之,饱含人文情怀的语文教师,感到工作和生活非常有趣,觉得人生和世界特别美好。

与此相反,一个厌恶读书,不善思考,不愿写作,对生活麻木的语文教师,想挖掘教材中沉潜的人性美,是挖掘不到的;想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学生,是培养不出的。

二、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人文渲染的课堂生活

语文教学的失败,往往是因为像研读科研论文或进行道德说教那样讲解所致;语文教师的失误,往往是因为他太像科学研究者或道德说教者。应该知道,人的思维是形象的、艺术的、充满情感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向学生释放真情实感,尽可能少照本宣科。

如教学《但愿人长久》一文,尽管这篇课文是以叙事为主,只引用了《水调歌头》一词中的几句,我却怀着对苏轼的敬慕和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满腔热情,一字一句地为学生吟诵了整首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声情并茂的吟诵,荡漾着学生的心灵。学生的洗耳恭听,知道了苏轼那殷切绵延、旷达睿智的人生理念;学生的浮想联翩,进入了苏轼那月明风清、澄澈辽远的诗词境界。紧接着,我打开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欣赏《春江花月夜》等曲子。伴随着悠扬缠绵的曲子,我和大家一首接着一首地吟诵《忆江南》《渡汉江》《泊船瓜洲》……最后,当我讲苏轼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将思念之情深藏在心底,写下了千古绝唱“但愿人长久”,表现出“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情怀时,学生已完全沉浸在我国古典诗词的美妙境界之中。

显而易见,因为把人文情怀带进了课堂,所以课堂生活就充满着诗意、浸润着情感。如果课堂生活离开了诗意、缺少了情感,是很难直接地、深刻地体悟语文课堂教学的真义的。

三、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人文情怀的师生关系

寓人文情怀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需要转变教师的角色。变传授者为促进者,变管理者为引导者,变“居高临下”为“平等中的首席”,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为师生互教互学,形成“学习的共同体”。

如在教学《赶海》一文时,我发现不少学生学习方法很独特,我便尝试着让学生当小老师。然而,我是站在小老师身旁,以便适时地越俎代庖,还是索性走下讲台,坐到学生的座位上,一起参与学习呢?我毅然决定:坐到学生的座位上去。我的这一举动,导致了一个出乎意料的教学片断。那就是小老师总是觉得同学们的朗读不理想,便向我投来求助的目光。我心领神会、责无旁贷地将右手举起,小老师一本正经地说:“请许老师读一读这段课文。”更值得品味的是:当我声情并茂地把指定的一段课文读完后,小老师竟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要求:“谁能比许老师读得更好呢?”小老师的教学机智,引发出同学们高涨的学习热情,大家都想胜过老师,都愿向权威挑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一个接一个朗读得十分投入、特别动情。

由此可见,教师要是能经常走下讲坛,真正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一道平等切磋,语文课堂教学必将成为师生生命运动的合奏。

总而言之,我们应满腔热忱地寓人文情怀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让语文学科焕发出无穷魅力,让学习语文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呼唤,让学好语文成为每一个学生毕生的需求。

[作者通联:江苏如皋市外国语学校]

上一篇:激发学生潜能,收获无限惊喜 下一篇:从阅读走向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