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冬胰岛素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分析

时间:2022-10-16 08:08:40

门冬胰岛素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分析

四川省攀枝花市煤业集团总医院内分泌科,四川攀枝花617066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使用预混人胰岛素30R与门冬胰岛素30的疗效。方法:针对2011年3月-2011年12月治疗的135例2型糖尿病病例进行用药对比分析,62例使用预混人胰岛素30R的病例为一组,73例使用门冬胰岛素30的病例为二组,疗程统一为3个月,监测不同时间的血糖含量,统计低血糖发生百分率。结果:疗程结束各组不同时间的血糖含量均低于用药前(P<0.05),二组降糖情况比一组理想(P<0.05);一组低血糖发生百分率为24.2%(15/62),二组低血糖发生百分率为9.6%(7/73),二组比一组血糖稳定(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使用门冬胰岛素30能够显著降糖,安全性高,可作为首选降糖注射药。

【关键词】2型糖尿病;门冬胰岛素30;预混人胰岛素30R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000-02人口老龄化、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等多种原因导致2型糖尿病病发比例逐年升高,呈现快速上涨趋势[1]。该病症表现为代谢异常,血糖波动,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为了能够较好的对血糖进行控制、避免出现其他组织结构的并发病变,除了适度运动、调节饮食外,还应接受药物治疗。目前临床上有多种类型的口服降糖药,虽然服用方便但效果一般,容易出现低血糖,而使用胰岛素是一种相对安全、稳定的降糖方法。本文将针对2011年3月-2011年12月治疗的135例2型糖尿病病例进行胰岛素用药对比分析,从而指导临床合理选用胰岛素。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1年3月-2011年12月共治疗135例2型糖尿病病例,均自愿使用胰岛素降糖。62例使用预混人胰岛素30R的病例为一组,均龄(61.7±8.2)岁,区间统计42-73岁,30例女,32例男,病程均值(11.4±3.7)年,区间统计7-18年;73例使用门冬胰岛素30的病例为二组,均龄(62.1±7.9)岁,区间统计42-76岁,37例女,36例男,病程均值(11.7±3.5)年,区间统计7-19年。经统计分析,两组病例血糖情况(不同时间的血糖检测值)无差异性。

1.2方法:治疗前均给予用药教育和疾病分析,调整饮食、适当运动。两组病例运动量等影响因素均较固定。一组皮下注射预混人胰岛素30R(J20080004),厂商为诺和诺德,2次/日(早晚),剂量为每千克0.15U/次,使用时间为餐前0.5h左右;二组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J20070003),厂商为诺和诺德,2次/日(早晚),剂量为每千克0.25U/次,使用时间为用餐活动时间范围内(餐前、餐中、餐后均可)。疗程统一为3个月,监测不同时间的血糖含量,统计低血糖发生百分率。

1.3血糖检测:应用血糖检测仪,以末梢血糖值为标准,若检测值在3.9mmol/L以下,则判定为低血糖。

1.4统计数据:血糖值为(χ±s),t检验对比情况,卡方检验发生百分率对比情况,统计软件为SPSS(17.0),α=0.05。2.结果

2.1不同时间的血糖含量:疗程结束后各组不同时间的血糖含量均低于用药前(P<0.05),二组降糖情况比一组理想(P<0.05),检测数据,(见表1)。

表1两组不同时间的血糖含量(χ±s,mmol/L)

组别时间餐后2h(早)餐后2h(中)餐后2h(晚)空腹血糖一组用药前17.09±3.6216.62±4.4713.38±4.2012.69±2.08用药后 9.12±1.48*9.28±1.59*9.01±1.68*7.18±1.47*二组用药前17.28±3.7116.79±4.7213.27±4.0212.88±2.12*用药后7.48±1.29**7.68±1.71**7.29±1.38**7.09±1.59***表示两组比较P<0.05,*表示用药前后比较P<0.05。

2.2低血糖发生百分率:一组低血糖发生百分率为24.2%(15/62),二组低血糖发生百分率为9.6%(7/73),二组比一组血糖稳定(P<0.05)。3.讨论

临床专家认为血糖的控制可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1],抑制病情发展,此观点已经由大量临床试验证实。因此,控制血糖是治疗的关键,也是确保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胰岛素的使用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药物条件,但以往应用于临床的人胰岛素起到的作用并不理想,该类药物无法使机体恢复生理性分泌胰岛素的作用,同时易引发低血糖,所以应用并不广泛。经过大量的药物研究和创新实验,产生了一类新的具有降糖作用的药物——胰岛素类似物。本文中二组使用的门冬胰岛素30就属于此类药物,该药中有大量的门冬氨酸胰岛素(水溶性),约占十分之三[2]。一般可在用药0.3h发挥作用[3],并在短时间内出现峰值浓度[2],使患者机体中的胰岛素超过正常含量,从而达到健康者第一时相分泌水平[4],避免患者在用餐后血糖急速上升。同时该药物的注射时间无需固定,应用更方便,可视个体情况选择,只要是在用餐活动时间范围内即可。疗程结束各组不同时间的血糖含量均低于用药前,且二组降糖情况比一组理想,说明门冬胰岛素30的药效明显;一组低血糖发生百分率为24.2%,二组低血糖发生百分率为9.6%,二组比一组血糖稳定,说明门冬胰岛素30安全性高,不易引发低血糖。综上,我们认为可将门冬胰岛素30作为首选降糖注射药。参考文献

[1]姚惟昊.餐后血糖不达标2型糖尿病患者3种治疗方案比较[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21(5):38-39.

[2]孙伟,朱江,徐勉,等.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217-219.

[3]李海霞,张丽丽.预混门冬胰岛素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4):63-64.

[4]Raskin P,Allen E,Hollander P,et a1.Initiating insulin therapy in 2diabets:a comparison of biphasic and basal inxulin[J].Diabets Care,2009,28(2):260-265.

上一篇: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观察 下一篇:地佐辛联合咪达唑仑用于妇科手术患者镇痛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