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丝叶蜂控制性天敌缺距姬蜂记述

时间:2022-10-16 08:06:21

河曲丝叶蜂控制性天敌缺距姬蜂记述

摘 要:膜翅目姬蜂通称姬蜂,全世界已知约1.5万种,中国已定名的超过千种,体形变化甚大,体长(不包括触角和产卵管 )3~40mm,以10~20mm为多。翅一般发达,偶有无翅型和短翅型。腹部膜质,一般细长,圆筒形、卵形、扁平、侧扁都有。产卵管长短不等,寄生于木材中天牛或树蜂的种类,有的超过50mm。本文主要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就一种河曲丝叶蜂控制性天敌缺距姬蜂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记述,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积累相关经验有一定助益。

关键词:河曲丝叶蜂;控制性天敌;缺距姬蜂;记述

中图分类号:Q969.5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2017

最近几年,绥德县河曲丝叶蜂呈现高发趋势,地区高度重视该种害虫防治工作,分别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森防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防治专业队伍,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逐级分解下达防治任务指标,层层签订防治目标责任书。切实做到了领导责任、目标任务、防治措施、督促检查“四到位”,保证了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在长期防治过程中,林业人员发现有一种缺距姬蜂在防治河曲丝叶蜂方面有着较高的防治效果,研究人员随即加大了对该种姬蜂的生态研究,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生物学特征

缺距姬蜂为膜翅目Hymeoptera 姬蜂科Ichneumonidae 柄卵姬蜂亚科Tryphoninae 缺距姬蜂族Cteniscini ,属种未定。河曲丝叶蜂Nematus hequensis Xiao,1990 。属膜翅目Hymenop 叶蜂科Tenthredinindae 长角叶蜂亚科Nematinae。缺距姬蜂外寄生,寄生后寄主即不能化蛹,为单期寄生。产卵于幼虫体表后并不立即孵化,而是等到幼虫入土结茧后才孵化。雌虫产卵瓣未见粘附1粒以上的卵,卵柄埋入叶蜂幼虫皮下,甚为牢固,既使退皮入土也不会掉落,卵和卵柄的结合也很牢固,未见无卵之柄。一个寄主茧内仅见一个幼虫或蛹,为单寄生。一年一代,以蛹或幼虫在寄主茧内越冬。缺距姬蜂生态学研究如表1所示。

2 形态学特征

2.1 成虫形态特征

雌虫。体长10~13.26mm,前翅8~10.45mm,全身被白色或无色毛。两复眼内缘平形,脸微拱,脸、脸眼框、唇基、颊、上唇、下唇均为淡黄色,头部其余皆黑色。触角丝状褐黄色,长7~9mm,32节。唇基端缘生一排刚毛,上唇端缘中央无缺刻。在额脸分界处有3处从额部向下延伸嵌入行成的黑色突起物。前胸有前沟缘脊,前胸背板向后延伸达肩板。中胸盾黑色,俩盾纵沟超过中部相遇于盾后缘之前。前胸侧板及部分中胸腹板为淡黄色。中胸侧板和后胸侧腹板均为黑色。有胸腹侧脊。前翅痣黑色,小脉位于基横脉外侧,第二肘间横脉在后端有1处弱点,第二脉有2处弱点,小室近4边形,无柄。后翅有端翅钩11个,未见基翅钩。后翅后小脉曲折。前足胫距与跗节相对的一面的梳齿,其端头有的钝有的分叉,几乎生至端头,爪亚端有钝圆的齿,垂叶末端尖。中足胫距有短毛,中足爪有10~11枚齿,其中基齿6枚,亚端齿4或5枚。后足爪具8枚大小相近的基齿,后足胫节末端圆。外侧端缘有一小齿,端头钝,长度小于胫节末端直径的一半。无距。腹部 7个腹节,第1~6节背面和侧面黑色,节间膜淡蓝色,末节黄色。腹面,膜质,乳白色,每节2侧各有一黑短纹。腹部在并胸腹节着生较高。腹部末节腹板裂开,腹尾仅见携一粒卵未见多者。产卵器,从腹部末端前第6节伸出,基部微隆起非大形,腹瓣末端有9个齿;产卵管端头有脊;背瓣端头有脊,亚端部无缺刻,无背结。长1.12mm,红褐色。第一载瓣片侧有一排毛。生殖板侧面观为三角形;雄虫 体长8~9.96mm,未见角下瘤。胸部侧板、腹板均为黑色,盾黑色,小盾片梯形淡黄色,后小盾距形淡黄色。并胸腹节基横脊隆起低,不明显,与该节气孔相连;端横脉隆起明显,中纵脊在端部合并,端区消失。

2.2 幼虫形态特征

虫卵长径约0.6~0.7mm短径约0.25mm,柄长约0.5~1mm,芝麻形,大头黑褐色小头褐色,卵壳3层坚韧,在手掌内用俩指或掌心相对均不能将其挤破。一头寄主幼虫头胸部最多携11粒卵。9月中旬前后成虫开始产卵,初霜为产卵截止日。卵历期约1个月。卵寄生率3%~52%,寄生部位主要在后头壳,其次胸背,曾在后足发现过,但80%以上寄生在后头壳;幼虫。末龄幼虫长6.07~11.35mm,初孵成长的幼虫黄褐色新月状,无足,前蛹期钩形黄绿色;蛹。裸长5.67~9.7mm,头胸部粗1.90~3.35mm,腹部最宽处2.88~4.62mm,白色,无足,头小腹大,头与腹约成90°角,似钩形,上颚尖锥形。

上一篇:四平市水功能区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污染防治措施 下一篇:中卫市优势特色林产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