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水功能区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污染防治措施

时间:2022-07-19 01:36:41

四平市水功能区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污染防治措施

摘 要:通过对四平市水功能区水质监测资料分析,评价了水功能区现状,并找出其未达标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水功能区;影响因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P34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2025

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提供科学依据。因此,了解掌握四平市境内水功能区的现状及其影响原因,对四平市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保证其能够永续不断地为我市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用水,保障四平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省建设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 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

1.1 河流水功能区评价指标

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粪大肠菌群。

1.2 湖库型水功能区评价指标

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粪大肠菌群、总磷、总氮、透明度、叶绿素a。

1.3 水功能区水质现状

根据吉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四平分中心2014年监测成果,对四平市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全市14个地表水功能区中(水功能一级区7个,其中保护区2个、缓冲区5个;水功能二级区7个,其中饮用水源区3个、农业用水区3个、排污控制区1个),全指标评价有2个功能区达标,有12个水功能区不达标,其主要超标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和总氮。双指标评价,全年有6个水功能区达标,有8个水功能区不达标,其主要超标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从评价结果看,四平市水功能区受污染严重,详见表1。

1.4 全市县级行政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统计

现状评价结果表明:县级行政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双指标)从高到低依次为四平市区、伊通县、梨树县、双辽市。全市全指标评价达标率为14.3%,双指标评价达标率为42.8%,达标率较低,详见表2。

2 影响水功能区达标因素分析

2.1 水功能范围内的河流水质较差,均受到不同程序污染

四平市境内总河长为655.9 km,由于西辽河巴彦塔拉镇至省界段23.0 km常年无水,故评价河长为632.9 km。评价结果表明达标河段60.0 km,占总河长9.15%,其余河段水质均不达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全年水质类别为Ⅲ类的河长60.0 km,占总河长9.15%;水质类别为Ⅳ类的河长67.8km,占总河长的10.3%;水质类别为Ⅴ类的河长102.0km,占总河长的15.6%;水质类别为劣Ⅴ类的河长418.1km,占总河长的63.7%。评价结果见图2。

2.2 点污染源废污水及污染物排放量较大

四平市仅2014年废污水入河总量为2975.6万t,COD入河总量为3750.6t,氨氮入河总量为650.3t。其中工业废污水入河量为534.6万t,占入河总量的18.0%,COD入河量为855.4t,占入河总量的22.8%,氨氮入河量为43.6t,占入河总量的6.70%,混合废污水入河量为2441.0万t,占入河总量的82.0%,COD入河量为2895.2t,占入河总量的77.2%,氨氮入河量为606.7t,占入河总量的93.3%,详见表3。

其中梨树县污水处理厂和双辽市污水处理厂自2012年以来,一直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大量污染物未实现达标排放,直接进入境内河流中,对当地河流水质造成了严重污染。

3 水功能区污染防治措施

3.1 入河排污口的整治

入河排污口的整治主要包括排污口的规范化建设工程、生态净化工程、排污口合并与调整工程、污水经处理后回用、入河排污口关闭等整治措施。

严格限制设置入河排污口水域:对于污染物入河量已经削减到纳污能力范围内或者现状污染物入河量小于纳污能力的水域,在不新增污染物入河量的控制目标前提下,采取“以新带老、削老增新”等手段,严格限制设置新的入河排污口。在现状污染物入河量未削减到水域纳污能力范围内之前,该水域不得新建、扩建入河排污口。

对于位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其它涉水类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内水功能区划定为禁止区;对省界缓冲区及现状水质不达标或排污量超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的区域划定为严格限制区;其余划定为一般限制区。

3.2 污水处理回用

回用方案包括农田灌溉、绿化用水等,但农田灌溉、绿化等回用水不应回流入原水域。对于未按有关要求建设再生水处理回用系统、再生水回用率达不到要求的城市区域,提出限制新设入河排污口等措施。

对于排污量大、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影响突出的排污企业,若采取上述整治措施仍无法满足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则关闭或搬迁排污企业。

3.3 控制污染源

点源污染的控制:四平市及周边城镇直接向河流水库排污,导致水功能受到污染,使其水质超标的根本原因。因此,严格控制点源污染,大幅度消减污染物排放量,做到达标排放,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面源污染的控制:包括农田建设、水土保持、合理施肥、村落综合整治、鱼塘改造、推广绿色农业等多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全社会多个管理部门综合协调。

4 结束语

水功能区污染的防治除上述列举的几种方法外,还有深层曝气、机械清淤、超声波除藻等多种方法,具体采用什么方式和方法,不能一概而论,还要进行大量实验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而定。由于导致水功能区污染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外因也有内因,既有点源污染又有面源污染,因而还需要水行政主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并建立健全控制管理、指标考核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切实保护好水资源,保证水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四平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保障。

作者简介:高宇峰(1977-),男,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吉林分局,队长,工程师,研究方向:水文测验;王晓娜(1977-),女,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四平分局,副科长,工程师,研究方向:陆地水文。

上一篇:荧光法研究硒蛋白对超氧自由基的抑制作用 下一篇:河曲丝叶蜂控制性天敌缺距姬蜂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