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摘除术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比较床分析

时间:2022-10-16 06:26:43

鼻息肉摘除术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比较床分析

摘 要:目的:比较鼻息肉摘除术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鼻息肉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鼻息肉摘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为22例,治愈率为73.3%,对照组患者治愈为11例,治愈率为36.7%,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关键词:鼻息肉摘除术;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鼻息肉

鼻息肉为鼻部常见病,是由于极度水肿的鼻腔鼻窦粘膜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垂而形成的,好发于鼻腔的外侧壁及鼻顶部,鼻息肉并非真性肿瘤,多数认为慢性感染和变态反应是治病的可能原因[1]。鼻息肉会造成鼻塞、呼吸不通畅或呈活瓣样启闭,患者有嗅觉障碍、头痛、说话时鼻音过重等症状,严重者可诱发一系列并发症,比如咽喉炎、中耳炎、脏器功能损伤等,极大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当前手术是治疗鼻息肉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手术方式不同,其治疗效果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2]。近年来,我院对患者实施鼻息肉摘除术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发现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效果显著,现将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1.5±3.1)岁,病程3~19年,平均病程(13.2±4.1)年,其中单侧16例,双侧14例;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2~50岁,平均年龄(33.4±5.2)岁,病程2~18年,平均病程(12.6±3.5)年,其中单侧18例,双侧1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行鼻息肉摘除术进行治疗 在局部浸润麻醉及表面麻醉下进行手术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单发肉患者在直视下利用息肉钳将息肉蒂部夹住,给予圈套器套除或直接咬除,多发性患者直接给予摘除,要准确迅速,并开放筛窦,一些患者在术中出血较多,需要对病变组织进行检验;采用圈套器将后鼻息肉去除。患者术后需要口服抗生素,接受鼻腔喷雾糖皮质激素治疗,定期对鼻腔进行清理。

1.2.2观察组患者采取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进行治疗 在鼻息肉摘除术的基础上,加用鼻内筛窦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中暴露患者筛泡之后,利用直头咬钳行咬破筛泡壁操作,然后进入患者的前组筛窦,以此缺口往前进行前组筛窦房去除操作,必须要注意不能损害患者的筛前动脉,进行向下、向上的扩大操作,然后行后组筛窦房除去操作,清理患者的病变组织,务必要清理干净,然后去除完全开放的窦房,最终行摘除窦内息肉操作。患者术后需要口服抗生素,接受鼻腔喷雾糖皮质激素治疗,定期对鼻腔进行清理,直至皮上化[3]。

1.3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为[4]:治愈:症状消失,内窥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好转:症状明显改善,内窥镜检查见窦腔黏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厚或肉芽组织形成,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症状无改善,内窥镜检查见术腔粘连,窦口狭窄或闭锁,息肉形成,有脓性分泌物,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1年后的复况。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χ±s;分)

2.2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χ±s;分)

3结论

鼻息肉为一高度水肿的疏松结缔组织,组织间隙明显扩大。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组织中有嗜酸细胞、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尚可见有浆细胞、肥大细胞等。电子显微镜下可看到鼻息肉组织中的血管和腺体均无神经支配,失神经支配的腺体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这种病理变化更易促进息肉的发展。鼻息肉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免疫缺陷、纤毛功能障碍、Young综合征、阿司匹林耐受不良等,因此可认为许多原因都可能致病或者多种因素联合致病[5]。鼻息肉生长早期可发现一些特殊的长管状腺体,这些腺体与正常的浆液粘液性腺体具有完全不同的结构、形状及大小。尽管关于鼻息肉病的发病机理存在数种假说,但无一种假说能圆满地解释此种长管状腺体的组织学起源。

目前治疗鼻息肉的主要手段为手术治疗,但是由于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其治疗后的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可,但是近来有大量的研究证明,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患者,并不能达到真正根治的目的,只能起到改善其鼻通气的作用,且术后容易复发,造成了患者极大的痛苦。而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可以彻底清除患者窦内病变粘膜,对防止术后鼻息肉的复发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手术时要注意对筛窦的危险区、手术保持范围以及从前鼻孔到筛窦各个部位的测量数据等都要牢记于心。手术时操作要轻柔,顺势而行,不可用力过猛,防止伤害,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映,以保证手术安全进行[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愈为22例,治愈率为73.3%,对照组患者治愈为11例,治愈率为36.7%,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但是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综上所述,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沈敏,万俐佳,姜义道等.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治疗鼻息肉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估[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2(5):73-75.

[2]李卫平.鼻息肉摘除术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4):591-592.

[3]黄翠霞,曹惠萍.鼻息肉摘除术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4,13(5):124-124.

[4]孙展.鼻息肉摘除术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7(17):123-124.

[5]付全胜.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3):3685-3687.

[6]黄远红,高雄辉.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210-211.

上一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及规范治疗体会 下一篇:循证护理对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