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宝宝快乐地接受任务

时间:2022-10-16 06:24:51

如何让宝宝快乐地接受任务

宝宝们经常不顾成人的要求,出其不意地自顾自行动,为此很多家长都很头痛。如何才能让宝宝们更听话,并快乐地接受家长交给的任务呢?

为什么宝宝的任务意识比较淡?

原因一年龄特点决定

接受任务时,宝宝需要运用有意注意或有意记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而2~3岁宝宝的心理特点中,无意注意和无意记忆占优势,因此他们对于任务的接受存在着无意性。再加上此时宝宝的语言发展正处于简单句阶段,尽管具备了初步的听说能力,但语言理解能力还比较弱,存在即时和直接的特点。如果家长表述略长或稍复杂,宝宝就忘掉前面的内容或无法理解。

原因二家长的爱护方式不当

家长的过度保护、溺爱与迁就也直接影响着宝宝任务意识的发展。一些家长怕宝宝能力不够,常常阻止他“不要弄这个”、“算了”等等。这使得宝宝过多地依赖成人,独立性不够,任务意识薄弱。

让宝宝快乐接受任务的方法

语言表述要让宝宝能正确理解任务

语言贴近宝宝

想让宝宝听懂你的话,就要和他拥有共同语言。家长要多看宝宝喜爱的动画片、图书,多听儿童录音故事,多了解宝宝喜欢的玩具、颜色、食品、小动物等,还要留心听并学习宝宝的说话方式,观察其心理表现,使自己的语言尽量符合2~3岁宝宝的心理特点和口语表述,这样的语言才让宝宝易于理解和接受。

语言生动形象

想让宝宝听清你说的话,要先让宝宝对你的话产生注意。根据孩子“万物有情”的思维特点,家长应尽量用形象的语言、富有童趣的口吻来吸引宝宝,还可以表现得夸张一些,并把要求和规则游戏化、趣味化、情景化。比如让宝宝自己收拾玩具时,可以说“送玩具宝宝回家”;宝宝放好玩具后,为了表扬他,家长又可以说“玩具宝宝都开心地回家了”,并且做出高兴的样子。

说话缓慢清晰、简明扼要

语速恰当、发音清晰对宝宝接受任务也非常重要,因为宝宝只有听清楚了你的话,才能做出适当的反应。要注意的是,对宝宝说话一定要简明扼要,只有抓住他短暂的注意时间,提出明确的要求,宝宝才能记住你的话。语言要突出关键词句,比如“宝宝小便”、“宝宝洗手”、“宝宝喝水”等,每次的任务不应过多、过杂。可以根据宝宝的接受水平,逐渐增加难度。

创设游戏情景,让宝宝快乐接受任务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劳动同样重要的意义。”宝宝最基本的活动是游戏,游戏是他们的天性,年龄越小,生活中游戏的比重就越大。所以家长要把自己的语言融入游戏情境,把用餐、喝水、洗手、收拾玩具等内容编成不同形式的游戏,使宝宝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接受任务。

家长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通过适宜的材料,用夸张的语言、表情、动作引导宝宝进入游戏场景。比如想让宝宝坐下来,家长可以为宝宝赋予“小鸭子”的角色,对他说:“请小鸭子坐在小椅子上。”这样,宝宝就很乐意接受指令。

家长也可以用一些小游戏来培养宝宝的任务意识。比如说:“宝宝,宝宝真爱玩,摸摸椅子跑回来。”宝宝摸好椅子就马上跑回来。

树立榜样作用,让宝宝在模仿中执行任务

2~3岁的宝宝正处于开始注意他人,从独立走向平行的阶段,并开始萌发群体意识,喜欢在成人和小朋友的情绪感染和带动下做同样的事,模仿他们的动作。

如地上有垃圾,一个小朋友把垃圾捡起来了,家长可以称赞说:“你看,他真是个干净宝宝。”同时自己也蹲下身去垃圾,并说:“我也是干净宝宝。”宝宝自然而然就去模仿了。这时家长就应该称赞说:“你真是个干净宝宝,妈妈真喜欢你。”然后给孩子一个拥抱。

及时给予表扬,促使宝宝快乐完成任务

“喜欢称赞”是幼儿期的一个心理特征,鼓励和表扬能带给宝宝愉悦。因此家长要善于发现宝宝的进步和成功,及时给予赞赏和鼓励。在评价宝宝任务完成情况时,应积极给予肯定和拥抱,在鼓励、努力、进步、表扬的良性循环中,让宝宝更乐意接受、执行指令。应避免使用惩罚、命令等手段使宝宝“听话”。

家长可以经常通过动作(如抚摸、拥抱、身体接触等)、目光(如充满鼓励的目光)、表情(如保持微笑)等,向宝宝传达“你做得对”、“你真棒”等信息,还可以竖起大拇指或用红五星等进行奖励,引导宝宝以积极的情绪完成任务,并期待接下来的任务。

创造机,强化宝宝最初的任务意识

家长应该多给宝宝自主探索的机,适当让他去尝试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刷牙、接电话、拿拖鞋等。在宝宝完成任务后,别忘了及时鼓励、表扬。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不懂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

上一篇:孩子“自恋”是坏事吗? 下一篇:挡不住的“人来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