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跨径空间多塔斜拉桥结构设计与分析

时间:2022-10-16 06:16:47

小跨径空间多塔斜拉桥结构设计与分析

摘要新三条石桥是天津市南运河上一座造型优美的新桥,该桥结构形式为小跨径的空间多塔斜拉桥。本文对小跨径空间多塔斜拉桥结构设计的特点、各部位结构设计以及总体计算作了分述,为设计同行在设计该类桥型结构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空间拉索;多塔斜拉桥;设计

1工程概况

新三条石桥是天津市南运河上一座造型优美的新桥,该桥为机非混行桥,设计机动车道为双向6车道,荷载等级为城-A级。该桥全长40m,宽39m,桥梁中心线与南运河河道斜交,斜交角度为20度。现状南运河为天津市二级河道,河道上口宽30m,主要功能为蓄排城市雨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并维护城市生态,正常通航水位2.0m,通航净空2.2m。

该桥造型独特,为小跨径的空间多塔斜拉桥,桥梁主体结构通过斜拉索及六个桥塔共同支承,斜拉体系则由塔前索、塔背索及塔间索共同组成,全桥共计32根拉索。桥面系由钢结构纵横梁与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组合而成(图1为新三条石桥效果图、图2为新三条石桥实景图)。

2 结构设计

新三条石桥桥梁跨径为40m,宽39m,桥梁与河道斜度为20度,为反对称的斜交桥。主梁由纵横钢梁与混凝土桥面板组合而成,斜拉体系由钢塔柱、塔前索、塔背索及塔间索组成。桥塔与纵梁固结,人行道搭设在横梁悬臂上,桥面铺装厚度为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和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桥面横断面布置为3.5m(人行道)+1m(边塔拉索锚固区)+3.25m(非机动车道)+11.25m(机动车道,具体组成为3.75m+ 3.5m+3.5m+0.5m)+1 m(中塔拉索锚固区)+ 11.25m(机动车道)+3.25m(非机动车道)+ 1m(边塔拉索锚固区)+ 3.5m(人行道)。

2.1 钢混组合式主梁

主梁采用钢-混凝土组合梁构造,钢主梁结构由3根主纵梁、6根次纵梁及9道中横梁、2道端横梁组成纵横梁体系,为了施工制作及现场拼焊的方便,所有钢主梁均采用工字型截面,材质为Q345qD。

由于主桥与河道两岸接口道路基本平交,为尽量减少造价、减小梁高度对通航净空的影响,中塔柱对应的钢混组合主纵梁的高跨比为1/30.8,边塔柱对应的钢混组合主纵梁的高跨比为1/37.5,钢混组合式主梁刚度较弱,属于柔性主梁,因此各斜拉索的索力负担比较大。

中塔柱对应的钢主纵梁高度为1.1m,宽1.0m;边塔柱对应的钢主纵梁高0.867m,宽1.0m。顶、底翼缘板及腹板厚度均为40mm,斜拉索吊点位置的部位采取贴板的形式进行了局部加强。次纵梁钢梁高度为0.9m,截面宽0.7m。吊杆与纵梁连接处的钢横梁高度为0.8m,其余横梁截面高度为0.6m,截面宽度均为0.5m。

钢筋混凝土桥面板与纵横钢梁结合为一体,板厚0.2m,全宽32m,由于桥梁为单跨结构,结合现场施工条件,为尽量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桥面板设置后浇带,采取两步现浇的施工工艺。

2.2 主塔

全桥钢塔柱共计有6根,两主墩位处横向各布置三根,分别位于桥梁设计中心线及两侧的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将行车区域划分为2个区域。

钢塔柱采用圆形截面形式,直径0.6m,壁厚40mm,塔柱全高为15.024m,塔柱内部间隔2m用环形加劲肋进行柱体的加强。斜拉索上吊点位于桥面以上约12米处,塔柱的顶部锚固有3.5m的PE材料柱状灯具。装饰后塔的总高度为17米,塔柱高且截面刚度较弱,张拉过程中不平衡索力会使塔顶的变形较大,因此成桥后在塔柱中灌注C50微膨胀混凝土,塔柱形成钢管混凝同受力模式,以增大塔柱的和刚度,增强稳定性,减小活载下塔柱的变形。

2.3 空间斜拉索

空间斜拉索布置分为塔前索、塔背索、塔间索,每处拉索都由两根拉索组成(如图3所示),拉索前点锚固于纵梁上,后点锚固于基础内。拉索均采用热挤聚乙烯高强平行钢丝束成品索,φ5mm高强镀锌平行钢丝。上端采用叉耳式锚固构造处理,下端采用叉耳内旋式构造。拉索的安全系数取2.5,斜拉索均以双索的形式进行设计,一方面减少单个索体的负荷、减小耳片的结构尺寸,另一方面,也方便日后的索体更换。

中塔柱塔前、背索共计8根,边塔柱塔前、背索规共计16根,塔间索共计8根。

3 结构受力分析

3.1 结构静力分析

3.1.1 计算模型

桥梁总体静力分析采用Midas程序。根据有限位移理论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主塔及主梁采用三维梁单元,斜拉索采用桁架单元模拟。由于组合梁结构的刚度在组合前后会发生变化,因此按照拟定好的主要施工工况进行计算。

结构的边界约束条件为:主塔与主梁固结,桥梁一端中塔柱下的支点均采取固结(转角约束释放),边塔柱下支点约束竖向和横向位移,另一侧塔柱下的支点仅约束竖向;后背索的锚固点采取固结。

3.1.2整体结构分析结果

通过有限元程序按照斜拉桥正装过程进行计算,考虑组合梁组合前后的刚度变化,分析各阶段全桥结构受力状态的变化,以调整各部位刚度的分配。从整体分析结果可以得出:

主塔的应力较大,且主要由恒载产生,活载产生的应力仅为恒载的一半;全部恒载下塔顶位移的变形比较理想;活载产生的纵向塔顶位移较小,而横向位移较大,表明在活载偏载的情况下,偏载位置的塔间索力增大后,由于塔柱刚度较弱,造成了位移较大;因此恒载施工完毕后,在塔柱内灌注微膨胀混凝土以增大主塔的刚度是有必要的。

塔柱、拉索及主梁使全桥在纵向上形成三跨弹性支点的连续梁体系,横向上形成两跨弹性支点连续梁体系,因此主梁横向位移恒载下成W形,活载下成∧形。恒载最大位移为40mm,活载最大位移为58mm。组合式主梁的钢梁最大拉应力153MPa,混凝土桥面板主要承受轴向拉力及弯矩,根据荷载短期效应并考虑长期效应的影响,混凝土桥面板裂缝控制在0.2mm以内满足规范的要求。

3.1.3斜拉索索力

由于主梁及主塔刚度都相对较弱,使得拉索的索力较大,因此拉索索力大小直接控制桥梁的整体姿态。第五施工阶段的拉索初索力采用刚性拉索法得出,既将拉索弹性模量或面积扩大千倍,而拉索的容重不计。然后再将索力回代拉索实际情况下进行下阶段的正装分析。由于本桥均采用双拉索设计,两根拉索的垂直距离为0.5m,因此用刚性拉索法计算出的外侧索力比内侧索力大2~3倍;回代索力时应取用总索力的平均值。

3.2 结构稳定性分析

对本桥型而言,塔柱的刚度相对较柔,因此塔柱的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建立的空间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元程序进行线弹性稳定安全计算,首先考虑了特殊施工阶段工况(即阶段初索力张拉后浇注桥面板混凝土)及在恒载情况下更换斜拉索等工况,得出的稳定安全系数均为负数,既表示需要反向加载才能发生屈曲,且失稳都发生在主梁的局部梁段。接着在恒载工况下,针对活载加载不同范围分别进行了屈曲分析,仍然得到负数的稳定安全系数,因此可以判断主塔的稳定系数很高,满足规范规定的稳定安全系数大于4.0的要求,不会发生屈曲的危险,说明结构是稳定的。

4 结语

新三条石桥是天津市南运河上一座造型优美的桥梁, 其造型独特,为小跨径的组合式、空间多塔斜拉桥,以上为桥梁设计中的总结,希望能为今后类似桥梁的结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取长补短设计出精品工程。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发展绿色建筑,共创和谐社会 下一篇:浅谈低碳建筑与智能化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