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10-16 06:09:54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为研究对象,提出三个假设,以沪深两市2006-2008年的数据为样本,从样本总体和分行业两个角度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会计 社会贡献率

本文所使用的社会贡献总额主要由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职工薪酬”和“应交税费”组成。

一、研究背景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上市公司除自身取得长足发展外,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问题,使得如何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遏制这些负面影响成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会计作为对经济活动的反映和监督,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社会责任会计便应运而生。

20世纪70年代美国会计学家戴维・F・林诺维斯发表《社会经济会计》一文首次提出“社会责任会计”一词,由此而拉开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系统化研究的序幕,开始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在实践领域的发展。法国政府于1977年正式颁布法律,要求雇员超过750人的组织(1982年扩大至300人)必须编报年度社会资产负债表,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80年出版《公司报告》,鼓励企业编制增值报告、就业报告、公司前景表、公司目标表等一系列社会报告,以满足除股东外其他关心企业的社会各界的信息需要。国际会计与报告准则专家小组于1982年提出《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准则草案》,要求跨国公司提供财务和非财务方面的诸多信息。经济优先权委员会于2001年发表了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准则SA8000。

我国的社会责任会计起步较晚,财政部于1995年颁布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中包括了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两个评价指标。上市公司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相对西方国家较滞后。但在2007年12月29日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以及2008年5月1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后,我们应密切关注上市公司的披露情况。

二、文献综述

在以往的研究成果中,诸多学者是从规范的角度来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研究或介绍国外社会责任会计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如阳秋林(2005)系统地探讨了我国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和原则,并在国外披露模式的基础上,慎重地提出架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应以传统的三大会计报表为核心。邬娟(2005)则在分析科学构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必然性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可行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李健(2006)分析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落的现状及原因,指出我国应尽快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披露体系,并提出我国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的原则和内容。

相比之下,有关的实证研究较少。如陈玉清、马丽丽(2005)选取了90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建立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贡献的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与上市公司价值的相关性不强,但是不同行业之间的价值相关性迥异[5]。刘长翠、孔晓婷(2006)通过对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与社会贡献率的关系来研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6],本文主要借鉴此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2006年-2008年的数据进行研究。

在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样本总体和分行业两个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三、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择

本文分行业随机选取沪深两市10%的A股上市公司,能源行业5家,原材料行业29家,工业38家,非日常生活消费品25家,日常消费品10家,医疗保健11家,信息技术行业14家,电信服务行业1家,公用事业6家(为研究方便,将后两个行业合并为电信公用7家),共139家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06年―2008年。剔除了2006―2008年中ST公司和金融类公司。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万得wind金融数据库。

(二) 变量定义

(三) 研究假设

1.营业收入增长率能够表明一个公司的成长能力, 如果公司有良好的成长前景, 就有可能对社会贡献更大,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社会贡献率与营业收入增长率存在正相关关系。

2.企业出于追求利润的目的,会减少承担的社会责任,其信息披露也会受到影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水平下降。净资产收益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是反映公司盈利能力中综合性最强的指标。因此:

假设二:社会贡献率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负相关。

3.刘长翠、孔晓婷(2006)在其研究中提出:通过资产负债率研究公司财务状况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关系[6]。本文采用此观点且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三:社会贡献率与公司资产负债率正相关。

四、实证研究过程

(一) 样本公司社会贡献率的统计分析

从样本公司社会贡献率(V1)三年的平均值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看,样本公司资产对社会提供的贡献很少,只有资产总额的2.33% ,且不同上市公司社会贡献率的差异不大。

(二) 相关回归分析

1.样本总体回归分析与检验。

通过Pearson相关性可以看出自变量V3和因变量V1之间的相关性最大。同时,通过回归检验:相关系数R=0.244,判定系数R2=0.60,调整的判定系数为0.039,回归估计的标准误差为2.427。可以看出,样本回归效果不好。并经方差分析看出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但经回归系数分析看出,只有V4与V1存在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

另外,通过使用spss软件分别与社会贡献率做单变量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后三个自变量的统计分析结果看出,三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拟合度都不是很好,但营业收入增长率与社会贡献率的拟合度要好于另外两个变量。显著性检验表明净资产收益率与社会贡献率、资产负债率的相关性还是显著的(低于0.05),而营业收入增长率与社会贡献率的相关性不理想。这表明,假设二和假设三与研究结果不相符,假设一有一定合理性。

2.区分行业进行回归分析与检验。

根据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不同行业社会贡献率指标与其他三个指标的相关性(如表2),发现大多数行业指标的相关性不显著,只有工业行业上市公司的社会贡献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在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

区分不同的行业使用spss软件作回归分析,如下表3所示,其中电信公用行业、能源行业、医疗保健行业样本公司的三个自变量和该行业的社会贡献率拟合度较好,都超过了0.5;工业行业、信息技术行业和原材料行业的拟合度也较好;其中医疗保健与原材料行业的相关性要好于其他行业类型。

(三) 趋势分析

本文从2006年至2008年样本公司公开披露的上市公告书、招股说明书、年度报告、临时报告及其他披露文件中,查找样本公司是否披露相应的社会责任信息,结果如表4。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披露模式主要有独立报告、年报中单独列出、董事会报告和公司网站上公布,且逐年倾向于使用独立报告形式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四) 研究结论与原因分析

1. 通过对样本社会贡献率的统计分析发现,上市公司资产的利用倾向于经济利益最大化,较少考虑对社会的贡献。

2. 通过分析社会贡献率与营业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的相关性,发现社会贡献率与营业收入增长率存在相关关系,且拟合度要好于另两个指标。同时,本文分行业研究了社会贡献率与三个指标的相关性,发现不同行业所反映的相关性大相径庭,且与样本总体的分析结果相接近。

3. 从近三年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情况来看,上市公司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较多采用非会计基础型的披露,且在披露的内容上逐渐趋于使用独立报告形式,说明社会各界的呼吁得到了回应,但规范的披露制度约束仍必不可少。

五、对策与建议

第一,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建设。我国诸多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很多企业只是被动地接受SA8000。另外,由于我国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并未全面规定企业所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为实施社会责任会计具体操作带来麻烦。

第二,提高企业及其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意识。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使得企业容易忽略其作为社会一分子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然而,企业外部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行为及其影响的关注程度却是影响社会责任会计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并培养企业及其会计人员的自愿披露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降低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成本。由于社会责任会计所要求核算的内容要比传统财务会计核算内容复杂,要想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则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况且大多还处于生存的初级阶段,尤其是对一些小型企业而言,极大地影响了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积极性。

第四,建立社会责任审计制度。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社会责任方面的审计,很不利于监督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与此同时,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则已有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及实践基础,如果将社会责任审计融入到经济责任审计当中,那么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情况的监管将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Davial・F・Linowes.Socio-Economic Accounting. The Journal of Accounting,1968;11

[2]阳秋林.架构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指标分析体系.审计与会计研究,2005;3

[3]邬娟.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与完善.四川省情,2005;10

[4]李健.略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5]陈玉清,马丽丽.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市场反应实证分析.会计研究,2005;11

[6]刘长翠,孔晓婷.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6;10

[7]杨亚娥,刘建红.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财会月刊(综合),2006;7

[8]裘丽娅,徐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构建基于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的分析.技术经济,2006;10

[9]宋在科.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经济问题探索,2007;6

[10]刘敏.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5

上一篇: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及融资问题研究 下一篇:如何利用现金流量表信息进行财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