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时间:2022-10-16 06:04:36

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及临床分析。 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给予促进脑功能恢复药物治疗外,还在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对其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经过相应的药物和早期康复护理治疗后,38例预后良好,1例遗留下肢运动障碍,1例遗留癫痫,没有死亡病例。 结论 对于病毒性脑炎患儿,早期给予康复护理,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康复;护理;疗效

病毒性脑炎是各种病毒感染,导致的颅内急性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语言,以及癫痫等功能障碍[1]。如果治疗不当,或者治疗不及时,可能影响患儿的预后,甚至导致患儿死亡[2]。本研究中,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给予促进脑功能恢复药物治疗外,还在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男25例,女15例,年龄6个月至9岁。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相应辅助检查结果,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病毒性脑炎。

1.2 治疗方法 急性期采用对症处理。施行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镇静、降颅压、给予神经营养药、激素等处理,积极配合医师采用相应的康复护理手段。急性期后,有功能障碍的患儿采用康复治疗配合康复护理,大部分患儿均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1.3 康复护理方法 ①预防压疮等并发症:对于存在意识障碍的患儿,需要加强基础护理,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保持床单整洁,垫以软枕,减少骨突部位对软组织的压迫,每2 h翻身一次,当受压部位出现红斑时,应适当缩短翻身的间隔时间,注意翻身过程,协助动作要轻柔,避免生拉硬拽。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勤擦洗,定期进行按摩。②预防关节挛缩、变形等并发症:摆放正确:对于急性期病毒性脑炎患儿,由于其颅内压相对较高,可将患儿置于头高脚低的特殊卧位,床头可以适当抬高10°~30°左右,有助于颅内压的降低[3]。对于出现昏迷的患儿,进行腰椎穿刺后,应去掉枕头,平卧2 h后,再左右交替,侧卧2 h,通过改变,不仅可以有效预防头痛,还能使患儿感觉到舒适,达到预防压疮的目的。对于存在运动障碍,以及昏迷的患儿,肢体尽量保持功能位,注意使运动障碍及昏迷患儿肢体维持功能位,患儿仰卧位,肩部稍微向上抬,并且前屈,上臂外旋,掌心向上,肘腕伸展,防止肩关节的内收。在患侧腋部,放置软枕,垫高手及前臂,促进远心端的血液循环,有利于减轻水肿程度;前挺骨盆和髋部,大腿稍微内旋、内收,防止下肢的外旋;膝关节保持微屈状态,脚底垫软枕,使踝关节保持90°状态,足尖向上,防止足下垂。②加强关节活动:对于早期病毒性脑炎患儿,要对患肢进行按摩,注意动作要轻柔,有利于血液和淋巴的有效回流,减轻患肢的水肿程度[4]。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患肢关节的主动和被动运动的指导和训练,5次/d,每次15 min,维持患肢的活动度和肌张力,有效预防肢体变形,以及肌肉、关节的挛缩。对于0~1级肌力的患儿,患肢给予被动运动;对于2级肌力的患儿,患肢给予辅被动运动;对于3级肌力的患儿,患肢进行主动运动;对于4级肌力的患儿,在患肢进行主动运动后,给予适当的抗阻运动,诱发其更多的主动运动。对于较小的婴儿,可通过诱导方式,使其尽可能地进行上肢和下肢的主动运动,以及抗阻运动。③促进意识恢复:早期给予抗病毒治疗,有效防治脑水肿、多器官脏器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同时,经常抚摸患儿,播放轻音乐,鼓励家长与患儿多进行交流,给患儿讲故事、唱儿歌,加强对患儿的听觉和言语刺激,将颜色鲜明的玩具,摆放在患儿容易看到的地方,给予视觉刺激。根据病情,早期给予高压氧疗,以及针灸疗法等,通过各项刺激方式,促进意识的恢复,以及患肢的功能恢复。

2 结果 

4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经过相应的药物和早期康复护理治疗后,38例预后良好,1例遗留下肢运动障碍,1例遗留癫痫,没有死亡病例。

3 讨论 

前些年,对于病毒性患儿的治疗,主要是住院期间的药物治疗,没有意识到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忽视了患儿的预后质量,以及预防功能障碍等方面的研究。有报道称,早期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功能障碍,降低患儿的致残率[5]。本研究中,4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经过相应的药物和早期康复护理治疗后,38例预后良好,1例遗留下肢运动障碍,1例遗留癫痫,没有死亡病例,结果也证实了上述观点。

对于病毒性脑炎患儿,早期给予康复护理治疗,对受损的运动神经细胞,施以适当的刺激,促进其功能的恢复,也可以促进已破坏反射弧的重建,避免异常运动模式的形成,通过反复训练,以及按摩、针灸等方式,可以重新开通一条神经通路,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明显缩短了患儿的康复期,有效避免或者降低了废用性综合征的发生率。

参 考 文 献 

[1] 王花敏,李晓霞,张春红. 病毒性脑炎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3):196-197.

[2] 李波.急性期康复护理对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的影响. 当代护士,2007,11(3):37-38.

[3] 陈慧. 早期康复护理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 中华护理杂志,2008,41(9):807-808.

[4] 张群英. 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早期康复护理.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0(8):578-579.

[5] 吴丹治,郭建英. 80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康复护理.福建医药杂志,2009,25(6):187-188.

上一篇:手术室夜间护理工作质量对患者护理安全的影响 下一篇:脂肪液化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