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环境监测现状及发展对策

时间:2022-10-16 05:28:46

浅析农村环境监测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 本文全面地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完善农村环境监测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环境监测;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X9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82-0226-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农村的生态环境破坏也日趋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阻碍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和解决,将制约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延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改善农村环境质量,首先必需准确掌握农村环境污染的状况、污染程度。因此,加强农村环境监测机构、能力的建设,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监测,准确、快速地反映农村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农村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等提供科学依据,成为当前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迫切需要。

1 农村环境监测现状

1.1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状况差

我国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落后,大部分地区没有专门的环境设施。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养殖废物、农业废弃物和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俗话说:“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畜禽养殖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严重,使我国大部分农村“脏、乱、差”现象严重,环境卫生状况差。

1.2 乡镇工业企业废物排放无序

近年来,由于城市环保监管力度加大而使不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工业企业转移到农村。这些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很大,处理又不到位,有的甚至是直排,远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给农村生态环境雪上加霜。

1.3 秸秆等不规范处理,对水体和环境空气的影响

每年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巨大,除少部分作为饲料或肥料直接利用外,其余的要么堆放于田间地头、道路及河道两侧,造成农田排水不畅,河道堵塞、水体污染;要么直接燃烧,对环境空气造成更大的污染,据统计,每年秸秆的有效利用率不到30%。

1.4 地表水和土壤污染严重

由于工业污水和畜禽养殖业污水的随意排放,造成地表径流和浅层地下水的污染,有的地方甚至威胁到居民的饮水问题,由于农药、化肥过度使用,污水灌溉,重金属污染,造成了土壤的二次污染,然后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进而导致一些地方病和传染病的流行。

2 农村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环境监测机制问题

目前我国环境管理重点在城市,农村基本没有环境保护机构,环境监测能力极为薄弱,与农村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峻任务不相适应,制约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快速发展。有的地方虽然由县级环境监测机构兼顾,但农村环境监测工作线长面广,涉及各个方面,多个领域,仅靠县级环保监测机构去抓去管,往往是鞭长莫及,不能真正地运作起来。因此,设置农村环境监测机构,已势在必行。

2.2 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小城镇的复兴,乡镇工业的勃发,现代农业资源污染以及城市生产生活污染向农村的转移,导致农村水环境的恶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农村水环境的监测关系到农业基础、食品安全和公民健康的问题,其整治和保护应广为社会关注。但目前对水环境监测开展的却很少,尤其是对农村饮用水的监测更关系着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不容忽视。必须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监测。

2.3 空气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一是一些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气,包括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二是养殖业散发的恶臭气体。农村小城镇的富兴以及农村的工业发展,导致农村大气环境污染程度日益增加,大气质量日益下降。因此把农村大气环境监测提到议事日程也是必然之事。然而在农村由于一些技术、人员、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农村大气环境监测不够全面,也不够集中。另一方面,农村污染比较分散,监测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不少难以克服的问题。

2.4 土壤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调查表明,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1000万公顷。由于灌溉污水水质超标,并大多未经处理直接使用,其重金属、有机高分子、病菌虫卵直接危及农产品安全,又引发和加剧了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导致土壤结构改变,重金属含量增高,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身健康。而目前对农村土壤的监测几乎没有开展。

3 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的对策

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探索环保新道路统领农村环境监测事业发展,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规范监测、注重实效。要遵循农村生产生活规律,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地理等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围绕危害群众身心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监测方案,及时反映农村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开拓农村环境监测工作新局面。主要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3.1 理顺环境监测的机制和体制

为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加强对农村环境监测工作的指导,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2009〕11号)要求,制定了《全国农村环境监测工作指导意见》。以推动我国农村监测管理体系的创新,进一步整合环境监测系统资源,逐步实现环境监测条、块结合的管理方式。不断充实农村监测力量,通过上级环境监测中心对农村监测站的技术管理、指导,实现功能互补。通过加强监测网络管理的手段,逐步搭建起农村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平台。

3.2 设立专门农村环境监测机构

城市与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重点不同,方法也有差异,统一的机构若不能因地制宜,则不仅不会对农村环境监测起到推动作用,还有可能加剧农村环境的污染。因此,在环境保护部成立“农村环境保护司”,地方局照此设置相应的机构,尤其是市、县级环保局必须设专职负责农村环境问题的监测机构,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农村环境监测站人员深入基层,扎实地搞好农村环境监测工作。

3.3 加强农村环境监测站建设

农村环境污染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加强环境监测站工作,为保护农村环境提供第一手的资料。然而我国目前的环保系统中,环境监测人员数量偏少,作为农村环境管理的重要环节的县级环境保护部门,监测机构和人员也不足,农村环境监测站更是无人顾及。因此要加强环境监测人员队伍的建设,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政府的有关规定,配置环境监测人员、设备,建立农村环境监测站,保证及时、准确地提供第一手监测资料和数据,为农村环境管理服务。

3.4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不仅要在硬件上加大投入,还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完善的后勤保障系统。我国农村环境监测队伍目前的状况还难以满足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的要求,必须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环境监测分析人员和综合技术人员以及后勤保障人员,尤其是要培养拔尖的、复合型的环境监测学术带头人,改革监测人才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积极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管理氛围,形成一支数量充足,技术精湛,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和完善的后勤保障系统,确保环境监测事业的持续发展。

总之,完善我国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应把握“政府主导,监测部门具体实施,公众广泛参与”这个基本原则,鼓励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多方面建立农村环境监测体系,以便更好地对农村环境进行监测、管理、服务,促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全国农村环境监测工作指导意见[J].

[2]陈吉宁.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专题报告[J].清华大学副校长,2012,03.

[3]陈丽华.论村民自治组织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中的法律地位[J].求索,2007,12:70-72.

[4]万本太,蒋火华.论中国环境监测发展战略[J].中国环境监测,2005,21(1):1-3.

上一篇:909系列阻垢剂除垢性能测评 下一篇:红色教育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