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

时间:2022-10-16 04:34:38

浅析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

在城镇化的背景下,由于农村学校人数的不断减少,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进行了布局的调整。以学校撤并为主要形式的布局调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却存在着盲目撤并等一系列的问题。布局调整资源整合农村中小学由于城镇化政策的推进,引起了农村人口外流和计划生育导致的农村学龄人口的减少,农村学校的数量也不断的发生变化,许多农村地区加大了农村地区布局调整的力度。但随着布局调整工作的深入,由撤并学校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与负面效应也相继显露出来。

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出生人口的比率不断下降。大量的农民工进城打工,农村学校的学龄儿童便跟着父母进城入学,导致农村的学龄人口数量不断减少;其次,目前农村的教育网点过于分散,办学的规模也很小,造成教育成本增高,资金、基础设施及师资力量出现严重的浪费。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按照中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义务教育阶段“村村办学”的格局逐渐被打破,并被“集中办学”模式所代替。统计显示,从1998年到2008年,我国共减少33.34万所小学和1.38万所初中。

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优势

1.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农村布局调整以前,农村中小学存在着布局分散、学校网点多、学校规模小等问题。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后,一些规模小的学校被撤并,有利于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的进行使用,避免了分散办学时存在的教育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同时避免了中小学的重复性建设,节约了教育资金和师资,提高了办校的效益。

2.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教育的均衡发展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公平地配置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后,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教学质量较高的农村中心学校,由于加大了教育投入,其办学条件、基础设施、师资、教学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等也朝着与城镇水平差距缩小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学龄儿童可就近接受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

3.有利于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有利于改善分散的学校分布状况,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使用,用来改善办学条件、更新教学设备、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4.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

整顿了教师队伍,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在调整教学网点布局的过程中,很多地区对编制进行了重新调整,实行“教师聘任制”这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师素质。

三、学校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1.在学校布局调整中存在盲目撤并风潮

有些地方政府以“数量”和“效益”为主,只注重短期的利益,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贸然的进行大规模的学校撤并。农村学校的撤并往往是凭着主观的想象,没有对其进行实地的调查,这种盲目跟风的撤并风潮导致农村学校的教学楼、教学设备等的闲置。

2.增加学生上学的困难和农民的负担

大量农村教学点或者中小学校的撤并使得学生不得不到更远的地方去学习,不仅在路途中花费大量时间,而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有一项2004年的调查显示,某地3县15个乡镇1200名小学生中,每天往返路程超过5公里的超过40%,超过10公里的将近10%。部分同学由于路途太远必须寄宿,为了孩子的安全,家长选择让孩子寄宿在学校,这样就会增加家庭对于住宿费和生活费的负担。

3.学校撤并造成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下降的现象

农村学生人数下降最为明显的往往是在老少边穷地区,因此这些地区也往往是学校撤并的重点区域。然而随着学校的撤并,学生的上学路途增加、费用提升,一些学生就会因此辍学。相关研究表明,不合理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及其引发的问题是导致当前部分贫困农村、山区儿童辍学流失量增加,农村辍学率反弹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此以往,不仅这些地区受教育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剥夺,也会进一步加剧我国业已存在的地区差异。

4.学校寄宿制度中存在着卫生、安全的隐患

由于有些地方学校撤并过于匆忙,学校对于并校后寄宿制的管理投入不够,在安全、卫生和生活学习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策略

1.合理规划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

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村中小学的布局,使农村中小学布局不仅能满足农村教育的需求,还能实现农村教育资源最大化。农村学校撤并必须实事求是,在撤并之前必须要进行考察,不能为撤并而撤并,整合的目的是为了优化资源的配置。

2.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保障教育的公益性

在保障农村学生受教育权方面,政府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布局调整是通过政府作为来提高教育质量。”政府在进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时,其价值取向应该始终指向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学生。

3.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教育质量

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保障制度;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激励制度;建立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制度;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与培训制度;改善农村中小学的教学与生活条件。为此,学校布局调整就要处理好教师间的收入差别,协调新老教师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师工作环境,避免学校撤并过程中教师的流失。

4.完善农村学校后勤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学生的利益

学校要积极推进中心寄宿学校各种后勤配套设施与管理制度的健全与落实。一是农村学校的食堂建设问题。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有效保障学生的餐饮健康。二是学生的住宿与安全问题。学校的管理老师要切实照顾学生的利益,营造良好的住宿环境。三是学生的交通问题。因此,学校校车的安全问题也就必须被重视,要安全的护送学生回家和返校,保障学生的安全。

总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不能拘泥于政策,必须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问题,促进农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雷万鹏,张婧梅.学校布局调整应回归教育本位——对学校撤并标准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3).

[2]柳海民,娜仁高娃,王澍.布局调整:全面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1).

[3]范先佐.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与教育的均衡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8,(7).

[4]夏雪.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机会主义——一个新制度经济学视角[J].教育科学,2009,(6).

[5]庞丽娟.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6,(2).

上一篇:艺术专业高职英语个性化教学思考 下一篇: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其教育措施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