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某小学儿童肥胖档案分析

时间:2022-10-16 03:56:35

包头市某小学儿童肥胖档案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对包头市某小学1 189名7~12岁小学生进行的体格测量和问卷调查,分析了儿童肥胖的因素,现提出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包头市;儿童;肥胖;因素

中图分类号:R72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9-0143-02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肥胖正成为全球性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许多研究显示,儿童期肥胖不仅会在短期内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还增加成年期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为了解儿童肥胖的相关因素,于2010年9月-2011年7月对包头市某小学1 189名7~12岁小学生进行了体格测量和问卷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2010-2011年度包头市某小学学生1 189名,年龄7~12岁,健康无心脑血管、肝肾和内分泌疾病,其中男生602名,女生587名。

1.2调查方法

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使用的是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统一印制的《学生膳食与运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与体格检查同时进行。问卷内容包括:出生体重、每天睡眠时间、父母BMI、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出生后4个月喂养方式、吃油炸食品或快餐、奶类、甜饮料等食品的频率、吃饭速度、食欲、与同龄孩子比较户外活动、课外活动时间、是否喜欢看食品广告、看电视、玩电脑、睡前进食等项目,问卷中的身高、体重资料由家长自行测量后填写,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对数据进行x2监测。

2结果

本次调查1 189名小学生总肥胖率为9.4%,超重率为13.4%。以7岁年龄组肥胖率最高,12岁年龄组超重率最高。BMI与年龄的相关分析,各年龄组的肥胖率、超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07.64、46.05,P值均0.001),见表1。

表1不同年龄小学生肥胖率与超重率比较

年龄 实验人数 肥胖人数 超重人数

7~8 254 31(12.2) 4(12.9)

8~9 225 22(9.8) 3(13.6)

9~10 227 22(9.7) 3(13.6)

10~11 236 20(8.47) 3(15)

11~12 247 20(8.1) 3(15)

合计 1 189 112(9.14) 15(13.4)

P值 0.001 0.001

注:()内为百分数

2.1BMI与性别的调查结果

男生的超重率、肥胖率均高于女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663.36、552.48,P值均0.001),见表2。

表2

男生 女生

年龄 实验人数 肥胖人数 超重人数 实验人数 肥胖人数 超重人数

7~8 129 17(13.1) 2(12.7) 125 10(8) 1(10)

8~9 113 17(15.0) 3(17.6) 112 6(5.4) 1(16.7)

9~10 112 17(15.1) 3(17.6) 115 6(5.2) 0(0)

10~11 120 21(17.5) 4(19) 116 6(5.2) 1(16.7)

11~12 128 13(10.1) 1(7.7) 119 6(5.04) 0(0)

合计 602 85(11.1) 13(15.2) 587 34(58) 3(8.8)

P值 <0.001 <0.001

2.2计量数量

肥胖组与对照组每天睡眠总时间、父亲BMI比较无显著差异,与出生体重、母亲BMI有显著差异,见表3。

表3

3组 肥胖组 对照组Ⅰ 对照组Ⅱ

出生体重 / kg 3.40±0.53 319±0.56* 3.21±0.52*

每天睡眠总时间 / h 9.94±1.32 9.95±1.17 9.92±1.40

母亲BMI / kg/m2 22.06±2.80 21.21±2.79* 21.12±2.25*

父亲BMI / kg/m2 23.48±2.63 22.76±2.84 22.27±2.52

注:*P<0.05。

2.3计数变量

以问卷调查的内容为自变量,在a=0.05的水平下,经x2检验,发现有8个变量与肥胖关系密切,即父亲文化程度、进食油炸食品频率、睡前吃奶或主食、食欲、进食速度、母亲BMI、看电视时间。

3分析

3.1遗传因素

儿童肥胖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肥胖是许多具有较小作用基因的作用相加的结果,属多基因遗传[2],在肥胖父母的双生子的研究中提示肥胖与基因有关。收养子的研究表明,他们成年后的BMI与亲生父母更相似[3],国内刘军祥调查[4]分析证实有家族肥胖史是儿童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

3.2儿童肥胖存在性别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儿童肥胖比率高于女性儿童。这与姬淑贞[5]研究结果相同,这种差异提示种族和文化的不同可能对儿童肥胖的发生有一定作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是导致男高女低的重要因素[6]。父母一般都认为男孩应该长的高大健壮,因而要多吃,女孩要身材苗条,应控制饮食。

3.3饮食习惯

据调查(答卷)显示:每餐主食、快餐食品、甜点、饮料摄入过多,蔬菜摄入少,进食快、早餐吃的少等不良饮食习惯影响儿童能量摄入量而增加肥胖发生的危险[7]。

3.4运动

身体活动是能量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大多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8],不参加活动的儿童比参加活动的儿童发生肥胖的危险性高,只是活动量多少及强度与肥胖患病率的关系不确定,静态生活方式的增加也是肥胖流行的重要潜在危险因素。

儿童对膳食和生活方式的自控能力低,家庭和学校必须密切配合,不能放松监测和干预。控制儿童肥胖需要社会环境的支持,需要长期的多方面的可持续性的干预活动。

参考文献:

[1]Lobstein T, Baur L, Uauy R for the LASO Internation Obesity Task Force obesity in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a crisis in public health[J]. OBES Rev, 2004.5(1): 4.

[2]杜松明,马冠生.儿童肥胖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5):265.

[3]Bray GA. Contemporar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obesity[J].USA: Handbook in Health Care co, 1998, 41.

[4]刘军祥,黄宗能.儿童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11):1288.

[5]姬淑云,杨慧萍.济南市学龄前儿童肥胖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2(1):31~32.

[6]李辉.儿童肥胖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医刊,2005(5):7~9.

[7]Ariza AJ, chen E H, Binns HJ, etal. Risk factors for overweight in fire to six year-old His panic-American children: apilot study[J]. Jurban health, 2004, 81(1): 150, 161.

[8]Hill TC, Smith pc Meadows SE what are the most effective intervention to reduce childhood obesity[J]. J Fam pract, 2002, 51: 891.

上一篇:论市场经济下科技类报纸编辑的新闻意识 下一篇:浅谈化学史中女性的角色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