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农村普惠金融调查

时间:2022-08-27 04:19:35

包头市农村普惠金融调查

发展普惠金融,重点是建立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包头辖内涉农银行业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理念,以农村为服务重点,以农业为服务的主要产业,以农民为服务的主要群体,深耕市场、拓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贷业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农村金融服务是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发展普惠金融仍然面临一些困难需要解决。

发展实践

网点布局趋于合理。包头市县域银行的营业网点共有114个,覆盖了全市34个乡镇,覆盖率为100%。其中:农村信用社74个,国有商业银行19个,邮储银行12个,新型农村机构6个,政策性银行2个,城市商业银行1个,形成了以农村信用社为主导、各类银行业共同发展的农村金融格局。到2015年6月,全市支持县域经济贷款较年初增长8.34%,贷款增速高于存款增速7.7个百分点,县域机构存贷款比例达到了83%,有效缓解了县域经济发展“融资难”问题。

农村支付环境不断改善。辖内银行业不断改善农村牧区的支付结算环境,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有效满足农村地区、弱势群体金融服务需求。辖内银行业机构共设立简易便民服务网点和流动服务网点238个,布设ATM机117台,覆盖所有乡镇。布放了201台助农取款智付通,县域有固话行政村覆盖率达100%。通过布放移动POS机将金融服务延伸到没有固话网络的行政村,让广大农牧民“人不出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支付结算的方便快捷,节省农牧民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逐步深入。邮储银行包头分行积极开展肉羊养殖特色农业贷款发放工作,在土右旗肉羊养殖基地建立村落联络员,与养殖户进行一对一交流,为养殖户“量身定制”的特色农贷,贷款周期与农户生产周期和资金回笼周期相契合,并适当的增加了授信额度、降低了贷款利率,加快了审批速度,现累计发放了282笔贷款,有效促进了土右旗肉羊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土右旗农村信用联社通过推行“公司+农户”“农户加企业”“企业连市场”等支农模式,为包头市长信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 24 名农户发放了肉羊养殖贷款;农业银行包头分行针对扶贫龙头企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包括扶贫互助组织),推出“金融强农贷”,为固阳县广大农牧民、专业大户、合作社发放专业型贷款。针对失地农户和种养殖农户的生产经营资金需求,将惠农卡发卡与农户贷款发放结合,累计发放惠农卡490张,主动发放农户小额贷款和农村生产经营贷款,支持农户创业和扩大经营。

创新担保方式不断尝试。土右旗农村信用联社尝试推出“农业设施经营权”抵押贷款品种。将流转土地上的农业生产用房(包括农房)、蔬菜大棚、设备一齐进行抵押,旗联社根据评估价值的40%进行授信,截至2015年6月末,发放为19户发放了此类贷款。农行包头分行将“互惠贷”模式延伸自然村,由村里有影响力的自然人牵头成立担保基金,每户村民缴存贷款金额15%~20%的保证金,3户及以上联保,村民之间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有效解决了村民担保难的问题。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包头辖内涉农银行业机构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创建活动,全市已有13.2万农户建档评级,占全部农户的60%。对于信用良好的企业、个人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可以享受贷款优先权、利率优惠、保证方式灵活的激励政策,而且还可以享受较高的授信额度,满足守信农户和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相反对于失信的农户和企业,要严格坚持限贷、甚至拒贷的原则,让其为自身的失信行为受到相应的惩戒。

面临的主要问题

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单一。目前,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提供基础性的金融服务,如存款、贷款、汇款等,金融理财等金融服务功能严重不足。部分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民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不再仅限于存取款业务和资金结算,而是希望能将资金投向收益率更高的领域。

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放贷信心不足。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具有金额小、利率低、户数多、分布广等特点,加上客户经理多为异地任职且按内控管理要求限期交流,导致催收管理难度大、成本高,影响该项目推广。其次,农民缺乏有效的抵押物。目前虽然我们在探索“三权”抵质押,但由于缺乏与担保物相配套的登记、评估、定价等中介机构和流转市场,使其价值难以形成担保。受经济下行因素的影响,涉农贷款开始出现聊一些不良,处于利润和考核的压力,银行业也机构出现惜贷现象。

农村信用环境比较差。农村贷款调查机制不完善,目前的状况往往就是村委会开一份贷款人家庭收入证明,就意味着对贷款人收入调查的结束。这种情形很容易导致没有偿还能力的贷款人取得贷款。有的农户对个人信用认识不足,信用观念和法制意识不强,蓄意拖欠、代借等不诚信行为导致贷款逾期的情况大量出现。

支持、保障政策措施配合力度不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普惠金融的发展仍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面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投资风险高、回报率低、生产周期长的实际,政府还没有构建起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外部激励和风险补偿机制。政府制定的强农惠农政策还未能实现与银行业机构信贷的有效配合。在具体实施中,更多倾向于向所扶持产业、工程直接发放投资或相关补贴,难以发挥财政投入对信贷资金的杠杆引导作用。

建议

加强监管引领,密切同业合作。当前,国有或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产品与服务体系、创新能力等方面更有优势,政策性银行在专项扶持政策、资金来源等方面更有优势,农村信用社在网点覆盖面、人缘地缘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完善普惠金融体系是银行业共同的目标与责任,建议各方加强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用农信社遍布城乡的服务渠道,将商业银行丰富的产品与服务、政策性银行实惠的政策和资金,迅速送到农民和小微企业身边,为“三农”发展提供低成本、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

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担保补偿机制。一要建立农村担保机构,建立由龙头企业、农户等多方参与的民营担保机构,为农民提供贷款担保服务,最大程度地分散农业信用担保风险。二要加快推进抵押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允许农民利用农用地、宅基地等使用权进行贷款担保抵押;同时,积极推行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农具、牲畜、农作物收获权等动产以及林权、保单、商标权、专利权等权利的质押方式。三要加快政策性与商业相结合的农业保险体系建设。可考虑通过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将对农业自然灾害的救济、补贴方式转化为农业保费补贴方式;设立农业贷款保险基金或建立类似的风险补偿机制,分散银行对农户贷款的风险。

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保障“三农”金融稳健运行,建立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至关重要。一要以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信用档案建设为重点,不断健全诚信系统,建立政府主导,企业、金融机构、评级机构参加的信用评价体系,扎实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二要加大对依法维护债权工作的支持力度,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措施对破坏金融生态的行为予以制裁,保护银行的合法权益。另外,新闻媒体和银行业机构要加强对金融政策的宣传,引导广大农民树立诚信意识,正确运用金融手段解决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加大政府支持和保障的力度。一是加大财政对“三农”的引导和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加大财政在农村水、电、路、农田水利以及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以改善农村社会环境,促进和吸引金融等社会资金投资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二是建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通讯通道、营业用房、费用补差、安全保卫、消防要求等方面,为农村地区银行网点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尤其是给予优惠的财税政策扶持,降低银行网点建设和营运成本,实现可持续经营。三是通过政府财政政策和资金引导,吸引保险、证券、担保公司等机构参与农村金融市场,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以及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增强农业生产和涉农贷款风险保障。

上一篇:积极语用:为真语文教学注入科学内涵 下一篇: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特征及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