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误诊1例报告

时间:2022-10-16 03:48:57

胰腺癌误诊1例报告

【关键词】 胰腺癌;误诊

胰腺癌是发生于胰腺外分泌腺的恶性肿瘤。胰腺恶性肿瘤可来自胰腺外分泌腺、内分泌腺或非上皮组织,其中95%为胰腺癌。近20年来胰腺癌发病率增高趋势明显,恶性程度高,发现时多为晚期,预后极差。

1 病历摘要

女患,42岁。因反复上腹部胀痛、食欲不振1个月,无力15 d入院。患者既往健康,否认结核、肝炎病史,无糖尿病病史,无糖尿病家族史。1个月前无诱因上腹部胀痛、食欲不振,无反酸、嗳气,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无腹泻,反复来我院门诊检查腹部B超,肝功、肾功均未见异常。给予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开始症状好转2~3 d后症状再次加重,门诊医生诊断为胃肠功能紊乱,给予调节神经,但病情不见好转,明显消瘦,无力,在当地诊所输液治疗不见好转再次来院。门诊腹部彩超检查,未见异常后以腹痛待查收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6次/min,血压120/80 mm 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语明,呼吸平稳,痛苦面容,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口唇干燥,咽部无充血,颈软无抵抗。双侧胸廓对称,双肺叩诊呈清音,肺肝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口罗音,心界不大,心尖波动位于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内0.5cm,律齐,无杂音。腹平软,全腹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脾于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肠鸣音4次/min。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肾功、尿分析、腹部超声检查未见异常。血糖6.5 mmol/L,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给予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蠕动治疗后患者腹痛略缓解,食欲略好转后出院。出院后患者上腹部胀痛,食欲不振,无力,消瘦持续加重,出现面色苍白,活动后心悸、气短,15 d后再次入院,查体:体温36.0℃,血压100/70 mm Hg,发育正常,营养欠佳,神清语明,呼吸平稳,面色苍白。双肺呼吸音未闻及干湿 音,心界不大,律齐。腹部膨隆,全腹无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全腹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2次/min,肝、脾触诊不满意,Murphy征阴性。双下肢轻度水肿。查血常规:RBC 3.2×1012/L,Hb 84 g/L。肝功:ALB 30 g/L。红细胞沉降率50 mm/h,CEA、CA 19正常。肝、胆、脾、胰、肾彩超正常,腹腔见大量腹水。查腹水常规、生化:外观淡黄色略混浊,李凡他反应(+),细胞数840×109/L,中性粒细胞0.70。蛋白46 g/L。查胸水脱落细胞:为恶性细胞,形态符合黏液性囊腺癌。查腹部CT,见胰尾部低密度肿块,大小1.5 cm×2.0 cm,边界不清,胰腺周围组织界线不清,考虑胰腺癌可能性大。临床诊断为胰腺癌,腹膜转移。

2 讨论

3.1 胰腺癌诊断应强调如何提高早期诊断率 应该指出的是在年龄>40岁有下列表现的患者应高度怀疑胰腺癌的可能性:①不明原因的梗阻性黄疸;②近期出现无法解释的体质量下降;③近期出现的无法解释的上腹或腰背部疼痛;④近期出现模糊不清又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症状,内镜检查正常;⑤突发糖尿病而又无诱发因素,如家族史、肥胖;⑥突发无法解释的脂肪泻;⑦自发性胰腺炎发作。该患为胰尾部肿物,无梗阻性黄疸,无腰背痛,但患者有明显的体质量下降,有血糖升高,有无法解释的消化不良,且给予抑制胃酸及调整神经未见好转,未引起临床重视,导致不能早期发现胰腺癌,是我们误诊的主要原因。

3.2 超声检查 常作为胰腺癌的初筛检查,可显示直径>2 cm肿物病灶,而CT是诊断胰腺癌的首选方法,可发现最小直径1 cm的病灶。该患在发现不明原因消瘦及无法解释的消化不良后多次检查腹部B超及腹部彩超,均未见肿物,最后检查腹部CT发现胰尾部肿物。过分相信腹部超声,不及时检查腹部CT是我们误诊的另外原因。

3.3 CA19-9 CA19-9是目前用来诊断胰腺癌的各项肿瘤标记物中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的一项指标,但当胰腺癌<1 cm时常为阴性。该患CA19-9为阴性。

上一篇:毒蕈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报告 下一篇: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周围神经病5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