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有效控制和管理财务风险的探讨

时间:2022-10-16 01:07:22

企业有效控制和管理财务风险的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导致企业经营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因此,企业经营管理只有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建立和完善风险防御机制,通过科学的策略和方法来及时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才能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通过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提出了有效控制措施。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有效控制和管理

一、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资本价值经营的必然产物

所谓企业财务风险,就是企业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因各种不确定性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企业筹资、投资行为存在有风险,资金回收与收益分配同样存在一定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有四大特征:一是客观性。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企业既无法回避,也无法消除,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将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从而成功应对风险,进而避免风险。二是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三是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四是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就越低。

二、企业财务风险形成要素

1、内部客观要素:主要包括筹资过程中负债资金数量和筹资成本以及偿还时间,资金投入过程中的投向、数量、结构;生产运营过程中的收入、成本、经营管理水平等,收益分配过程中收益的确认以及收益分配政策、数量和形式。一是筹资风险。由于负债融资不能如期偿还,或因收不抵支造成企业不能到期偿债以至破产。或因企业某一时段上现金流出额超过现金流入额而造成手中没有现金偿还到期债务,这两种情况分别构成收支性风险和现金风险。二是内部投资风险。企业或对内投入资金不足,破坏生产经营的连续性,或投入资金结构比例不合理,造成流动比率过高或过低,固定资产闲置或不足,或投入资金效益低等。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三是经营内部风险。主要是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经营收入风险、成本风险、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风险等。四是收益分配风险。企业在确认收益是否适当、收益分配政策是否科学、分配形式是否合理、与企业发展要求是否符合时产生的风险。

2、外部客观要素:主要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目前,我国企业所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低下,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加剧。

3、主观能动要素:一方面,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财务风险意识淡化。不少企业财务人员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即使出现风险,主要不在企业财务部门,而是企业主管阶层的责任。另一面,财务决策和管理缺乏长效机制。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企业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1、从资产负债状况分析。从资产与负债的构成上看。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财务风险很小;二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侵蚀,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必须引起警惕;三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还占据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属于高度风险,必须采取强制措施。

2、从企业收益状况分析。从企业收益看,有三个层次:一是企业经营收益为盈利,而扣除财务费用的经营收益为亏损,说明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存在一定风险;二是企业经营收益、扣除财务费用后的经营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收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若严重可能引发财务危机,必须十分警惕;三是企业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财务危机已显现。反之,如果三个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四、积极推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在市场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是不现实的。所以,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财务管理模式。在财务模式上,应在集团统一领导的前提下,采用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模式,实行分层分权决策管理。集团总部制定一个内部控制的大框架,各子公司再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内控制度和内控系统。子公司在未获得集团总部授权或批准的情况下,不得进行对外投资、融资担保、资产与债务重组及限额以上的资产处置等。集团公司应严格控制与关联方发生大量的互保关系,避免形成一损俱损的担保链。

2、强化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全面控制和管理好财务风险的工作。面对财务风险通常采取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控制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一要加强筹资风险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为此,要注意利率波动,防止出现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的风险,严格控制负债经营规模。应建立负债结构与资产结构的对应关系和补偿机制,即:流动资产对应知期借款,长期资产对应长期借款。二要加强投资风险控制。由于企业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应根据投资项目的不同特征。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评价方法,预测好投资项目的收益率和资本成本的大小,保守地测算几种投资回收方案,充分作好财务风险的准备和承受的能力,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三要加强资金回收风险控制。财务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应收账款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要坚持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四要加强收益分配风险控制。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

3、提升决策水平,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系统。首先,要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要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将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全面地反映出来。防止因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及存货项目中的任何一项失衡,引起企业危机,从而保证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其次。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如投产的项目不能达到原来预期报酬率和现金流水平,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4、加强资产管理,提高企业营运能力。企业资产对负债能力的影响,从短期看,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尤其是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直接影响企业可用现金流量的多少,决定企业负债能力的高低,因此,加强企业资产管理,防止不良资产产生,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是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重要的管理手段;从长期看,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而保持高盈利水平的企业往往是其负债能力高、财务风险相对低的有效保证和标志,一个健康企业的偿债资金一般来源于其盈利,而非负债资金。因此,企业应通过合理配置和盘活存量资产,加速资产周转等措施,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时,较高盈利能力的企业往往享有较高的信誉和良好的企业形象,这也使得企业有较强的融资能力,相应使企业有较强的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另外还要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建立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要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

五、总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作为世界重要的经济体,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与顺应国际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上,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有欠健全完善,企业外部竞争与经营风险同步加剧。因此,企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对于推进企业稳健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做大做强我国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问题初探 下一篇:论内部控制制度在公司理财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