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时间:2022-10-16 12:53:53

临床护理路径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川崎病(KD)患儿的干预效果。方法 40例川崎病患儿(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为实验组, 35例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儿疗效、住院时间、KD认知度及满意度评分。结果 实验组治愈率为100.0%, 与对照组的9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6.5±3.1)d VS (9.6±3.5)d]、疾病知识认知度[(94.5±3.5)分VS (85.5±5.4)分]、护理满意度评分[(98.4±1.5)分VS (90.2±5.3)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川崎病;护理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5.170

川崎病(KD)以小儿为主要发病对象, 典型症状为急性发热、皮疹等, 涉及到皮肤、口腔、淋巴结等多个部位, 护理任务重[1]。临床护理路径即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 主动向患者提供系统、连续护理服务, 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 缩短住院时间。本研究对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KD患儿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KD患儿40例设为实验组, 男25例, 女15例, 平均年龄(2.0±0.5)岁, 平均病程(3.5±1.0)d, 其中皮疹、淋巴结肿大18例, 结膜充血9例, 口唇发红、皲裂13例。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2月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35例患儿为对照组, 男22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2.1±0.6)岁, 平均病程(3.6±1.1)d, 其中皮疹、淋巴结肿大16例, 结膜充血8例, 口唇发红、皲裂11例。两组患儿均表现出发热、口腔黏膜充血症状。两组患儿年龄、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 实验组患儿则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①临床护理路径制订。成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主任、主治医生组成的专门管理小组, 根据疾病特点、既往护理经验及理论知识制订科学、合理的实施计划。同时加强成员培训, 让其熟悉掌握KD护理路径, 包括入院指导、检查引导、护理措施、饮食、治疗、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内容, 列出表格并严格执行。②计划实施。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格开展护理工作, 将护理内容整理总结成疾病知识宣教表、治疗引导表、护理路线图及出院指导表。

1. 3 观察指标 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评价两组患儿(由家长共同参与完成)疾病知识认知度及护理满意度, 满分均为100分, 分数越高表明越好。另外记录两组患儿治愈率及住院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患儿治愈40例(100.0%), 对照组患儿治愈33例(94.3%), 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5, 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疾病知识认知度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K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大部分学者认为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障碍、感染等有关, 以急性发热、皮疹为主要症状, 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患儿死亡[2]。由于KD累及多个部位, 为此积极治疗的同时需加强多方位护理干预, 以提高临床治愈率。

过去临床护理KD以饮食指导、口腔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内容[3], 主要是针对KD症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以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但相对忽略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 而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及护理效果。随着现代护理水平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 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口头宣教、讲座宣讲等方式让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有一定的认知, 同时通过鼓励、暗示等方法缓解患者不良心理, 进而提高患者治疗及护理配合度, 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并发症发生、医疗纠纷等, 这可能与护理质量及服务态度有关。临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 更加科学及专业, 由医师及护士共同参与, 将涉及到的检查、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制成表格或图, 并严格执行, 有利于按部就班完成护理任务, 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强调以患者为中心, 通过指导、系统化健康教育等切实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疾病知识认知度,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最终提高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4, 5]。本研究可知实验组患儿干预后疾病认知度明显比对照组高, 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 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KD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能明显提高KD患儿疾病知识认知度及护理满意度, 缩短住院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纪许红.小儿川崎病30例临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10): 73-74.

[2] 骆晓霞, 陈彩敏. 26例小儿川崎病临床观察及护理效果.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14):109.

[3] 张玉清.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川崎病中的应用.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2, 34(5):164-165.

[4] 谷h, 孙晓红, 李艳博,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22):38-39.

[5] 严缨.按临床路径对川崎病患儿实施健康教育.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4):516-517.

[收稿日期:2015-01-23]

上一篇:新加坡的“在家上学” 下一篇:有意思,才是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