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与完善劳务派遣用工形式

时间:2022-10-15 10:54:00

摘要:国内劳务派遣大概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对人力资源认识的深入,我国企事业单位也对劳务派遣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近年来更发展成为国内一种新兴的就业服务方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工具。

关键词:劳务派遣 用工形式 机制

劳务派遣亦称人才租赁,是指劳务派遣公司收集社会剩余劳动力,用人单位通过支付劳动报酬向劳务派遣公司租赁劳动力的一种就业模式,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公司的关系是劳务关系,劳务人员与劳务派遣公司的关系是劳动关系,与用人单位的关系是有偿使用关系。其主要特征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通过派遣机构三方紧密结合,把“派遣就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依法维权”紧密联系在一起,用工单位与劳动力之间存在的只是劳务使用关系而不是隶属关系。

一、劳务派遣的现实意义

劳务派遣是我国在建立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实践过程中提出的一个现实课题,是我国劳务经济中比较新的和灵活的一种形式,也是目前发展最快的一种形式。对于像我国这样拥有数量巨大的总体素质有待于提高的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劳务派遣等劳务经济比较适应我国的现实情况,比较能够充分发挥我国的庞大人力资源优势。特别是在近几年来我国传统的就业岗位不断减少、而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发展劳务派遣意义更加重大。劳务派遣工作从政策理论充分进入政府政策的视野,到企业走向成功的实践运作,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劳务派遣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推进作用。

二、劳务派遣使企业用工形式多了一种选择

1.解决人员短缺问题,搞活企业用人机制。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可以及时、灵活地为企业提供阶段性或短期劳动用工,以满足企业在不同阶段应对不同竞争环境时对劳动用工的需求。这样,有效避免了传统用工方式中形式单一的境地,使用工单位可以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合理安排、动态管理劳动用工。

2.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两者相对比可以看出,劳务派遣用工能为企业节约15%的显性成本,同时还合理转嫁了隐性成本,并从根本上避免了劳动用工争议隐患的发生,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规范用工管理,合理规避劳动争议。派遣公司与劳动者之间建立劳动关系,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则是用工关系,由派遣公司完全负责派遣人员的工资、保险及人事档案等方面的管理工作,用工单位仅支付给派遣公司劳务费和劳务管理费。即“管人单位不用人,用人单位不管人”。若派遣员工在企业工作期间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或出现工伤事故,由派遣公司负责处理。这既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增强了企业用工的自主性和规范性,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三、完善劳务派遣制度的几点建议

劳务派遣制度从理论和实践上寻找到合理、合法、切实可行用工方式的改革思路和管理办法,达到既规范管理又促进发展又维护权益的多重改革目标。但是,由于我国劳务派遣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法律法规不健全,致使有些企业操作起来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企业甚至打着劳务派遣的名义随意侵害劳务派遣人员的利益。为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对新型劳务派遣用工制度加以完善。

1.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劳务派遣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积极出台相配套的政策和措施,增强可操作性、实用性,切实解决劳务派遣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鼓励和维护正规的劳务派遣机构发展壮大。

2.严格规定劳务派遣的准入条件。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采用许可制,取得劳务派遣许可证后由工商部门予以登记注册方可营业。目前正规的劳务派遣服务机构的经营资格都是通过人社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审批、核定派遣服务机构的合法经营资格和业务经营范围,是符合发展规律的一种有效方式。

3.进一步提高劳务派遣的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服务水平。人才派遣制要求派遣机构必须有良好的社会信誉、超前的经营理念、专业的人员队伍、完善的服务措施、坚强的法律保障和敏锐的市场判断力,善于而且能够把握各种机遇,开拓人才派遣领域,利用劳务派遣的培训基地,为劳务派遣人员做好培训尤其是技能培训,确保派遣成功率。

4.建立和完善被派遣员工的培训、考核和正常的晋级晋职制度,建立员工各种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企业通过建立末位淘汰制,将空出的固定岗位通过择优考核让位给派遣员工,把暂时不合适的人员转为劳务工,或者通过考核把优秀的劳务工录用为合同工,使企业用工机制更灵活,使劳务派遣成为帮助企业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用工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

5.规定单位的责任分担。由派遣单位承担劳务派遣工的培训、报酬支付、社会保险缴纳、结算,用人单位承担劳动的管理与支配,承担各种劳动保护义务,并共同研究如何对劳务人员的关心、企业文化的氛围及完善的薪酬奖励制度等方面,提高劳务人员的归宿感和满意度。

总之,需要我们人力资源管理者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上一篇:山西夏县方言重叠名词AA式的语义分析 下一篇:河南方言应答语“中行”变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