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举雨伞相向而立筑遮雨彩虹引质疑

时间:2022-10-15 10:37:02

高中生举雨伞相向而立筑遮雨彩虹引质疑

诸如作秀的“怀疑”,于许多人已经是出于一种思维的惯性

6月24日,在南京师范大学附中宿迁分校,下了早自习的同学们,很多没有带伞,被困在暴雨中的教学楼前。带伞的同学商量后,200多名孩子手举雨伞,相向而立,搭起了一座近200米长的遮雨“彩虹”。没带伞的孩子,通过这座“桥”去到食堂的餐厅就餐。当日,这组拍摄于校园内的温馨照片,感动了众多网友。一位网友留言说:“这是雨中一道最美的风景线。”但也有一些网友怀疑这是学校在利用学生作秀,甚至有网友作出阴阳怪气的技术分析:“一群二货,难道你妈妈没告诉你们,两排伞是两个分水岭,中间人走的国道是水帘吗?这是给没伞的学生打伞呢?还是泼水呢?”

对此,有网友针锋相对地指出:“这种对学生自发善举作出冷冰冰的技术分析是有失公平的。他们有根有据的分析貌似客观公允,其实恰恰暴露出当今社会的一大怪象,即习惯性对善举和义举抱以不信任,甚至报之以作秀的质疑和讥讽,结果只会让善举、义举愈发稀缺。”

更有网友说道:“正因为他们是孩子,才会有这种成年人觉得不合理、天真的做法。为什么不能温情一点看待这件事呢?你没看见孩子们在欢笑吗?”也正如一位从“彩虹”下走过的同学所说,他早已不在乎是否会被雨水淋湿了衣服,心里满满的都是感动,感动于同学之间情意的珍贵和纯粹。

媒体评点:其实,在当前社会功利思维颇为盛行的背景之下,孩子的此举弥显珍贵。这一道长长的“遮雨彩虹”,远胜于雨后天空中真实彩虹的温暖、美丽、动人。尽管这些稚嫩的学生娃或许正面对成人世界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汹汹冲击,然而这仍然阻挡不了他们发自纯真胸怀的井喷的爱心。因为他们明白,今天的互帮互助情怀如果缺失,就是明日自己的“人文荒凉”。这印证了斯密的一句话:“一个有心的旁观者……只要想到身临其境,他心中会涌起一种类似情感。”(周明华,中国青年网)

话题拓展:暖融融的心与冷冰冰的理;人性之美与人文荒凉;纯粹与感动;中国温度;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资料来源《扬子晚报》《华商报》、东南教育网等)

上一篇:习作教育:赋权教育学的实践现场 下一篇:中国女足:铿锵玫瑰,世界杯再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