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浅见

时间:2022-10-15 10:29:34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浅见

审美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罗克韦尔肯特曾说:“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接近成热,准备走向独立生活之路,他们的自信、自尊都在增强,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接触面更加广泛,求知欲强烈,学校教师传授的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渴望从各种渠道接受新观念,接受新知识。这时,审美教育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情感性对感情真挚奔放、形象思维极强的青少年作用是较大的。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鉴赏”是这样定义的:“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美术作品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闪烁着人类的智慧。通过美术欣赏可以开阔视野,丰富历史文化知识,陶冶审美情操,提高艺术素养,激发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当面对丰富多彩、精美绝伦的美术作品时,怎样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1.选择优秀的画家、优秀的作品

上课时要先让学生对画家的思想和人格精神有充分的了解,对其作品进行分析时,融入画家的思想和为人,使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接受思想教育。一件伟大的艺术品能屹立不倒,不仅仅只有外表的美,更重要的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如十九世纪最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艺术在他看来是所谓静观默察,是深入自然,渗透自然。与之同化的心灵的喜悦,是智慧的喜悦,是在良知照耀下看清这个世界而又再现这个世界的喜悦。

学生从中获得审美喜悦,正是和艺术再现世界相对应的,既熟悉亲切又陌生新鲜的心灵体现。而对罗丹的大理石雕塑《沉思》,我们会同时浮现双重的现实感:一种是通过洁白润泽的大理石、造型语言等材料和媒介透出的再现形象;另一种是由这个再现形象激起的对外部客观现实的联想。这两种现实都在幻觉中产生,从再现形象到客观现实往复多次,构成心灵意象的跳跃感再现。捕捉这样一种大幅度的扩展和变化着的意象,将激起心理、智慧、想象、情意以至人生经验的涟漪,这一精神活动本身“力”图样,体现的恰是梦想与现实,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矛盾。罗丹的助手葛赛尔写下了《沉思》这座雕像给他的审美经验:“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神的张弛,往复,伴随着极度的审美愉悦,呈现为精神上的创造,自由和超越。他在表现时特别注重强调和对比,把眼睛以上从眉弓推向前额,突出人类精神生活最主要的领域,以先声夺人的精神力量去接近观赏者。而下颉到脖颈再到双肩,几乎‘沉没’在石座里,‘突出’与‘沉没’的‘秀’,面目俊美的女性头像,她低着头,周围萦绕着梦想的气氛,显得她是非物质的头脑上帽子的边缘,好像她梦想的羽翼一样,但是她的颈项,甚至她的颔都在一块粗大的石头上,好像夹在不能摆脱得枷板中一样,不具形的‘思想’在静止的“物质”中花一般地吐放出来,而且用辉煌的光彩照亮了这物质,但是她丝毫没有办法摆脱现实的沉重束缚。”

在现实当中,罗丹对艺术的执著使他自己认为是“教徒”,他在遗嘱中对青年谆谆教导:“要有耐心!不要依靠灵感,灵感是不存在的。艺术家的优良品质无非是智慧,专心,真挚,意志。像诚实的工人一样完成你们的工作吧!”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感觉到这种美的力量。一个朦胧中的少女有着自己的梦想,这与中学生多梦的性格是如此接近,这种心灵的沟通和激发,如电流通过全身,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忽然间犹如脱胎换骨,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自觉地接受了罗丹的高尚艺术品格,尽管也许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但这种教育的深刻性是永远不能泯灭的。

2.认识艺术语言,培养审美态度

作者的一切思想和情感都是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传达出来的。不同的美术门类,由于它们的基本特征都表现为造型性、视觉性、静态性和空间性,因而在审美要素中,他们表现出的情感要素与意蕴美方面都具有共同特点。然而,不同美术门类作品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及制作方法各不相同,就造成了它们在审美形式要素上有很大区别。如:绘画中表现出色彩、明暗、笔触、线条等;雕塑则表现出材质的体积、量感、质感、肌理等。不同时期的作品又会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与形态。正因为如此,在欣赏学习中,教师应让学生接触大量的优秀作品,从中认识艺术语言的作用。对不同美术门类的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采取不同的审美态度进行欣赏,尤其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有机会比较和体会各种艺术不同语言的特点,锻炼用口述和笔述的方式加强对艺术语言的感受与理解,从而提高感知能力。

3.采用比较式鉴赏

有比较,才有鉴别。用比较的方法去鉴赏美术作品,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较是美术欣赏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我们不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欣赏美术作品,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作品。比较的方法很多,比较式欣赏一般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两种。所谓横向比较就是对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流域,甚至是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进行比较欣赏。把作品横向比较,能更加鲜明地看出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不同艺术流派的风格特征。比如将中国的花鸟画与西方的静物画相比较,或将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相比较,不仅在审美趣味和精神内涵方面,而且在双方的自然观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方法方面,都显现出东西方之间的巨大差异。纵向比较,就是将从古至今不同时代环境中的美术作品进行比较欣赏,比如将中国画北宋时期的文同的作品《竹子》与清朝时期郑板桥的《从竹》相比较,同是画竹,宋代文同画倒垂竹枝,茎秆以淡墨写成,圆浑虬曲,丫杈繁密劲拔,茂密枝叶分浓淡两色,以表现新叶老叶,从中可见“以深墨为面,淡墨为背”。清代郑板桥画丛竹迎风,茎秆近浓远淡,疏密有致,偶杂以新篁几枝,浓淡叶依次而列,远近叶互衬,依稀能感受到“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意。纵向比较也可把同一艺术家一生中不同时期作品摆在一起欣赏,比如把毕加索立体主义作品与他早期的写实作品进行比较,不难看出他的艺术探索是从写实走向抽象的。通过比较式鉴赏,学生可提高审美判断力,培养以联想思维去认知事物的学习方法。

上一篇:多媒体在技工学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中职学校电子商务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