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运作体系的时代演变

时间:2022-10-15 10:27:35

图书馆运作体系的时代演变

吴志荣,男,1951年出生于上海。1987年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1993年起任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2002年聘为研究馆员,并担任上海图书馆学会编译委员会副主任。至今近60篇,出版专著2部、编着2部。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和数字图书馆理论及实践。

2000年撰写出版的《数字图书馆――从理念走向现实》是国内图书馆界第一部全面论述数字图书馆理论和实践的专著,有学者根据CSSCI的引文统计,把该书纳入国内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的十大优秀著作之一。近年来,倡导开展馆藏发展领域的实证研究,是“馆藏与出版”论坛的主要发起者。该论坛至今已经举办了3届,向CSSCI来源期刊推荐并发表了60多篇论文,在国内引起相当的反响。

[摘要]对近现代图书馆时代、自动化图书馆时代和数字图书馆时代的运作体系进行阐述,预测图书馆运作体系的发展趋势,认为其将来存在两种不同的可能:即在出版市场上,纸质文献被数字文献完全取代或不完全取代。

[关键词]运作体系 时代演变 发展趋势 数字化发展

[分类号]G250

本文所指的“运作体系”是从功能的角度对图书馆的各项日常业务工作的运作做一个逻辑上的宏观归纳。

近年来,数字出版和电子阅读器的发展速度之快出乎人们的意料,数字文献和纸质文献在21世纪将平衡发展的预想看来是错误的,很有可能在若干年以后,图书供货商提供给图书馆的新书是电子版的(有观点认为,到2030年,90%的图书都将出版网络版本,由此,图书馆可能将面临更大的变革。

变革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到管理理念、人员队伍、馆舍建筑、馆藏建设、馆藏布局、服务方式等,而其中运作体系的变化和图书馆人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运作体系和工作内容密切相关,运作体系的变化表现了图书馆内在的、根本的变化,直接涉及到图书馆专业人员的发展走向,因此,图书馆运作体系的发展趋势是图书馆人最为关注并应该加以研究的。

本文从回顾图书馆运作体系的历史演变着手,而后预测图书馆运作体系的发展趋势。由于作为图书馆早期形态的古代藏书楼仅承担了文献保存和整理的职能,当时的文献数量也十分有限,管理人员又少,还不能说构成了一种运作体系,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实际发端于近现代图书馆。因此,本文所阐述的图书馆运作体系的演变,开始于近现代图书馆时代,并把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划分成三个阶段,即近现代图书馆时代、自动化图书馆时代和数字时代的图书馆。需要说明的是,本文阐述的运作体系不包括履行人员管理功能的工作。

1 图书馆运作体系的历史演变

1.1 近现代图书馆时代的运作体系

1.1.1 运作体系的结构 近现代图书馆的诞生是以向大众开放的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为标志的。一般认为,1850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图书馆法》以后,公共图书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此人类社会进入近现代图书馆时代。我国的近现代图书馆时代的发端晚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于20世纪初。1904年浙江的古越藏书楼向社会开放,标志着我国进入近现代图书馆时代。一般也把这个时代称为传统图书馆时代,从我国来说,这个时代从20世纪初开始一直持续至20世纪90年代。

这个时代图书馆的功能从藏书楼时代单一的整理保管职能发展到具有多种职能,如社会教育职能和文献传递职能;文献的载体类型也开始多样化,除了纸质文献以外,视听数据和缩微数据也逐渐进入各类图书馆,由此形成了一种运作体系。

传统图书馆时代的运作体系一般被划分成两大模块,即信息输入和信息输出,前者履行文献搜集、文献登录、文献整理和组织典藏工作,也称为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或者简称文献工作;后者履行文献的提供和有关的文献服务职能,包括用户发展、用户研究、流通推广、宣传辅导、参考咨询、文献检索等工作,简称为读者工作,如图1所示:

两个模块联系紧密,互相推动。信息输入是为了信息输出,因此输入的信息要满足信息输出的需求。信息输出模块的工作人员要把用户的需求向信息输入人员回馈,而信息输入部门也要做好文献宣传、读者研究等工作,如此才能让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输出给用户。现代图书馆的理念更是认为整个图书馆工作都应该围绕信息输出来进行,从而才能提高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1.1.2 运作流程及部门设置运作流程是流水线式的,具体如下:

文献搜集――文献登录――文献整理和加工――读者服务(包括发展读者、文献宣传、参考咨询、文献传递、馆际互借、文献检索等工作)。工作部门主要是根据这种线性的流程,也就是根据工序设置的,如采编部门、图书典藏部门、外借阅览部门、参考咨询部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由于提倡图书情报一体化,很多图书馆都设立了情报服务部门,也有的图书馆把参考咨询部门并人情报服务部),一些大型图书馆还设有业务研究辅导部门。

此外,图书馆往往还进行不同类型文献处理的流水线设置,如:报刊部、视听技术部、现代技术部(有的图书馆不仅要处理视听数据,还要处理缩微数据,因此有的图书馆把这类部门称为现代技术部)、特藏部等(主要专门收藏古籍,也有的称为古籍部或历史文献部等)。这样的设置,使得图书馆具有若干条流水线,如图2所示:

如进一步细分,图书和报刊还可以分中文和外文。这有利于文献的处理和保管工作,但不利于读者服务工作,因为读者往往是根据文献内容来查询获取文献的,由于文献类型不同而产生的多头服务,会让他们觉得麻烦。

1.2 自动化图书馆时代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图书馆事业开始进入自动化发展阶段。各类图书馆纷纷开始应用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使采访、验收、登录、编目、典藏、流通、清点、检索等工作实现了自动化管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局域网和因特网连接,联机编目和OPAC迅速发展,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优势进一步得到体现,图书馆的运作体系随之变化。

1.2.1 运作体系的结构 在图书馆自动化时代,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以及自动化集成管理软件技术所进行的工作成为图书馆得以正常运行的经常性工作,图书馆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实现了自动化管理,一旦自动化管理系统出现问题,立即会影响图书馆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可使图书馆工作陷入瘫痪。

因此,在这个时代,运作体系发展为三大模块。一个模块是信息输入和维护工作,同样担负着文献(当然文献的范围有所扩大)的搜集、整理和组织典藏工作,工作的对象是文献;一个模块是信息的输出工作,即文献的使用和服务工作,工作的对象是读者;还有一个模块是为前两类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保障的工作,包括自动化系统的维护、计算机设备的维护等,工作的对象是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及相关设备。同样,这三个模块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图书馆进入自动化时代以来,

第三个模块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人们常说,MARC的研制成功对图书馆发展来说是划时代的。在以往的图书馆学概论教材中,一般不把第三个模块的工作考虑进去,这是不合适的。自动化时代图书馆的运作体系如图3所示:

1.2.2 运作流程及部门设置 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运作流程基本还是按传统流程进行的,采访、编目、典藏、流通,一环接着一环。因此原来的机构基本不变,但是各图书馆都增设了自动化部门或信息技术部门,这类部门起到技术支撑的作用,运作流程不是呈流水线的,而是呈辐射状态,即向各条处理不同类型文献的流水线辐射。

在这个时代,图书馆还有一个变化,就是从方便读者的角度出发,实行“书刊合一”和“借阅合一”,或者“藏借阅合一”,因此很多馆都把期刊部、流通部、阅览部合并为读者服务部,试图改变传统图书馆时代多头服务的状况。

1.3 数字图书馆时代21世纪初开始,馆藏数字资源急剧增加,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数字资源的采集和存贮、数字资源的整合、数字资源的提供、文献的数字化、图书馆网站的开发与维护或者说数字资源门户网站的建设都逐渐成为图书馆必须要面对的工作,这些工作任务不是原来的自动化部门所能完成的。虽然说,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还在继续发展,如OPAC技术和RFID技术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数字化发展逐渐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主流,因此,人们认为图书馆已经从自动化时展到数字时代,这个时代至今还远远没有结束。

由于这个时代的图书馆还将持续发展,所以本节只是阐述目前图书馆的运作模式。目前看来,数字时代的图书馆形态是一种复合图书馆形态,即“传统存在”和“数字存在”同时并存,这种状况将会延续很长一段时期。为了应对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目前的图书馆运作体系已经分成了四个模块,即信息输入、信息输出、信息技术支撑、数字化发展,见图4。

相应地,为适应这种发展形势,图书馆开始增设数字化部或类似部门。与以往一样,这四个模块关系密切,不可分割;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第四个模块与其他三个模块的关系是互相融合的,信息输入和数字资源建设有关、信息输出也与数字资源提供有关、信息技术也必须掌握大量的数字技术(如数字资源存贮技术、数字资源整合技术、文献数字化技术、数字资源门户建设技术等)。由此,这个时代运作体系所呈现的运作流程就变得复杂起来,至今还没有完全理顺。

2 图书馆运作体系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2.1 图书馆运作体系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分析

2.1.1 外部因素 图书馆不断地发展和演变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其根本的原因就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这就是外部因素,而其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最为直接的推动力,就目前来看,数字化的强劲发展就属于这种直接的推动力。

数字化发展主要包括两大方面:①文献载体的数字化;②文献的数字化利用。当前,在数字资源数量快速上升的同时,电子阅读技术也在日臻完善和普及,这种发展势头将使得以上所述的“数字化发展”模块在其他模块中所占的份额呈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例如,我国科学院系统的图书馆已经提出了e-only,这说明这类图书馆的信息输入和信息输出这两个模块大部分可能被第四个模块所挤占,处理纸质文献的工作仅占了这两个模块的很小一部分。相应地,第三模块大部分也将被第四模块所挤占(自动化系统在这类图书馆的作用会显得越来越弱)。这就意味着,在科学院系统图书馆,“数字存在”已经取得了主导地位,如果数字化进一步发展,图书馆的运作体系就会相应地进一步发生变化。因此,数字化发展是将来图书馆的运行体系产生变化的直接推动力。

2.1.2 内部因素 目前的运作体系实际上是传统的(包括自动化时代)的运作体系和数字化发展(实际就是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的一种混合,这种混合目前来看并不理想。

当前,由于考虑到数字文献和纸质文献的互补,图书馆一般都把数字资源的采购职能归入原来的采访部门,数字化部门则主要负责数字资源门户建设与维护、各类文献数据库的维护、数字化制作等工作,这样就会产生脱节的现象。

出于跨部门的原因,采访人员常常不知道已经付款的数据库是否已经到位?运作是否正常?点击率是否高?而数字化部门也不是很清楚所购置的数字资源的情况,如数据库应该收录的内容、数据库更新的速度、数据库供应商的技术维护人员的联系方式等。

此外,图书馆的那些传统部门,如流通部、阅览部、期刊部(或者读者部)、编目部,甚至包括原来自动化系统维护的部门都并不清楚数字资源的情况,这就产生了奇怪的现象:虽然数字资源在馆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甚至已经超过纸质资源,数字资源服务的范围和社会影响也将超过纸质资源,然而,图书馆大部分工作人员并不了解数字资源的情况。

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纸质文献及其他类型的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存贮提供的工作链和数字资源是不同的。前者要比后者长,因为数据库本身都是一个个经过整序的、有检索功能甚至知识发现功能的有机体,一经安装或开通即可供读者使用,几乎没有那种流水线的运作。因此,两者要完全融合在一起是需要时间的。

因此,目前的这种混合不是有机的混合,而是两种不同模式的硬性搭配,就如上所述,运作流程还没有完全理顺,应该是一种过渡性的结合,运作体系需要进一步发展。

2.2 图书馆运作体系发展的两种可能

2.2.1 基于数字出版实现市场全覆盖的运作体系目前而言,移动阅读和达到接近纸质文献效果的电子阅读已经成为现实,并正在快速地向大众普及的方向发展,可以预想,在不远的将来,文献的数字化利用普及是没有悬念的。如果数字出版实现市场全覆盖,也就是在出版市场上,纸质文献完全被数字文献所取代,那么图书馆的运作体系将由这样四个模块组成:

一个模块包括数字资源的采集、整理、存贮和提供,另一个模块包括其他文献资源的处理,以往所收藏的大量纸质文献被集中存贮在庞大的仓贮式的密集书库中(当然允许外借)。此外,信息共享空间(IC)服务可能会成为图书馆主要的信息输出形式。IC提供协同式学习或研究环境,这种服务不同于以往的借阅服务,它是结合了图书馆的各类文献信息和读者以及馆员的大脑信息而形成的协同式学习或研究环境。运作体系如图5所示:

在部门设置方面,数字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这两个模块可能根据学科来进一步划分,划分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甚至更细,由此形成某些工作部门。

2.2.2 基于数字出版没有实现市场全覆盖的运作体系如果出版市场上纸质文献没有完全被数字文献所取代,图书馆还需要采集、整理、存贮和提供纸质文献,那么也可能出现这样的运作体系:

传统的运作体系和数字化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得各种资源的采购、整合、存贮、提供有机结合,组建相互交嵌的整体化组织系统。具体来说,将传统的文献采编部门和数字化部门中的网上信息开发、数字化制作、数字资源整合等工作整合为信息采集与开发中心;传统的流通服务部门和数字资源存贮、数字资源门户建设、数字资源提供等工作整合为信息服务中心;同时,融合系统维护、软件开发与硬件维护等功能为一体,成立信息技术部门。其运作体系如图6所示:

第二种运作体系应该说在理论上也是可行的,但是这种体系要求传统部门的工作人员能担负起数字资源的采集、整理、存贮、维护、咨询等一系列工作,不仅要熟悉数据库,还要熟悉信息技术。例如,新的采访部门应该完成包括传统文献、数字文献(含网络信息)在内的所有资源的采购;新的文献整理加工部门则应该能完成数据库的安装以及数据库的整合工作,还应包括对网络信息的组织、导航;新的读者服务部门应该完成数据库的维护和存贮工作。这都需要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的整体提高――只有具有相当程度的多种知识,才能够担任“信息过滤者”、“信息向导”和“信息技术专家”的职责。

第二种运作体系看似与自动化时代相同,也是三个模块,名称也相同,但其内涵有很大不同。哲学上螺旋型发展和否定之否定的定律在这里又一次得到体现。

比较而言,产生第一种运作体系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现在看来,数字出版发展的主要障碍是有关各方可接受的图书市场的利润分配模式尚未形成,一旦形成,数字出版将势不可当。加之,对图书馆来说,这种运作体系实现起来也比较容易,在这种体系中,图3表示的运作体系中的三个模块逐渐退化成一个模块,图4中的数字化发展模块则发展成一个独立的数字信息处理模块,而信息输出是适应时展而产生的一个新模块,一切都顺势而成。

此外,第二种运作体系产生的难度也比较大,这种模式实际上是要把图4的数字化发展模块分解到其他三个模块中去,这就需要图书馆绝大多数的工作人员都具备以上所述的相应业务素养,而将来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否能达到这样的要求是十分不确定的。

上一篇:基于扩展ECM-ISC的移动搜索用户持续使用理论模... 下一篇:ISO/IEC27002:2005协议下的企业竞争情报安全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