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对脾虚湿困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10-15 10:17:05

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对脾虚湿困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对脾虚湿困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56 例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8例,治疗组中医辨证治疗:脾虚湿困型症状以大小便不爽,时溏时泻,稍进食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神疲乏力,肢体困重,纳食减少,面色萎黄,口中黏腻,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濡缓,治宜健脾渗湿,固本止泻,重在健脾。方选补气健脾汤(主要药物:人参、炙黄芪、白术、茯苓、半夏、砂仁等),上述各方药,均常规水煎,日1剂,每剂煎2次,混合约500ml左右,早晚2次分服,21天1疗程。对照组对症治疗、胃肠解痉、止泻、抗抑郁等药。结果 治疗组取得总有效率97.44%;对照组总有效率73.0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064-01

肠易激综合症(IBS)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症,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经检查排除可以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该文我们用中医辨证分型论治的方法对脾虚湿困型肠易激综合征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了显著性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l.l一般资料 所有156例病例均来自于2012年11月~20l3年11月到本院消化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男性46人,女性32人;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9.50±4.26岁;病程2~10年,平均4.20±0.65年。对照组78例,男性42人,女性36人;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30±0.45岁;病程2~11年,平均4.00±O.58年。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症状、体征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

1.2.1治疗组中医辨证治疗 脾虚湿困型 症状以大小便不爽,时溏时泻,稍进食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神疲乏力,肢体困重,纳食减少,面色萎黄,口中黏腻,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濡缓,治宜健脾渗湿,固本止泻,重在健脾。方选补气健脾汤(药物组成,人参10g,炙黄芪30g,白术10g,茯苓20g,半夏10g,砂仁10g,木香10g,山药30g,苍术10g,白扁豆15g,莲子肉12g,陈皮10g,厚朴10g,甘草6g),上述各证之方药,均常规水煎,日1剂,每剂煎2次,混合约500ml左右,早晚2次分服,21天1疗程。

1.2.2对照组治疗 对症治疗、胃肠解痉、止泻、抗抑郁等药。口服匹维溴铵片50mg/次,3次/日,于餐前整片吞服,服用双歧三联活菌片2.0g,每日3次;口服得舒特50mg,每日3次,21天1疗程,连服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期间停服任何干扰病情的药物。并嘱咐患者要特别善于调畅情志,尽可能保持精神愉快,起居有节,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1.3症状评分标准 见表1

3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简称IBS)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排便过程异常及排便不尽感等症状,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改变可以解释的症候群[2]。本病多迁延日久,属于虚实夹杂之证。治宜标本兼顾,在健脾补气的基础上根据病情佐以疏肝理气、化湿止泻、温肾助阳、活血化瘀、理气通腑、养阴清热等治疗。我们在治疗IBS时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治疗上应辨证分型论治,首先要固本止泻,重在健脾 我们认为,凡慢性腹泻,均与脾虚有关。脾为阴脏,喜燥恶湿,也最易为湿邪所困。患者外感湿邪,或饮食所伤,或忧思伤脾,或大病久病之后,均会导致脾气虚弱,脾失健运,水谷不化,水谷与湿邪杂至而下,而成泄泻。所以,笔者治疗IBS或功能性腹泻等慢性疾病时,往往把补气健脾作为重中之重。升阳举陷,温中燥湿 对于久泄不愈,顽固难治性泄泻,我们常用升阳举陷、温中燥湿的药物加减治疗。如方中加上北柴胡,升麻,生黄芪,桔梗一类药物,以助阳气上升,阻遏阴气下流[3]。久泄不止,温补下元 对于脾虚日久,经年不愈的患者,往往伴有肾阳不足的征象,如鸡鸣泄、形寒肢冷、脘腹冷痛、舌淡、脉弱等。

参考文献

[1] 陈仕珠,卢继武,荆文科,张青.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73例近期疗效分析. 中华内科杂志,1991;30(2):111

[2] Sandler RS. Epidemiology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the United States. Gastroenterology,1990;99(2):409-415

[3] 刘方红.柴胡桂枝汤治疗慢性胃炎120例[J].四川中医,2000,18(7):31.

上一篇: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杞菊地黄汤治疗肝肾亏虚型眩晕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