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2-10-15 10:00:26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必修课。如今的新课程对艺术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有背于音乐教学规律的现象,而很多音乐教师走入误区,使很多学生失去了获得音乐艺术实践能力的最佳启蒙时机,延误了学生音乐艺术实践能力的发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上好音乐课、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成为广大音乐专业教师研究的课题。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总结出几个提升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充分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共鸣

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以激发、感染、陶冶、诱导学生的情感。学生和教师同是情境的创设者和被感染者,师生共同分享着音乐本身所蕴涵的情感世界。

1.创设“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情境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激励学生的自觉意识使学生乐学、会学,从而养成和发展个性品质,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如:当欣赏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狮子进行曲》的时候,教师首先出示这一课的课题,当学生一见“狮子”二字时,脑海里立刻会出现在动物园里或电影、电视银幕上见过的那种威武的神态,借此机会引导他们去听音乐中的节拍、节奏、乐器演奏的音区、音色,想象狮子在干什么。听后让他们跟随着音乐的变化扮演狮子进行律动,使他们“乐学”。等他们对狮子有了初步的了解后,便引导他们掌握欣赏规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他们“会学”。当主旋律一出现,就仿佛见到狮子昂首挺胸走了出来,从大提琴、低音提琴浑厚的音色中体会狮子的庞大和威武,再从低音区的半音阶快速弹奏中体会狮子的吼叫。这一课有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因此教学气氛非常活跃,学习效果当然不言而喻了。

2.创设“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例如,在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中,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如:看图理解的音乐欣赏《百鸟朝凤》、《野蜂飞舞》;对情节性较强的音乐欣赏《龟兔赛跑》;对音响感知与感情体验的作品,如《二泉映月》等曲子。在教学中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培养创造性操作能力。当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及想象、联想,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可让他们动手、动口、动脚,使欣赏过程提高到另一个高度。

二、用教师的情绪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导入和教师情绪都很重要。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这充分说明了做什么事情,开始是最重要的。当然,一节好的音乐课,不仅要有好的开头和好的课堂设计,老师的情绪也十分重要,因为它可以有效地带动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上课兴趣。在上一年级《静静的夜》时,我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情绪上了这节课。第一个班,我是用游戏的方法导入的,学生们玩的兴致很高,我上课时的声音也比较响亮,在大家情绪都非常高涨的情况下,学习了《小宝宝睡着了》这首歌曲。小朋友们学得很认真,但唱起来就是不像安睡曲,简直就是进行曲。第二个班级,我是用提问的方法导入的,上课时我的声音轻柔,动作舒缓,范唱时也带有感情,所以学生在演唱时也自然而然的按照歌词的意境进行演唱。两种方法效果完全不一样,所以我觉得教师不要用过多的语言去告诉学生该怎么做,应该用你的情绪去打动、感染学生。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不但要当“解说员”,还要当“表演者”。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扩展了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会取得许多积极的效果。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儿童,这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欣赏活动中,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例如:在欣赏《龟兔赛跑》时,我采用了幻灯片教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频上分别出现了骄傲的兔子和谦虚的乌龟,兔子在比赛的过程中由于瞧不起乌龟中途睡觉,而让努力的乌龟最后取得胜利。由于欣赏教学时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加深了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随着音乐边听变动,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力度、速度和情绪起伏,营造良好效果和课堂美感,使孩子们更能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欣赏课中,借助多媒体的帮助,努力创造各种意境,让孩子们运用形象思维去想象,可以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架起心灵与音乐的桥梁。

四、用唱、打、念、吹的结合,培养学生创造美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为了使全体学生亲自体验并参与其中,我使用唱、打、念、吹结合的方法,如在训练《母鸡叫咯咯》这首歌曲时,我先让学生用学过的音乐知识观察分析,找出节奏规律作练习铺垫,然后分声部进行视唱练习,待唱熟后进行二部合唱,最后进行打击乐器合奏练习,达到了和谐的效果;接着归纳这条练习中出现的节奏型和旋律进行方向等,通过这些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模仿练习中的节奏规律自己重新创作、编排节奏、旋律,自打节奏、自唱旋律,进而将学生分四组进行表演,第一组唱旋律,第二组用打击乐伴奏,第三组念节奏,第四组做动作,这样一来竟然创造出了美妙的合奏效果。学生终于明白美是可以自己创造的,并体会到团结合作的伟大力量,从中体会到创造美的惊喜。在这个课堂上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了这样的实践,他们配合默契,如临其境,滋养了对音乐的喜爱之情,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同时还增长了他们的音乐知识,使他们创造美、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对今后学习音乐创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总之,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能使原来无声、不动的内容转化成有声、活动的动态画面,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则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使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情趣。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作用。

上一篇:课改下有效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策略初探 下一篇:立足需求 紧扣专业 渗透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