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对应激源刺激的心理压力及对策经验

时间:2022-10-15 08:58:56

护士对应激源刺激的心理压力及对策经验

【摘要】儿科护士因职业的特点,特殊的工作氛围,导致了由于工作环境与护士反应能力之间的不平衡。由于超负荷的工作环境及社会对护士执业的不重视,而承受高于一般职业的压力。给护士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本文所阐述的护理观点,是通过对儿科护士的压力来源及其自我调适状态,有效为儿科护士提供心理疏导和减压方法,以此,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保障护理工作的实施。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儿科护士;心理压力;调查分析;对策;自我调适

1护士压力的构成

1.1常见压力社会压力,职业压力,工作压力。护士长期工作,充满了“应激源”的环境中,护士的工作环境,是一个医院充满焦虑、变化、沟通障碍的场所。超负荷的工作强度,护理质控要求高,护理人员编制不达标。此外,儿科工作的难点是患儿不能表达疾苦和症状,对于疾病流行学特点,病情起病急,发展快,因此,加大了儿科护士治疗护理的精细和繁重。给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压力更大。

1.2头皮脉给药是小儿用药的重要途径,包括抽血化验多采取股静脉穿刺,有时难以达到一针见血;药物配制计算要求精准,加药频繁,输注速度要求高又难以控制;加之小儿自制力差、多动,液体外渗机率高又加大了反复穿刺的机会,导致家长焦虑引起纠纷和对护士的指责。

1.3护士职业不被重视,领导层面只注重经济效益,认为护理工作不足轻重,为医院创收少,因此,在工资福利、进修深造、职称晋升的待遇偏低。同时,社会上也会把护士是医生隶属地位转化为对护士的轻视情绪,因此护患沟通上,形成了障碍。此外,护士职业风险大,暴露率高,护士在为患儿拔针、注射等操作过程中,患儿自制力差,不配合,在哭闹挣扎的过程中易被针头刺中或血液流出污染护士的手等部位。工作角色的冲突,患者投诉机制使用不当,如头皮静脉穿刺失败家长多认为是穿刺水平不高所致,忽略了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和配合治疗、护理的义务,造成认知反差,盲目投诉,增加了护士工作的难度,构成了职业压力。护士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心情烦躁,压力大,心情抑郁,缺乏安全感。儿科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空间,独生子女溺爱的原因,加之缺乏常规的医疗常识,医院的规定及程序不理解,对疾病认识不足等常产生各种抱怨心理,而护士常成为这些不良情绪的发泄对象。因此对治疗与护理效果难以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此外,护士的治疗工作,是在家长监督下进行,稍有偏差,家长的焦虑情绪更易显露,因此,造成家长对护士的信任感,出现心理压力危机。

2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影响

当护士情绪不稳定及处于生物周期低潮时,差错率发生60-70%,严重者可导致重要的医疗事故。同时,护患关系也受之影响,压力越大护士离职的愿望越强烈,对医疗护理质量影响越大。

3应对政策

3.1重视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源,并加强自我调适医院管理层要给与关心重视,合理配备人力资源,护士长管理上以人为本,用人所长。要经常了解护理人员的思想动态,在生活中多关心、多理解她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使下属工作感觉愉快,树立自己的人格魅力。

3.2学会适应工作变化,提高适应自身的应变能力,学会管理时间,学会沟通,心态调适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培训,采取换位的思考方式吗,体量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正确疏导,耐心安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减少应激源。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工作,相信压力控制自然在护士的手中。

3.3护士长经常组织有针对性的业务训练,如肥胖及脱水儿童的静脉穿刺等。以此提高护士的穿刺技术,应对治疗工作中可能出现问题,此外,护理的技巧交流要不断提升,临床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适时向家长讲解疾病的病因、治疗、预后及注意事项。提高家属对护士的信任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氛围。

3.4需要管理者的关注护士角色迫使护士一再压抑消极情绪(喜怒哀乐),日积月累形成了潜在的能量即感情势能,超过了个体所能承受的限度。造成零存整取的效果。因此,管理者要增加护士的编制,提高护士工资,待遇,密切关注护士的心理健康,给予儿科一定的倾斜政策,体现护士的劳动价值。合理调配上班人员,尽量减少护士超负荷工作,对年老体弱者可适当调配到辅助科室。管理者还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关心下属,发现护士因工作造成太大的身心压力时,要及时与其沟通,找出原因适当的予以疏导。另外,还要定期检查和维修、更换科室的仪器和急救药品,一旦发现医疗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有效地处理以避免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3.5提高护理教育机制作用重视护理教育机制,是改善护士压力的捷径,通过继续医学教育的学习,研外进修的学习,不仅会使护士自信心得以提升,同时,还能缓解紧张的情绪,会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投入实践工作中,会把良好的情绪的带给患者,促进疾病痊愈。

4结论

重视分析产生护士压力源,护士每天接触不同的患儿及家属,应对着繁多的情绪变化,既要处理各种应急情况,又要承受生离死别的情感冲击,既要完成繁重的本质工作,还要应对着不同名目的各种检查。因此,对策干预能有效缓解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医院领导能在管理上倾斜政策,运用激励机制,为护士提供更多的晋级、升职,进修的机会,将会产生很大的工作内动力,因此,如何正确缓解紧张情绪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共同寻找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

参考文献

[1]刘桂华,王岩,于春.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与对策[J].山西护理杂志,2000,14(2):62-63.

[2]姚树林,孙学礼.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1-222.

[3]刘振声.医疗事故的防范与处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0.

上一篇:52例血透病人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及护理体会 下一篇: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痴呆患者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