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逐瘀通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价值分析

时间:2022-10-15 08:26:06

化痰逐瘀通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对应用化痰逐瘀通脉汤对患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94例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7例。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与阿司匹林、美托洛尔联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痰逐瘀通脉汤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冠心病心绞痛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绞痛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化痰逐瘀通脉汤对患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化痰逐瘀通脉汤 冠心病 心绞痛 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9-114-02

冠心病是目前临床上发现的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最为严重的一种慢性心血管常见疾病[1]。本次研究对患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用化痰逐瘀通脉汤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抽取94例患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女21例;患者年龄在36岁-81岁,平均年龄(53.4±1.7)岁;患病时间1-14年,平均患病时间(6.3±0.8)年;治疗组患者中男28例,女19例;患者年龄在38岁-82岁,平均年龄(53.6±1.8)岁;患病时间1-12年,平均患病时间(6.5±0.7)年。本次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自然指标方面进行组间比较P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

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每次20mg,每天2次,口服美托洛尔12.5-25mg,每天2-3次,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次100mg,每晚一次,计划治疗两个星期。

1.2.2 治疗组治疗方案

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每次20mg,每天2次,口服美托洛尔12.5-25mg,每天2-3次,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次100mg,每晚一次,并服用化痰逐瘀通脉汤,主要方剂组成为瓜蒌、薤白、半夏、枳实、桃仁、当归、川芎、丹参、茯苓、炙甘草、黄芪、党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计划治疗两个星期[2]。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心绞痛的症状消失时间、用药方案实施总时间、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改善幅度、冠心病心绞痛病情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 心绞痛等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已经彻底或基本消失,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或大致达到正常状态。有效:心绞痛等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已经明显减轻,心电图表现与治疗前比较有大幅度改善。无效: 心绞痛等主要临床症状表现没有任何改善,心电图表现与治疗前基本相同[3]。

1.5 数据处理

研究期间所得数据全部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采用数加减标准差( ±s)的形式对所得所有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并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如果P

2 结果

2.1 心绞痛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方案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与阿司匹林、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后(8.51±1.64)d心绞痛症状彻底消失,用药方案共计实施(12.64±1.96)d;治疗组患者采用化痰逐瘀通脉汤治疗后(5.94±1.35)d心绞痛症状彻底消失,用药方案共计实施(8.07±1.33)d。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方案实施总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前后血脂指标的改善幅度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与阿司匹林、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前TG水平为(2.41±0.25)mmol/L,治疗后为(2.10±0.19)mmol/L,组内差异显著(P

2.3 冠心病心绞痛病情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与阿司匹林、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后,14例患者的心绞痛病情达到显效治疗标准,21例患者的心绞痛病情达到有效治疗标准,12例患者的心绞痛病情达到无效治疗标准,该组心绞痛治疗有效率为74.5%;治疗组患者采用化痰逐瘀通脉汤治疗后,18例患者的心绞痛病情达到显效治疗标准,25例患者的心绞痛病情达到有效治疗标准,4例患者的心绞痛病情达到无效治疗标准,该组心绞痛治疗有效率为91.5%。两组心绞痛病情治疗效果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在中医学理论中属于“胸痹”的疾病范畴,中老年患者是该病的高发人群,该病属于本虚标实证。一般认为导致该病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年老体衰(心肾阳气亏虚)、恣食肥甘厚味、肝郁气滞、寒邪内侵,进而导致气血痰浊瘀滞、痹阻心脉,最终发病。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认识到胸痹心痛最基本的病理特征仍然在于虚实两端:其中年高体衰、气血阴阳不足为病因之本,而寒凝、气滞、痰浊、瘀血内阻于心脉等为病因之标。患者年过半百,肾气渐衰,心阳不能鼓舞,心气不足,津液失布,进而出现痰凝瘀阻,痰浊久留,痰瘀交阻,最终会发为胸痹。加之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在不断的发生改变,内生痰浊瘀阻心脉出现胸痹心痛症状的患者人数日益增多。

本次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化痰逐瘀通脉汤中的瓜蒌、薤白主要具有化痰通阳,行气止痛; 半夏、枳实燥湿消积、行气散结; 茯苓、炙甘草健脾化痰;桃仁、当归、丹参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活血行气、调畅气机,黄芪、党参益气通脉。全方共奏化痰散结、逐瘀通络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瓜蒌可使患者的心肌血供量明显增加; 丹参主要具有抗凝、降纤及改善微循环等多重作用; 川芎嗪可以使冠脉流量增加,进而使心肌耗氧量明显降低[4]。

参考文献

[1] 全国中西医防治及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标准[J].中医杂志,2009,37(10):583.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116-117.

[3] 方建安.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52例[J].陕西中医,2009,24(8):678.

[4] 莫子明.瓜蒌皮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10,32(8):357.

上一篇:初探医院病理标本的管理和自动化 下一篇:多源螺旋CT诊断易损斑块与hsCRP浓度的相关性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