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流行“哈喇”语

时间:2022-10-15 07:57:19

翻翻词典,还真有“哈喇”一词,一是形容食品变坏的味道,二是杀死的意思,属早期白话。目前,大连流传的“哈喇”不是这两个意思,而是扁责对方或第三者孬、笨、荒、熊、愚、彪、潮、混等做不好人或干不好事所下定义的综合统称,凝缩起来解释,是“矮化”意思。

“哈喇”流传大连没有什么历史渊源。几年前,还是大街上多由“粗人”偶尔埋汰人时说对方是“哈喇把子”,后来为了省事或者说简练,便去掉了后两个字,干脆说成“哈喇”,随之迅速传播。刚开始,大连人也听不懂,不过通过口形或表情囫囵理解,当传播中逐渐理解其中用意后,越传越快,越说越烈;一夜之间,由街头巷尾进至千家万户,由俗不可耐登极大雅之堂,低、中、高层,商人、文化人乃至官员,学生、教师或家长,妙龄少女或职业妇女,都开始说“哈喇”,且运用自如,得当;闲谈扯事中,频频挂在嘴边,以致于不说上个“哈喇”不足以时尚,看不透对方,表不白自己。这种不加任何营销色彩的贬义词流传之快,确实令人难以找到科学根据,事实上又不得不认。

把“哈喇”解释为“矮化”,进一步细腻理解,究竟怎么个“矮”法?一位大学中文系教授说,大连人习惯于把两点间距离的凹部分称谓“耷拉”下来了,意为“搭拉腰”;或是仅从高度上量,把低一块儿部分称作“塌拉”一块儿,这是不加任何附加意思的本意。以这个为基础,再赋予饱含了足够丰富色彩的贬意,对文化浅薄、语言贫乏又擅下定义的人来说,“哈喇”便成了他们表达己意、抒发己情,用得痛快的代词,加上大连人能意会,又能言传,综合起来,便形成如下大意:智商低下、生性笨拙、残次品、做错了事、没做好事、不求上进、不讲信用、一时糊涂、失意、灰色人生、没表达清楚、与自己观点对立、取笑他人、记性差、没听清对方说什么、不会做这个事、朋友散伙、冷漠、懒惰、脾气急或蔫、感冒发烧、交通事故、喝醉了酒、腐败、打架、一念之差、心理和生理不健康、小气、不懂足球、没有正义感、贪小便宜、长期不提升职务、赔本生意、市侩、肤浅等等,凡是不好的人和事儿都可以说成“哈喇”。

非典时期一家餐馆被封被说是“哈喇”;一位久婚未育的妇女也被说成“哈喇”;一家消防队搞演习,结果真的着了火,也被大连人取笑为“哈喇”。

上一篇:谁改变了大连人百年食肉习惯 下一篇:工业市场结构演进中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