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动漫的源头活水

时间:2022-10-15 07:51:15

民间文学――动漫的源头活水

【摘 要】文章分析了美国和日本动漫发掘民间文学资源体现的民族特征,提出了中国学派动漫发展的民族风格之路。

【关键词】民间文学;动漫;源头

在2005年3月26日的政府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第2条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定义为“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民间文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很好的继承。

民间文学它“是一种由民众口头创作、在民间广泛流传、反映民众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语言艺术”。民间文学包括多种形式,总体来说包含散文类、说唱表演类、韵文类。散文类包括深化、传说、民间故事等;说唱表演类包括民间说唱,民间戏曲。韵文类包括史诗、谚语。李雄飞归纳了民间文学经典的6个评判标准“内涵的丰富性;实质的创造性;时空的跨越性;无限的可读性;较高的审美性;世俗的权威性。”民间文学尤其是全民经典的民间文学为动漫艺术提供了源头活水。

当今的动漫世界,西方以美国为代表,东方以日本为代表。这两个动漫强国代表了全球动漫艺术的最高水平,也一直各领、各具特色,难有出其右者。仔细考察二者成功的经验,从动漫诞生到发展到成熟,两个国家均是立足本民族的民间文学传统,甚至广泛吸收其他民族的民间文学经典之作,铸就自己动漫艺术的成功之路。中国动漫业难逃窠臼,中国早期的国产动漫一度形成的“中国学派”,曾经声名显赫、誉满全球,光艳一时。这是由于民间文学和民族风格自身的魅力,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在动漫的发展历程中得到充分体现。也无形中给动漫的发展制定了一条必由之路: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即使当动漫艺术逐步成熟壮大之后,仍然像一个不能断奶的孩子,需要源源不断的从民间文学资源宝库中汲取营养,民间文学就像一位强壮的慈母,总是面带着微笑的给动漫艺术以取之不尽的丰沛乳汁,使其成长。

一、美国动漫发掘民间文学资源体现的民族特征

对美国动漫是世界动漫艺术的领头羊。从第一部动漫1907年的《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到美国动漫的标志性作品《白雪公主》(改编自格林童话),到逐步走上动漫的霸主宝座,美国的迪斯尼动漫已经成为了美国精神的一种文化表征。美国领军动漫艺术上百年,从文本重读的角度来看,得益于对民间文学资源的充分开发,对民族特色和风格充分展现。

首先、兼容并包。美国在开掘民族民间资源上,体现了颇为广大的包容性。相比较而言,美国是一个历史较为短暂的国家(200多年),本民族的民间文学资源相对来说较为单薄,这也决定了他必须敞开胸怀,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民间文学资源。我们从其耳熟能详的作品中可管窥一斑。《美女与野兽》、《睡美人》《花木兰》《真假公主》《风中奇缘》《大力神哈克雷斯》,《小美人鱼》《海的女儿》《埃及王子》、《阿拉丁》《钟楼怪人》、《雾都孤儿》等等。动漫蓝本从文体上分,有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圣经故事、文学名著(包括戏剧和小说)、儿童文学作品。从这些取材的地域上分,遍及世界各国,尤其是有着古老历史的国家和民族,比如中国、英国、埃及、法国、德国等,当然也不会忽略有着传奇色彩的民族,比如古印第安人、阿拉伯民族,故事涉及的阶层从高贵的皇室,到底层的劳动人民。这足以体现美国动漫发展过程中海纳百川的态度。这也是美国精神的一种体现。

其次、乐观幽默。首先在体裁上,美国的动漫总是多以喜剧和正剧为主。

第三、在视听表现手段上,美国动漫通过形象、语言、动作、场景和音效等制造笑料和嚎头。

最后是体现个人主义,美国文化一直推崇张扬的个性和个人奋斗。

二、日本动漫在发掘民间文学资源过程中体现的民族特色

日本是一个很善于学习和模仿的民族,当然也是一个聪明的民族。能从成功者那里学习经验,要比自己闭门造车来的更快、更为有效。日本动漫很多借鉴了别国民间文化元素和精髓。比如《灌篮高手》中人物和人物代表性的动作,都可以看到美国NBA球星的影子,《少年侦探柯南》,一下子就使人想到美国的福尔摩斯。我们也可以从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找到神似于《龙珠》的故事框架。当日本动漫发展目光由他国转向本土时,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就成了成功的代表。获得2002年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金熊奖。

从日本开掘民间文学和民族的文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呈现出以下几个民族特点。

第一、唯美情结。日本动漫就像韩国电影一样养眼。里面的人物一律的帅男靓女,追求超现实的、梦幻般的完美。第二、悲剧意识。日本特殊的到过环境、资源的匮乏,长久以来形成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也造就了大和民族的悲剧情结,美好的事物最终都香消玉殒,或英雄末路。第三、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是日本民族的一种精神象征,具有浓郁的英雄救世的情结。

三、中国学派动漫发展的民族风格之路

我国的动漫发展几乎与世界动漫同时,是较早发展动漫的国家。我国动漫在初期就显示出了民族传统、传达民族呼声的民族化特征。而民族化则凝聚着本民族的道德品质、人文精神、文化传统。“一部动漫的内涵只有越接近它的民族精神核心和文化本源,才能体现出民族性”。中国动漫真正与欧美动漫相区别,走出自己的道路,是以1941年推出的《铁扇公主》为标志。众所周知,它取材于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西游记》,截取了孙悟空三借芭蕉扇一节。这是当时的万氏兄弟受启发于美国的动漫长片《白雪公主》,结合当时国内抗日的社会主题,,以突出的民族风格和寓言的方式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于抗日的万众一心、坚持正义、锲而不舍、抗击日寇和中国人民必胜的积极主题,开创和探索了国产动漫民族化的风格。在之后的动漫发展中,国产动漫民族特色始终是主线,耳熟能详的《渔童》、《人参娃娃》、《哪吁闹海》、《三个和尚》、《九色鹿》、《人参果》。

“中国学派”民族化体现的特点。首先,秉承民间文学传统。其次、吸收民族艺术形式。包括传统绘画尤其是水墨画、传统戏曲特别是京剧、民间音乐、皮影、剪纸、木偶、年画等民间工艺。凸显民俗文化底蕴,意为选用民俗符号、展现民俗内容。第四、.蕴藉传统文化精神。天人合一的意境追求、寓教于乐的道德教化。

小 结

无论从我们本国的动漫发展,还是从动漫强国的发展史来看,民间文学一直是各国动漫艺术创作的主流和主要题材,也是各国动漫创作展现民族特色的关键载体和要素。从上述美国、日本及我国动漫的发展就可足以证明。民间文学是动漫艺术的活头源水,也是永不枯竭的艺术宝库。

上一篇:翟永明早期诗歌与“黑夜意识” 下一篇:浅谈荀子的哲学思想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