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急难吃热豆腐 慢品方解诗中味

时间:2022-10-15 07:48:43

心急难吃热豆腐 慢品方解诗中味

诗歌教学诗歌慢活、细活,需要慢慢读,细细品,所谓心急难吃热豆腐,慢品方解诗中味。中华民族文化精粹,需在含英咀华中领悟其魅力,传承其精神。

一、慢慢品得诗真情

诗词是情感的结晶体,而情感的接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情感的熏陶更是需要在“慢”中得以实现,无论是苏轼的“大江东去”、辛弃疾的“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还是柳永的“寒蝉凄切”、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只有反复阅读,细细咀嚼,慢慢品味,才觉得满口含香,余味无穷。记得在教学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词诗,我本来打算给学生分析词的结构、语言艺术,可刚上几分钟,外面忽然下起了暴雨,窗外雨声大作,学生们看到下大雨,心早就不在课堂上了,看到此情此情,我忽然灵机一动,决定放弃自己辛辛苦苦备好的课,来一个真正的情景教学,于是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请大家把自己当做词人,慢慢阅读诗歌,体会这首词的美之所在”,学生们起初很兴奋,读了几分钟渐渐的教室了有了颇为深情的朗读声,雨声仍然在急促地响着,但是教室里渐渐的沉静下来,学生们的读书声越来越有板有眼,让我也不禁深入其境,学生读,我也和学生一起读,一遍又一遍,教室里竟然有了哽咽的声音,那是读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下课铃响后,我没有说一句话夹起书走出了教室,但是我觉得那是我上的最成功的一节课。在第二节课上,我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诗歌情感的把握,学生畅所欲言,对如此抽象的情感理解十分到位,而且细腻生动,出语新颖。

当然,那是老天作美,为我很好地设置情景提供了机会,但是如果我不通过慢读来实施教学,根本无法引领大家深入情景,体味诗中真情。

二、慢慢品得诗中味

诗词的韵味在哪里?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史仲文教授所说的“五合”:字与音合、音与情合、情与意合、意与境合、境与人合。而“五合”的基础就是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平仄美。在诗词中,特定的音律、节奏、平仄代表的是全诗的情感,“牵一发而动全身”,所谓“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之谓也,讲的也是诗词的音律、节奏等。而这“五合”是必须通过慢慢的阅读才能得以实现的,所以必须通过慢慢的读,才能深得诗词真味。

在教学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采用这样的教学程序:一、泛读,整体把握词意。二、细读,深入体会词旨。三、朗读,重点理解词艺。整堂教学以读为主,以慢为节奏,不急不躁,温火慢煮,效果十分之好。“大江东去”一句,慢慢读,读出沧远豪迈之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慢慢读,反复读,读出层层推进的江涛澎湃之势;“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慢慢读,深入读,读出无限惆怅之情。如此教学诗词,笔者认为才是把握住了诗词教学的核心与关键,才能真正教会学生什么是诗词,诗词的精神是什么。

三、慢慢悟得诗中意

诗意最难解,慢中得真意,记得初次阅读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句,只是感觉语词极美,音韵极佳,但对其中意味,却不甚了了。慢慢读,反复读,细细咀嚼,读到最后方生出无限悲情来,终于理解了词人那种“欲寻不得、欲罢不能,凄苦寂寞,孤独伶仃”的深刻之意来。

读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慢慢读,反复读,词人内心的无限悲怆之情就会在我们的心中氤氲而生。读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慢慢读,细细嚼,一个“可爱的奸雄”形象便清晰可见,如在目前。

在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可能,尽量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读慢,品细,反复读,不厌其烦地读。在这个过程中,慢是诗词教学的基调,品是诗词教学的手段,二者缺一不可,否则,老师费尽口舌,讲的天花乱坠,学生茫然无所知,倒是把诗词的本味教得荡然无存,舍本逐末,实不宜取。

上一篇:语文积累与实际运用“相辅相成” 下一篇:“和为贵,谐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