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中学生的写作训练

时间:2022-10-15 07:06:00

如何加强中学生的写作训练

目前我们都在提倡素质教育,语文素质分为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的培养,重在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这些能力的综合反映,在语文教学中即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因此,语文教师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

一、明确目的

要让学生明白怎样的作文才算是好作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让学生写出好作文。好作文应该有深邃的思想,能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给人启迪,能够提升人,感染人,以思想取胜。另一类好作文应该是文辞优美,能够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当然最好能够二者兼备。

二、素材积累

明确了目标之后,具体实施却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因此需要大量的积累。

1.感情积累。

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就像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感情成长的过程越曲折,文章就越有波澜;成长的经历越曲折,文章就越充实,苍白的人生写不出精妙的作品。因此,应让学生走向自然,深入社会,观察社会,体验生活,以丰富人生阅历。比如,可以让他们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这样可以促进他们对社会、对生活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体察到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快乐,从而使他们学会体谅父母,学会体谅他人,这些都是学生写作中难能可贵的思想情感。此外,一个人往往在经历挫折时,他的情感才能丰富,因此,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经受挫折的体验,如求知的挫折、劳动的挫折,等等,这些也是学生写作时宝贵的情感财富。如此日积月累,学生就会产生非写不可的创作激情。由此可见,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受一点挫折,并让他们亲自体验挫折,会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情感,这就是情感积累。

2.间接生活积累。

生活的直接积累对写作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但人的精力和经验总是有限的,而且往往受着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参与、直接体验。要培养学生善于阅读的好习惯,因为大量的知识要从书本中获得。同时,要使学生养成写阅读笔记的学习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要大量阅读,善于积累,就可以从中获得对生活的丰富感受,提高对生活的认识。

3.留心观察,提高感悟能力。

以关注自己的心态关注世间万物,一草一木一世界,一花一石一宇宙。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使他们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找出同类事物千差万别的个性和特征,亲近自然,和自然去对话。这样我们的作文才是有源头的活水。

4.多写片断,多写日记。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多练笔,多写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只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及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的要求做,平时多写日记、多写片断,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时事要闻,小至鸡毛蒜皮,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素材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从而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发现美的事物。只有生活丰富多彩,热爱生活的人,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三、如何去写

没有材料或材料不足,自然写不好文章。但有了材料如果不精心选材或选材不当,也写不出好文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能力。

1.审明题意,选取材料。

材料是为主题服务的,因此,在选择材料前,必须明确文章的体裁及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些学生往往不舍得割舍材料,有用没用一起上,这样就会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结果。所以,在写作时,首先要明确主题。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注意分析课文题目,培养审题技能以外,还可采用一些具体方法,培养学生概括、提炼的能力。如,让学生把自己作文的中心思想浓缩为一句简短的文字,即提炼出“主题句”。采用这种浓缩法,对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技能,是十分有益的。其次要选取典型材料,即那些反映事物本质、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材料。同时,还应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2.立意要深刻,创意要新颖。

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都需要通过材料烘托主题。因此,看一篇文章是否成功,首先就要看作者是否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对生活是否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地,即立意是否深刻。其次,在立意深刻的基础上,还要看作者的创意是否新颖,即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见解,所抒发的感受,是否不落俗套,否则人云亦云,没有新意。因此,在写作训练中,应拓宽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文章中体现自己的独特性,这样就会抓住读者,给人一种新鲜醒目的感觉。要做到创意新颖,关键是写作的角度要新。因为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人物千姿百态,即使是同一生活现象、同一人物或同一景物,只要观察者的角度不同,就会表现出不同的侧面。因此,角度要新也就是立意要新,观点要新,构思要新。

四、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

作文能力应包括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两方面的能力。认识生活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而反映生活则需要准确的表达能力。

语言教学中能力的培养,重在写作能力的培养。因为对学生作文能力的考核,实际上是对其思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能力与智力的综合性考核,这种考核能在一定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出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上一篇: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 下一篇: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呼唤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