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千三百计划”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时间:2022-10-15 06:50:08

实施“三千三百计划”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2-0087-02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2009年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区,区域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成为区教育局实施的四大重点工程之一。区研训中心作为负责全区教师队伍建设的职能部门,对全区教师队伍现状作了细致地调研分析,发现教师队伍结构问题是制约我区教师素质提高的瓶颈,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教育管理干部缺乏、名师引领作用发挥不够、部分学科教师十分紧缺、教师整体信息化学习能力不足,从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为解决以上问题,区研训中心提出了“三千三百教师培训行动计划”,力求逐步解决全区教师队伍结构矛盾,促进区域教师素质整体提高。

所谓“三千三百行动计划”,是指通过3~5年时间,组织全区3000名以上教师参加网上培训、百名管理干部报考教育硕士、百名紧缺学科教师院校进修、百名“名教师”成才计划,以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一、实施“三千教师网训计划”

为最大可能享受优质培训资源,最大限度解决教师的工学矛盾。在广泛考察研究的基础上,教育局出台了《夷陵区教师非学历远程教育实施方案》,以此拉开夷陵区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网络培训的序幕。

2008年,3019名教师参训,参训率达全区教师总数的80%,学习合格率100%。2009年,2101名初中、小学教师参训。2010年,2120名教师参加了专业课和公共课3科以上的学习。2010年更关注实践应用培训和过程管理,优化了网络课程设置,增设了网络校本课程学习。22所初中、小学根据实际分别开设了幻灯片制作与应用、电子表格等实践性课程。为强化学习效果,2010年尝试进行了远程在线考试,1016名教师参加了《教师的艺术―怎样做个好教师》在线考试。

“三千教师网训”的特点:一是所有经费由教育局和学校共同承担,学员学习实现免费。二是全区3000多人参训,网罗了小初高幼特各类学校,构建了各级各类学校共同参与的教师学习型组织。三是培训以课程改革为中心,推动了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四是促进了教师信息化学习能力提高和学校信息化建设。五是校本课程的开设,使得网络培训的实用性大大提高,既培养了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二、实施“百名教育硕士培养计划”

为培养一批高学历中青年管理人员,依托高校组织校长和后备校长参加教育硕士进修。2009年,区教育局选择华中师范大学为培养院校,与其签订合作协议,培养费由教育局、学校和教师个人共同承担,教师脱产学习期间,享受财政拨发工资和待遇。仅当年就组织了108名中青年管理干部报考了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54人如期参加全国统考,15人录取。其特点:一是与高校联合,提高了培训品位。二是高校脱产进修使得培训更系统化、更高端化。三是教育局和学校承担三分之二的培养费用,减轻了教师的经济负担。四是脱产进修,使得教师工学矛盾彻底得到解决。

三、实施“百名紧缺学科教师进修计划”

针对农村中小学英语、艺术、体育学科教师紧缺的状况,启动“百名短缺学科教师培训计划”。2010年,投资数万元先后委托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小学、初中英语教师培训,70名农村小学、初中兼职英语教师集中封闭专业培训15天。组织100名中小学体育、英语教师到三峡大学进行两个月的置换培训。举办小学、初中艺术教师技能培训,从合唱、器乐等方面对农村兼职艺术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强化训练,使得兼职艺术教师教学技能大大提高。其特点:一是充分利用高校等培训资源,提高了培训层次。二是集中封闭式的教学技能培训,缓解了部分学科教师紧缺的燃眉之急。三是院校、外籍教师理论+实践式的培训,使参训教师学习兴趣更浓,培训满意度更高。四是委托院校开展封闭培训,管理难度降低,培训效益提高。

四、实施“百名‘名教师’成才计划”

一是请进名师讲学,培养名师。2008年组织省名师来夷巡讲,全区980名教师参加该项活动;2009年邀请市专家来夷进行《校本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专题讲座;2010年,先后邀请江苏知名中学校长、山东潍坊知名专家、湖北大学教授来夷分别进行《教要有效,学要快乐》、《有效教学研究》、《高中课改与教学质量》专题讲座。全区教育干部、千名教师聆听讲座,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二是区内名师分片送教,展示名师。2010年,分5片开展了组团式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共组织8场面向全区所有农村初中、小学的订单式送教,送教名师41人次,上示范课41节,专题讲座8场,专题研讨10多个,受众教师600多人。送教活动打磨了名师,展示了名师,活动受到一线广大教师的欢迎。

三是组织区级名师和教育管理骨干到上海挂职锻炼,高端培训名师。每年选送10名中小学管理骨干、区级名师到上海闵行区挂职培训2个月,以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和专业素养。

围绕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主题,以农村教师素质全面提升为主旨,创新性地实施“三千三百教师培训行动计划”,培训效益得到最大发挥,有效解决了区域农村教师队伍结构问题。

首先,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一是高学历教师数增加,学历结构优化。全区在岗教师3601人,在原有高学历58%的基础上,部分区域高学历达90%以上,教育硕士、硕士研究生比例净增长0.5%。二是名师队伍优化。原100多名乡镇级骨干教师成长为区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50多名名师领衔区级以上课题研究,40多名区名师成为市级课改专家组成员、省青年研究中心成员。示范带头作用发挥明显,23名校长在全区公开执教优质课,40名学科名师在区级及以上执教优质课、示范课。三是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学紧缺的英语、体育、艺术教师数量增加,兼职小学科教师专业技能增强。截止2010年底,专职教师英语科达334人、体育科128人、音乐科62人、美术科51人,中小学体育、艺术、英语课程得以顺利开展,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再是一句空话。体、艺、英语教师150多人次在区级及以上课堂教学、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四是全员参与的“三千网训”,培养了教师终身学习的习惯,提高了教师网络学习能力、信息化水平,促进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其次,创新了教师培训机制。一是服务教育长远发展的目标机制。“三千三百行动计划”紧紧围绕区域教师专业成长和打造高效课堂工作主题,紧缺学科教师专业技能得以提升,全区教师专业成长发生了质的飞跃。二是分层培养与全员施训共存的立体运行机制。“三千三百教师培训行动”在全员培训全员提高的同时,兼顾分层提高培训。既有全区教师网络培训,也有部分教师技能培训、进修;既有全区集中施训,也有院校自主式培养,区域特色的立体化施训机制正在形成。三是高层次与区域特色互补的资源配置机制。教师走出区域,走近高校,走向全国,进行高层次培训,开阔了眼界,增进了交流。送教为主轴的名师成才培训,集课堂教学与专题研训为一体,溶城乡互动、区域交流为一炉,锻炼了名师,发挥了名师的引领作用。四是“凡训必考、凡考必奖”的评价激励机制。“三千三百”计划中的所有培训都及时组织考试、考核,再按参与人数的20%评选表彰优秀学员,并给予现金和证书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参训人员的积极性。

上一篇:生本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做到“形神统一” 下一篇:让普通班不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