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比教学中建构数学思维

时间:2022-10-15 05:10:18

在对比教学中建构数学思维

【关键词】对比教学 建构 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

0033-01

数学思维的建构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让小学生建构抽象的思维模式,这是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对比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思维建构模式。现笔者谈谈对比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在新授课中对比,构建数学概念

小学阶段的概念教学是个难点。如何建立认知体系,必须要从直观入手,只有让学生接受形象之后,才能获得数学意义上的接收。对比教学弥补了概念教学的抽象性,能让学生分清混淆的概念,避免认知误区,建立科学的认知体系。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素数和合数》时,笔者先让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把2、5、8、13、18这五个数分别写成2个因数相乘的算式,例如2=1×2。学生列出的算式很多(如表1),笔者根据所列出的乘法算式让学生比较,看看这五个数乘法算式中的因数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学生比对后发现2、5、13的因数特点是一样的。藉此笔者展开问题探究:2、5、13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学生的理解是:2、5、13的因数除了1和本身,再没有别的因数;而8和16除了1和本身,还有两个以上的因数。通过比对理解,学生对这类因数有了初步的认知。此时,笔者再相机引入素数和合数的概念:像2、5、13等只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的自然数叫做素数;而像8、18等,除了1和本身还有其他因数的自然数叫做合数。

当学生建立概念之后,笔者让学生继续观察这些算式,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并探讨1到底是素数还是合数。学生通过对比得到结论:自然数中素数少,而且越大越难找;素数的因数个数都是2个,因此,1不是素数。在轻松的对比中,学生获得了数学体验并有了自己的发现和理解,增强了数学思辨能力。

二、在复习课中对比,渗透数学思想

复习课并非是简单的知识重复,而是通过组织构建,将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渗透而后使学生内化,起到深化知识,拓展思维的作用。

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复习》中,为了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点,笔者列出表格(如表2)让学生进行比对,然后藉此交流探讨:说说你有哪些新发现。有学生提出之前的疑问:为什么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经过交流发现,两者具有的相同点要大于两者的不同点。经过两者的关系比对,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得以辨清,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点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建构了使用表格整理进行比对的数学思维模式,形成了整理复习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在练习中对比,发展思维灵活性

在练习设计中,学生的训练点要定位在思维的灵活性上,而不是浅层次的解法分析。根据每道题的设计要考虑对比的层次性和多样化,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练习得以优化,对拓展思维起到重要的作用。

如,有一张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如图1),从四个角各剪去一个正方形,再折成一个高1厘米的长方体无盖纸盒。这个纸盒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通过分析,得到第一种解法:(8-2)×(4-2)×1=12(立方厘米)。

此后,笔者让学生着手在纸上描画并剪切下来进行拼摆。结果学生探究了两种方案,其一(如图2)在左边剪下两个角,然后将剪下来的移到右边,通过计算得到(8-1)×(4-2)×1=14(立方厘米);其二(如图3)先找到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以宽作为边长,然后将剩下的纸板平均分为四份,以正方形为底面,四个一样的长方形为侧面,就可以做成一个无盖长方体纸盒。容积为(8-4)×4×1=16(立方厘米)。

通过三种方案的比对优化,笔者让学生探讨交流:每种方案都有哪些特点?各有什么不同?学生比对后发现制作方法不同:前两种底面都是长方形,剪去的是正方形;第三种纸盒底面是正方形,剪去的却是长方形。

总之,通过有效的比对教学,学生获得了灵活的思维转换,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有了更全面的思考,达到了对数学认知体系的整体建构。

(责编 林 剑)

上一篇:一个月教会学生自学英语的秘密 下一篇:浅谈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措施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