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下我国汇市、股市的ARCH效应分析

时间:2022-10-15 04:26:30

欧债危机下我国汇市、股市的ARCH效应分析

【摘要】2005年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的加大,汇率与股价的关联效应逐渐显现。在欧债危机背景下,有可能导致外汇市场、股票市场的紊乱。本文通过对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与上证指数的逐日数据做了ARCH效应检验,得出相应的GARCH和EGARCH模型,并证明了人民币币值与股价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汇率;股市;ARCH模型

一、引言

随着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和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渐深化,人民币汇率弹性将进一步增大、资本控制将有所放松。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关联性日益加强,国际资本的流动有可能对我国的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带来较大的影响。欧洲经济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又陷入了欧债危机,继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下调了希腊的债务等级以来,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等欧洲国家的债务等级也大幅下调。欧债危机将会通过贸易、信贷融资及外汇等途径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及时做好防范措施,避免遭受较大的损失,进一步了解外汇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二、文献回顾

在汇率与股价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中,有两种重要的理论解释。一是汇率决定的流量导向模型,该理论强调经常项目或者贸易平衡,认为汇率的波动影响到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贸易的平衡,进而影响到实际收入和产出,进而影响到一个公司的股票价格。另一种是股票导向模型,该理论强调资本项目是动态汇率的主要决定因素,认为股市的上涨会吸引国外资本的流入,因此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将会增加,从而影响到汇率的变化。

实证方面,国外学者Granger & Huang(2000)通过日数据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发现日本和泰国的市场支持流量导向模型,新加坡的市场则符合股票导向模型。Nieh & Lee(2001)的研究发现在G-7国家中汇率和股价不存在明显的长期关系,但在部分国家中存在短期关系;而在美国市场则不存在短期和长期关系。Phylaktis & Ravazzolo(2005)通过多元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新加坡支持流量导向理论,而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支持股票导向理论。国内学者张碧琼等(2002)发现人民币汇率和沪深两市A股综合指数、香港恒生指数之间分别存在长期和短期相互作用关系。吕江林等(2007)研究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不同种类股票收益率以及波动率的短期影响,发现在2005年汇改第二天,所有类型股票均显示出了显著的正的超常收益率,人民币升值对于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影响并未因公司所属行业的进、出口属性不同而呈现显著不同。在人民币升值后,A股和B股股票收益风险减小了,然而H股的风险却增加了。郭彦峰等(2008)也发现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之后,存在着由汇率到股市的单向长期和短期因果关系。

三、实证研究

四、总结分析

具体从人民币对欧元名义汇率与股价的ARCH系列的模型来看,股价对名义汇率的调整显著大于0,显示名义汇率与股价为显著的正向关系。即欧元对人民币升值,股价上升;欧元对人民币贬值,股价下跌。其主要原因有:在债务危机的冲击下,欧元对人民币大幅贬值,造成中国出口竞争力下降,影响以外贸出口为主的上市公司及企业。同时,外需下降,这两方面导致出口减少,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下降,进而反映在股价下跌上。

参考文献:

[1]张碧琼.李越.汇率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是否存在[J].金融研究,2002(7):28-32.

[2]高雷,何少华,宋顺林.B股指数与美元(港币)对人民币汇率的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5(22):84-85.

[3]陈雁石,何维达.人民币汇率与股价的ARCH效应检验及模型分析[J].集关人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72-73.

[4]邓棠,杨朝军.汇率制度改革后中国股市与汇市关系——人民币名义汇率与上证综合指数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8(1):29-36.

作者简介:袁啸(1986-),男,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学理论与应用。

上一篇:浙江外贸经济与人民币升值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基于因子分析的股票投资决策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