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集体备课机制 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

时间:2022-10-15 04:02:09

构建集体备课机制 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

新课程改革走到今天,校长教学领导力已成为核心与必备。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既是课改的需要,也是校长专业发展的需要。校长教学领导力的诸多提升途径与层面,落脚点和生长点都指向课堂变革和师生发展。课堂无疑是校长教学领导力的主要实践地和提升场。

校长深入课堂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强化备课领导,因为备课是课堂教学能否高效的关键环节,是教学领导的首要步骤,但现实中的备课状况令人堪忧。校长当采用什么样的举措实施备课管理与引领,从而提升教学领导力呢?我的思路与做法是:构建集体备课机制,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

一、为什么要关注集体备课?

1.老师有多少时间备课?

试计算:一名语文教师每天任课2至3节,以1节批改作业、0.5节批改两周一次的课堂作文、0.5节参加研训活动、0.5节处理偶发事件和临时性工作,工作时间内每天2至3节课的教学内容只能有1节时间备课,备课效果可想而知,很多时候应付检查就成为了大部分老师备课的主要目的。真正提高备课质量和效益,学校教学领导只有思变、备课管理必须思变才有可能。

2.集体备课有怎样的功效?

一是整体提升学校教学力。集体备课能够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明确教学方向,提升学校教学力。

二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集体备课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每次集体备课中获得的信息便是自己备课的知识、悟得的体会便是自己智慧的生成,这必将提升教师备课的能力和效率,促进教师把握教材、把握课堂、把握学生的能力,并正向植入教学实践从而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集体备课这种功效远远大于形成优化的教案。

由此看来,集体备课是整体提升学校教学力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载体,关注集体备课就是校长教学领导的首要内容,引领、提升集体备课能力也就成为校长教学领导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二、集体备课的现状及偏差是什么?

实施新课改以来,集体备课受到诸多关注,但由于目标不明确、时空没保障、机制未健全等原因,集体备课更多表现为“包产到户”式、“独领”式、“众说纷纭”式,目的多停留于形成集体教案上,距离集体备课的本质功效相差甚远。集体备课的主要偏差体现在:

一是忽略集体备课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包产到户”式的分担单元备课任务、“独领式”的中心发言人、“众说纷纭”式的隔靴搔痒,甚至购买所谓的优质教案加以研讨选择,都不是我们要推崇的做法,因为这无法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集体备课应是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于一体的过程。

二是把集体备课等同于形成教案。在大部分教师眼中,备课等同于写教案,集体备课等同于集体形成教案。这当然与学校乃至上级部门检查备课只检查教案有关。

三是走入逢课必研的误区。入此误区教师精力与时空不允许,消极应付自是必然。入此误区,集体备课难以深入,教师难以获得备课的精髓并内化为自己的备课感知和掌控,也就无法从中得到实惠和满足,备课中的应付了事、无关痛痒的众说纷纭也就成为必然。

四是受到了只研究课的局限。就课而课固然能深入,但不能忽略备课策略的研究和共性问题的解决,否则集体备课功效就会大打折扣。如新课程标准下一年级的识字量要求相比过去成倍的增长,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完成识字任务成为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这个专题能解决,一年级所有语文课堂就有了方向,教学环节设计就有了思路。

三、校长应该关注的集体备课

(一)主题式集体备课

学校抛出纲举目张的主题供教研组集体研究,以达到类似问题的集体落实与解决。如前述一年级完成识字教学任务的问题,通过集体研究就会发现:课堂中识字重心不突出、反复强化与巩固方法单一、学生有效关注不够等,于是可达成两个颇有成效的共识:一是以识字为重心,大胆去除过多的文本解读,代之“以读促悟”为主;二是创设丰富的识字游戏,让学生在饶有兴致的游戏中反复强化,以达到课堂解决识字任务的目的。我们以“关注课堂细节的有效性”为主题开展集体研究,从中发现了许多无效环节,并形成诸多共识。这些与备课密切相关问题的解决,为老师们把握课堂设计、提高备课效率奠定了基础,其功效不言而喻。

也许有人会说主题式集体备课应该是课题研究的范围,也许有人说这是校本教研的事情,但我试图将这些工作归到集体备课这一主线上来,否则各自为阵、各弹各的调,老师如何能应对与有效参与?学校工作如何能清晰高效?我们不累才怪。

(二)教学单元的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是近年教学探讨的热点话题,文本解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设计的含金量。教学单元的文本解读有别于单一的文本解读,因为单元文本解读必定融入单元教学目标、注重单元文本间的关联,从而为教学设计的目标选择、重难点取舍等提供依据,是清晰达成教学任务之关键。因此,集体备课绝不能忽视教学单元的文本解读。

(三)典型课堂的深入备课

有的地方把典型课堂的深入备课叫做磨课,磨一堂课远远超过简单地备十堂课的效果,因为教师能从反复磨课中得到启迪与内化,形成共识,产生正向迁移的备课效果。典型课堂的深入备课,也可以通过同课异构、同构异上等比对把握要领,可以一堂课反复雕琢、实践优化、明其究竟。

如果校长能在集体备课领导中把握好上述内容并有效落实,必能达到预期效果,但在实践中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理想与现实往往有距离和冲突,建立相应的机制保证其落实是关键,这也是校长教学领导力的重要体现。

四、如何建立集体备课的实施与保障机制

校长教学领导力不等于校长教学力,校长在集体备课中的领导作用不等于在集体备课中的研究作用。建立集体备课的有效机制是校长在集体备课中教学领导力的具体体现。

1.分组运行机制。集体备课中的集体特指教研组,如何依托教研组实施集体备课呢?一是学校给教研组提出一学期落实“三个一”的要求:每期一个研究主题(组内共性问题)、每单元一次文本解读、每期一堂典型课堂研究。二是组内落实计划,开学初各教研组根据上述要求拟订集体备课计划,也是组内教研计划:针对本期的研究主题至少安排一次集中研讨,以期形成共识,本期教研课应根据组内确定的典型课堂安排人员及时间。三是部门督促实施。我校集体备课主要由教导处督促落实,其中各组主题研究时,教科室必须参加。

2.时空保障机制。没有时空就不可能有个体之间的交流碰撞、集体研究。我校安排课表时做到两个确保:确保全校学科大组每周有一节课全组成员都没有课;确保每周每个年级教研连续两节课全组成员都没有课,为落实集体备课提供了时空保障。

3.资源共享机制。每次集体备课都应有智慧的结晶,组内组际共享,个别组内共性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典型课堂的设计,也是教研组可资借鉴的良方,因此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是集体备课功效发挥的必然。我们首先做好每次集体备课的成果物化工作,其次在校园网上建立备课资源共享平台,再是教科室加强对主题式研究成果的提炼整理,供全员学习借鉴。

4.全员激励机制。集体备课谓之集体,自然应以激励集体为主。学校应根据各组备课计划、实施、效果、成果进行综合评定,纳入成员绩效考核,作为申报优秀教研组的重要因素。

当然,除机制建设外,校长能否准确提出学校各教研组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并在集体备课中加以引领?校长能否沉下来参与集体备课并加以引领与调控?校长能否把研究要求变成教师的研究自觉?校长能否协助教研组形成团队意识?亦是体现校长教学领导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编读点击:集体备课是提升学校教学力和教师专业发展力的重要载体,关注集体备课是校长教学领导的首要内容和重要途径。面对令人堪忧的备课现状,校长应着力“主题式”集体备课、教学单元的文本解读、典型课堂的深入备课,建立分组运行、时空保障、资源共享、全员激励等集体备课保障机制。

(作者单位:峨眉山市第一小学,四川,乐山 614200)

上一篇:参与校本教研提高校长教学领导力 下一篇:把准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实践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