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用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及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10-15 03:51:45

对医用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及改革的思考

摘要:本文阐述了目前医用高等数学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医用高等数学;现状;改革

【分类号】R311-4

基金项目:2014年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编号C1032184.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命医学的研究由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介入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学推动了人们探索生命世界的步伐,使得现代医学的面貌为之改观。数学已几乎触及到生命医学的每一个领域。可以说,是数学将生命医学研究推到了科学的最前沿――了解生命和智力。

一、医用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随着生命医学数学化进程的加快,数学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显得愈来愈重要。目前,医用高等数学是作为医学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而开设的,它在教会学生定量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素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思维方法,已经渗透到现代医学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检测、诊断等一系列工作中。医学类专业学生的高等数学学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他们在今后的医学工作中思维方法的合理性、逻辑性和灵活性。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亟须解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 数学课程在医学生培养体系中没有明确的定位。仍然有一些观点认为数学和医学是互不相干的学科,医学生只要学好医学会看病就好。这会导致学生认识不到数学在进行医学研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考试及格作为学习这门课程的最终目标,以应付考试获取学分的心理去学习数学,违背了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

2 授课时数偏少,实验环节不够,后继课程尚无。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医学类专业数学课程基本上都没有开设后继课程,同时还有许多院校未开设数学实验。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较多,授课时数偏少所带来的后果是教师授课困难,学生学习吃力.学习效果自然也无法得到保证。另外,缺少相应的实验环节,造成学生无法更形象直观地深入理解数学理论中的一些抽象问题及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

3 教学内容与医学专业脱节。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课程,具有高度的逻辑严密性和严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同时由于教学内容与医学专业脱节,使学生看不到数学的重要性,从而造成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目前,高等院校医学类专业的医用高等数学课程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少之又少,使得医用高等数学这门课程空有“医用”之名而并无其实,学生看不到数学在其专业中的“用武之地”,从而无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 教学模式和方式仍过于传统化和单一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的得到运用。但是,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设备也带来了一些弊端。例如,由于现在很多教材都有配套电子课件,从而造成教师的备课积极性急剧下降,同时由于教学内容完全一致,使得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丧失。此外,传统的教学方式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仍没有得到完全改变[1]。

由此可见,目前国内高等医科院校中的数学教育远未达到生命医学数学化进程的要求,面对这种形势,极有必要对医学院校的高等数学教育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改革。

二、对医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尽快改变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育的现状已成为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事情,但毋庸置疑,这种状况的改变有赖于对现有高等医学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根本转变.面对新的世纪,我们医用高等数学教育必须做出更大的改革和创新。

1 明确定位,认清数学课程对医学生的重要性。首先,学校作为决策层,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主要体现在学校应提高在医学类专业学生的数学课程教学时数的比重,增加相应的数学实验环节,同时增加一到两门数学后继课程。其次,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者,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由于绝大多数医用高数授课教师都是数学科班出身而非医学,所以教师尤其要注意丰富相关医学类专业知识,否则,就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体现出医用高等数学的“医用”特点。最后,学校和教师还应该向学生充分阐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明确数学是其今后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工具,帮助学生端正学习的动机。

2 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它能开发人的智力,激发人的求知欲,推动人去探究和学习。如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介绍有关的数学史.教师在教学中展现所教内容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沿着数学发展的足迹去认识数学的真谛,这无疑会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还可以借助幽默的语言.虽然科学是严肃的,可在上课过程中,巧妙利用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学生减少学习数学的压力。另外,教师可以有意识创设悬念.悬念可以触发学生的求知动机,集中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还有不要忽视数学之美.数学蕴含着一种深层次的美.只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充分发掘数学之美就能改变学生对数学枯燥无味的成见[2]。

3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建议学校适当增加教学时数,同时对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和体系进行优化。压缩和删减目前数学课程中一些古老的,但实际已不常用的内容,减少不必要的计算技巧训练。医用高等数学有些内容与中学数学重复,这些重复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应采取灵活的处理方法,可删减、压缩或让学生自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医用”的特点,尽量避免纯“数学化”,多增加数学在医学专业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必有用。

4 积极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摈弃注入式、保姆型、满堂灌的教学模式[3]。教师应当把教“书”变成教“学”,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后再进行讨论、观察或动手练习,启发学生开动脑筋,主动参与求知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必要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在医学问题上的数学应用能力。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实践过程中,还会有许多新的问题出现,但只要从所教课程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探索,就一定能够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法,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汪祥,朱传喜. 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的研究,大学数学,2011.10,27(5):4-6.

[2]陈晶,李秋丽. 医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索,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53-54.

[3] 张艳娟. 浅谈医用高等数学中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02)

作者简介:张明慧(1980-),女,汉族,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博士在读,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数字图像处理和数学教育。

上一篇:高职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及调适 下一篇:浅议幼儿园集体社会活动的实施原则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