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年人的幸福

时间:2022-10-15 03:38:02

一个中年人的幸福

理想的迷失,精神的虚无,生存的危机和人性的尴尬……这一切让我们的心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漏斗

对于幸福的标准,有人曾列出了三个条件:财务自由,时间自由,精神自由。这三条,看似容易做起来难。普通人如果能具备其中的两条,不仅幸福,那应该算是幸运了。

夜想千条路,天明卖豆腐。我们的青春似乎总是在惯性的妥协中耗尽。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我常常问自己。若把生活比喻成鞋子,我们就是伸进鞋子的那只臭脚,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你有没有觉得你活得很粗糙呢?当一个人拥有了巨大的财富,而心却越来越硬,大脑越来越空,和一头猪又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办法呢,我们没黑没白忙忙碌碌地折腾,很可能做的却是一件南辕北辙的事情。除了你自己,你没法要求和指责其他任何一个人。

小时候,我觉得不再挨饿就是幸福。我老家是曾以贫穷闻名的沂蒙老区,我脑海里至今还残留着小时候挨饿的记忆。打我记事起,节省似乎是母亲对付贫穷唯一正确而有效的办法。

我和弟弟、妹妹的作业每天都必须赶在天黑前写完,有月亮的晚上全家就把饭桌搬到院子里吃饭,目的只有一个――节省煤油。现在想来,那时的生活的确很苦,但心却是快乐和极容易满足的。记忆里的一块水果糖、几片山楂片、一把炒花生都会是人世间最好吃的东西。那时的心灵也是极细腻的。割草的时候摘些野果吃,捉迷藏的间隙数一数星星,暑假下河逮鱼卖了攒钱买书包……贫穷的乡村给一个少年的成长所提供的秘密和梦想一点也不比别的地方少。

我七岁时的愿望是过年时能吃上肉馅的饺子;上初中时的理想是将来考上师范回学校当老师,原因是可以像我的英语老师一样每顿饭都能到伙房买三个馒头,哪怕不吃菜也行啊。你也许会嘲笑我没出息,但那时的的确确就是这样。

来北京之前,我一直生活在一个叫“临沂”的小城里。这个城市是名列全国第二的商品批发城,是中国真正的工商业发展的前沿阵地。这里天天都车水马龙和人头攒动,叫卖声嘈杂鼎沸,数钱声像风吹树叶。人们的腰包迅速鼓起来了,吃不愁穿不愁心灵却越来越麻木。

我一个在西郊批发市场的本村三叔和我说,“每天提货发货送货,讨价还价算账点库,日子过得像同一天,没劲”。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做板材生意积下了千万家产,却因炒股和胡乱投资就在前年破产而自杀了。人啊,没吃饱的时候想吃饱,吃饱了之后想吃好,穿暖了之后还想体面,想美容想年轻想变漂亮,想住大房子,想开好车,想炒股想买想一夜暴富成为有钱人――在欲望的鞭子下,每个人都成为一个疯狂旋转的陀螺。

不惑之年却有着越来越多的困惑,半生的积蓄甚至交不了一个首付。作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出生的一代,我们就像崖缝中生长的树苗,被来自不同方向的外力强行扭曲成了现实中一副庸俗的模样。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城乡的巨大差异向全球一体化的过渡,时代的彻底物化,金钱的毁灭性诱惑,理想的迷失,精神的虚无,生存的危机和人性的尴尬……这一切把我们彻底淹没了,心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漏斗。

有时候,我看着大街上的车流飞奔,行人匆忙,像上足了发条的木偶。我就会突然矫情一下,也许诗意的消失恰恰是因为疯狂的速度吧。这时我就会在心里说,请慢一点,再慢一点……我甚至突发奇想,要是在古代多好啊,要是没有飞机轮船火车汽车多好啊,我就可以像唐朝赴京赶考的一名举子一样,骑上一匹瘦马或是一头毛驴去走亲访友,去约会情人。时光慢慢悠悠,内心安静闲适,那种感觉应该算是一种幸福吧。

上一篇:关于“标准”的“标准” 下一篇:一片水域的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