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基层站段的运用及改进

时间:2022-10-15 03:37:42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基层站段的运用及改进

摘要:铁路基层站段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从2002年开始试行。近年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其在铁路基层站段得到了积极运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虽然铁路基层站段经营管理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但其在全面预算管理运用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铁路基层站段全面预算管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铁路基层站段全面预算管理现状的措施。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铁路站段

一、铁路基层站段全面预算管理运用的现状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从而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

铁路行业机构庞大,实行分层管理,基层站段是铁路系统中的作业层,对其的预算管理是整个预算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2年实行预算管理后,铁路基层站段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逐步纳入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也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基层站段得到了积极运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经营管理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但是在全面预算管理运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

二、铁路基层站段全面预算管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员工缺乏全面参与意识

全面预算管理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预算管理过程,范围涉及企业全体员工及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长期计划管理体制的影响,铁路基层站段对推行全面预算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业务部门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原来的计划工作,是财务或计划部门的职责,与自身关系不大。由于企业没有把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职工对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全员参与的整体氛围。

2.预算编制基础不科学,执行难度大

目前的预算管理基本上实行自上而下下达经营目标,自下而上编制预算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预算的编制与实际执行情况存在偏离。铁路局以历史指标值和过去的经济活动情况为基础确定的全面预算指标, 更多侧重于静态预算,没有认真地对未来经济活动作评估。在经济活动和市场情况变化较大时,以历史数据为基础编制的全面预算,会使预算指标缺乏客观性,难以反映实际情况。预算编制运用的各种能耗定额和费用定额标准很多已经过时,造成编制下达的预算指标和实际脱节。以此为基础编制的全面预算指标,执行起来难度较大。

3.缺乏有效的预算考核和奖惩措施

考核和奖惩措施落实不到位是影响预算目标实现的重要原因。以预算为基础的业绩考核在铁路基层站段已实行多年,与站段的奖惩相联系。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只重奖励,不重惩罚,淡化了考核的真正目的,不能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无法通过不断整改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最终目标。

4.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平台不完善

全面预算管理中成本控制最大的特点就是讲求时效性,如果信息不能快速传递,成本管理的作用就不能全面体现。目前,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平台,即铁路财会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模块,只在财务部门使用,其他业务部门尚未使用,未形成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各部门对于预算的编制、执行、预警及分析无法进行实时、准确的信息共享。造成预算执行的信息传递和反馈不及时,无法及时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及时纠偏。

三、改进铁路基层站段全面预算管理现状的措施

1.提高全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涉及到所有部门和人员的系统工程。应该进一步加强宣传,形成全员共识,同时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使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密切配合,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通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将年度预算指标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一名员工身上,落实控制责任人,并与工资奖金挂钩。只有领导层、中层和基层对企业整体目标和各自所应承担的目标任务形成共识,方向一致,预算管理才能实现良好的经营效果。

2.预算指标科学化、准确化

预算编制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之上,成功的预算编制应时刻关注假设的合理性,并根据各种因素的变化及时修正假设,通过采用合适的预测方法,结合内外部环境的情况,提高预测和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企业应通过对上年经营业绩的分析,根据其经营水平、季节变化、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成本的可控性等因素,给各部门下达切合实际的目标和多重的业绩评价指标。定期开展劳动定额、支出定额的核定对标工作,将预算管理指标作为重点,定住标准。还应加强工作量指标的变动统计工作,保证预算费用的变动与工作量的变动同步,提高管理的时效性和合理性。

3.完善预算考核与奖惩机制

预算考核是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应通过预算目标的层层分解与落实,使每位员工身上都有相应的预算目标,将员工的工作绩效与其预算目标相比较,并进行考核和评价,确定考核奖惩责任归属,与相应的奖惩方法挂钩。通过对预算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可以检验现行的各项预算标准,如材料定额、工时定额等是否合理和可行,为修正下期预算目标或标准、调整企业策略提供依据和参考,从而优化预算目标和标准,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长远目标。

4.加快信息化进程,实现信息共享

必须完善全面预算管理软件,利用站段局域网,将铁路财会信息管理系统中已有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模块,对各预算管理部门开放,在财务部门和各预算管理部门中实现预算编制、预算监控、预算调整、预算分析等方面信息共享。并逐步实现运输生产信息、财务信息、物资信息在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平台上的共享,实现对各项预算动态反馈和实时监控,满足全面预算管理对生产信息、财务信息、管理信息及其他信息的及时性要求。

四、结束语

随着铁路政企分开,铁路基层站段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尽快摆脱计划经济思维,正确掌握全面预算管理的含义,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对企业的运输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合理规划全面预算管理方案,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确保最终实现战略目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温化岚: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运输企业的运用[J].财会研究,2011(8):55-56.

[2]张 哲: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基层单位的应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2O):118-119.

[3]乔 锋: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经贸,2012(14):202.

上一篇:浅谈高校内部控制建设 下一篇:对电算化会计档案安全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