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卫生系统财务管理问题浅析

时间:2022-10-03 05:28:54

新形势下卫生系统财务管理问题浅析

摘要:随着新医疗改革进入深水期,卫生系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如目标意识模糊、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风险意识淡薄的问题暴露的很明显。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并且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卫生系统;财务管理

一、卫生系统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医疗卫生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维持该系统资金流通的枢纽中心,负责对卫生系统的资金根据决策用于各专项活动支持,通过对资金的控制达到对系统工作的引导和监管的作用。我国的医疗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对公共医院的改革势在必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要求医院这种性质特殊的单位也要通过财务管理制度的正确实施,保证医院各个环节的流畅运行。财务管理通过实现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其他财产管理,对医院的资金活动进行控制和协调。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医院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有助于对医院的财务系统进行梳理,科学重复利用资金。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改善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减少患者负担,缓和医患关系。对医院的经济效益提高和社会效益的扩大都有很大的裨益。

财务管理工作在医院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仅表现在对医院的内在约束和管理上。实际上,在医院这种兼具公共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单位,实现科学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对整个国家的医疗系统改革和更好的应对来自行业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都有积极作用。这是外部环境对医院实现科学高效财务管理的要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实现科学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实现现代经营理念的必然趋势。

二、现行卫生系统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目标意识模糊是症结

医院和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最大区别就是医院兼具了社会公益性和市场经济性,而企业的市场性是独一无二的。医院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的人道主义责任,必须救死扶伤,对市民的生命健康负责。同时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也是社会稳定的必要支持。政府因此对卫生系统的政策有所不同。医院在财务管理的目标性上表现出意识模糊的现象。

如果医院选择单方面的追求市场的经济效益。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对病房、病床、药品、医疗人员的服务质量有所变化,采取手段来追求高额的利润。这种恶劣的影响会直接反应到对患者治疗的影响上。对医患关系、社会安全感都会产生连续的后续连锁反应。不过如果过于强调医院的公益性,强调其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责任,会造成医院就是福利院的假象。对医院维持自身的协调运营和发展是及其不利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免会面对被淘汰的命运。

财务管理在目标性上因为这二者相互纠缠的矛盾使医院模糊化处理和出现选择性失误。对整个医院的财务管理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影响整个医疗体制的财务管理这一部分的运行。

2.实际操作中往往预算管理不完善

预算管理在此财务管理工作当中起到分配资金、按需分配和引导流通的作用。预算管理不仅仅是对本来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对历史数据的总结和推算,进而对一定时间内的计划做出合理预算仅仅是预算管理最基础的部分。实际上,预算并不仅仅是一种分配的形式,预算的控制管理功能远远大于对资金的支配情况。预算管理意识的形成是财务管理工作效率高效的表现方式。领导层通过对预算管理的审核对医院的财务状况有所了解,为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相关的依据。实现通过资金控制医院经营管理活动的目标。

预算管理并不能简单的归结于财务部门的内在工作。实际上在实现财务工作管理过程中,预算管理采用何种方式?预算资金的总额和各专项用款的金额如何?财务工作的标准量化考核如何?这些都不仅仅只是财务部门一个单独部门就能完成的任务,一方面财务部门没有这种工作能力,另外一方面有些内容也不仅仅由财务部门就能决定。实际上预算管理应该被放在整个医院活动中心的规划中,并且利用预算管理这一线索对各专项活动实现控制和引导。财务部门必须和其他部门联合,得到管理层的支持完成预算管理这一复杂的工作。

3.风险意识淡薄

医院在市场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决定国家对医院实行全额拨款的政策支持。但是,在目前的市场经营环境下,医院经营的财务风险逐渐增大。医疗水平的整体提高和私人医院的增多,使人们对医院的选择有所增加。医院普遍存在财务风险意识不强的状况。一方面是受政策扶持的影响,另外一方面,医院主动求变的思想较淡薄。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医院出现负债化经营的现象较多。医院负债经营,必然影响医院本身的健康运转和服务水平的降低。而且,也不符合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规律。迫于市场生存的压力,许多医院不结合实际情况,盲目扩大自身规模,引进没有承担能力的项目,接受各种扩大化条件。其自身能够承担的经营责任被资产结构的重组和变化加重,一旦发生财务危机,其本身的偿债能力严重不足,更有甚者会有破产的风险。风险意识淡薄,不重视财务管理的作用,对资金利用的认识不足,是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三、卫生系统财务管理问题研究对策

医院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随着新医疗改革的深入进行逐渐的得到了重视和改善。

1.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

医院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深入推行并不仅仅是对医院工作内容的简单归类和总结。医院的理财观念必须转变,对财务工作提供足够的支持。实现财务管理统领医院工作专项事务的目标。科学健康的财务管理有助于医院的工作转变,专业的财务管理结果有助于管理层做出健康的决策。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必须提高,进行专业化的训练和培训。优秀的财务管理工作团队有助于集思广益,提出各种有助于改善医院财务系统的建议。财务反映业务,财务水映业务水平。通过财务管理实现具体量化标准的考核。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整个医院的服务水平。

2.强化预算管理的作用

强调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勾稽关系,将预算管理内容渗入到日常会计核算当中。会计科目的设置根据预算管理的分项支出设立。明细项目更加详细,方便预算管理对于细节的观察和处理。强化预算管理的约束力,真正实现通过预算管理和财务活动对整个医院的工作活动进行控制和监测。在将预算管理功能和会计制度结合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医院专项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这一控制过程能够有助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完成。

医院的各项活动主要包括对药品的控制、医务人员的管理、医疗设施的管理、科研项目的进行、承担的行政任务等等。财务管理部门通过这些项目批复的预算进行控制,能够有效的实现预算的约束功能。对其中的病种成本核算这一类的大项实现现金流量表的生成,完完全全的实现预算管理和会计制度的结合,强化预算管理的作用,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效率。

3.提高风险防控意识

医院作为兼具市场性和公益性的单位,为了兼顾市场效益和经济效益,往往依赖于国家财政拨款,对本身的财政收入能力状况不了解。医院必须找准自己的合理定位,提高自身的经营水平。充分的认识到作为在激烈市场经济中生存的主体,必须拥有充分的财政创收能力。认识到医院本身的不合理经营、负债化经营给医院本身带来的恶劣影响和后续后果。财务风险始终存在于医院的经营当中,财务风险意识的养成是对财务工作负责的具体表现。财务管理具有监管的作用,通过财务管理的预算和控制,能够对医院的盲目投资、盲目扩大规模、盲目接收项目的资金控制。实现合理推进医院前进的工作。实现各专项的重点监督和平常工作的一般监督,对不符合财务管理目标的项目进行缩减和叫停。风险防控意识的提高不仅仅体现在医院管理层上,对于医院工作人员也要强化其风险意识。医疗水平是医院工作人员量化考核的标准之一,不能放松服务意识。在医院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参考文献:

[1]王书生:新形势下卫生系统的财务管理浅谈[J];企业导报;2013(04).

[2]李育钧 李育峰:新形势下卫生系统的财务管理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3).

上一篇:关于供水企业资金管理的探析 下一篇:新会计准则对国有企业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