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运输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

时间:2022-10-15 03:02:13

煤矿井下运输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

[摘 要]煤矿原煤运输系统是矿井生产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矿井大多是由皮带机组成的运输线,它贯穿了矿井的生产全过程,不仅战线长,涉及面广,技术性强,而且运输系统涉及的机电繁多。因此运输设备的运转状况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原煤产量和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分析了煤矿井下原煤运输系统事故的原因,探讨了控制煤矿皮带运输事故的对策和强化皮带运输系统安全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井下运输系统;安全管理;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078-01

1 煤矿原煤运输系统事故的原因综述

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和以往的事故案例分析,当前煤矿皮带机运输存在的主要隐患是:

1)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思想,违反“三大规程”及有关煤矿安全规定,违章指挥时有发生。

2)检修工维修技术不娴熟。对技术工种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熟悉程度不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要加强对皮带司机和检修工的技术培训,落实终端责任。另外,井下使用的一些防爆开关,有的无明显的原理及使用说明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

3)皮带司机员工的频繁调换、岗位的调整给安全埋下隐患。皮带司机和检修工需经过专业培训,取得操作合格证后方可作业,对他们的工种不宜随意变动。但是,对矿山某些技术性工种,有些企业领导不去考虑学识水平,不讲究用工要求,而是当作二线单位工种,把一些一线老弱病残的人员充塞进去,加之一些人员不钻研技术业务,违章违纪现象比较突出。临时性工作调整时安全培训工作没有及时到位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4)设备运行安全基础工作要常抓不懈,设备的防爆失爆检查要放在首位,特别是有的矿井在主运输线上还存在一般矿用型的供配电设备。多数矿井都是老设备,无MA标志,不能满足技术要求,更新又不能马上全部进行。有油设备在运输线上还不能全部消除,例如在皮带机上使用油介质液力耦合器。

2 控制煤矿皮带运输事故的对策

2.1 加强煤矿机运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

煤矿机运工种的技术性较强, 其各岗位工种都要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工人来担任。除特殊情况外, 特殊工种人员不能随意调换, 要严格考核发证, 持证上岗。

2.2 加强员工的业务培训工作

一是建立竞争机制。对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采取竞争上岗, 对所有职工都采用岗位技能工资, 划分工资等级, 引导职工自发学习安全业务知识; 二是定期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比武。对优胜者给予重奖, 以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 促使他们在岗位上按标准及规程进行作业;三是采用“三结合”的培训方式,即业余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 以重点培训为主,内培与外培相结合, 以内培为主,对新工人、新岗位、新技术要进行强化培训, 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 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以人为本”的基础。

2.3 努力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

矿井质量标准化是煤矿现场管理的永恒主题, 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质量标准化工作要做到动态达标、精益求精。动态达标首先要求员工事事、时时、人人都要坚持标准。质量标准化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发展的, 今天的达标不能代表以后的标准, 因此要抓住标准化加创新式的设计、操作、维修、稳装等四个基本环节, 真正做到动态达标、精益求精。

2.4 加强安全工作力度

要抓好安全工作,离不开有效的监督, 失去了监督必然助长麻痹侥幸、违章蛮干的现象。监督不到位或流于形式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 必须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充分发挥安监小分队的作用;同时, 必须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 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领导和业务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人的岗位责任制, 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有效促进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3 强化皮带运输系统安全管理的措施

3.1 认真贯彻执行设备使用与维修相结合的原则

设备谁使用、谁管理、谁维护, 负安全直接责任并实行专责制; 主要设备实行包机制, 做到定人、定机、凭上岗证操作, 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设备操作规程, 操作工人必须执行设备交接班制度, 有运行记录。

3.2 强化设备安装验收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皮带运输机安装、改造、验收管理工作, 要强化对机电设备安装、改造工程的设计、选型、设备购置、施工和验收等环节的管理和监督, 强化业务部门的管理职能, 防止机电设备恶性事故的发生。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机电设备安装验收管理制度, 并严格执行。

3.3 设备更新换代要跟上

要尽快对无MA( 煤安) 标志的电气设备进行更换。第一, 井下使用滚筒驱动带式输送机时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373 条规定, 皮带必须选用阻燃输送带。第二, 井下电缆必须选用带有MA 标志的阻燃电缆。电缆的连接和敷设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468 条、第469 条、第470 条、第471 条、第472 条规定。第三, 更换矿用一般型的供配电设备。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修理必须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项技术要求。防爆性能遭受破坏的电气设备, 必须立即处理或更换, 严禁继续使用。矿井必须有与实际相符的井上、井下供电系统图, 该图的绘制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50 条规定。第四, 彻底消灭有油设备。通过电控软启动的改造等方法和手段, 彻底消灭使用可燃性传动介质的液力耦合器。

3.4 优化皮带运输集中监控系统

皮带运输线上发生过各种各样的事故, 例如煤尘爆炸、漏煤眼着火、皮带着火、浮煤着火、液力耦合器爆炸、电缆着火等。总结这些事故, 都是由于监控系统出现问题造成的, 因此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应优化皮带运输集中监控系统。第一, 井下运输系统的连锁控制、延线急停、通讯、远程监视。在局域网上监视井下设备工作状态, 通过工业控制计算机实现井下设备地面控制, 有详细准确的故障检测及显示。第二, 皮带保护有《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要求的:欠压保护、过流保护、堆煤保护、防滑保护、防跑偏装置、烟雾保护、输送带张紧力下降保护、防撕裂保护、制动装置、断带保护。第三, 温度保护、防火( 超温自动洒水) 、防尘洒水装置。对环境温度、电机轴承温度、滚筒温度、减速机温度进行监控。在转载点安装降尘电磁阀, 自动控制开机开水、停机停水, 做到不起尘。在头、尾、拉紧装置部位设置烟雾、温度控制系统。第四, 电流监测。对电机进行电流监测, 避免因过负荷造成事故。总之, 煤矿皮带机集中监控系统运行安全可靠与否直接影响矿井的经济效益。为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优化系统的综合保护和集中监控是非常必要的。

3.5 巷道内电气设备的安装及使用要求

必须严格按照《煤矿井下低压电网短路保护装置的整定细则》《煤矿井下低压检漏保护装置的安装、运行、维护与整定细则》《煤矿井下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中的规定装设过流、漏电、保护接地装置,“三大保护”装置必须动作灵敏可靠。井下照明和信号装置, 必须采用具有短路、过载漏电保护的综合保护。

4 结 语

现代化的煤矿生产中,机电运输贯穿了矿井的各个生产环节,战线长,涉及面广,特殊工种多,技术性强。根据全国煤矿重大事故的调差分析显示,井下原煤运输机电事故在各个事故中居第四位,因此,原煤机电运输设备状况好坏直接关系煤矿安全生产,认真分析原煤机电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总结教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胡东臣(1963―),男,工程师。2010年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矿山机电专业,现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山脚树矿任副总工程师兼运销科科长。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篇。

上一篇:刍议如何完善遥感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 下一篇:探析PLC的铁矿提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