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地区蔬菜避灾抗灾技术(上)

时间:2022-10-15 02:50:03

【前言】浙中地区蔬菜避灾抗灾技术(上)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2 大雪和冰冻天气 2013年2月8日,金华市区普降中到大雪,部分山区还伴有大棚棚面结冰现象,2.4%的单体钢架大棚被压塌;36.5%的连栋大棚被压,整体倾斜;夏菜秧苗受损面积达18.7 hm2。一定厚度积雪的质量或棚面上冰冻雪块的质量超过大棚负载,且大棚内支撑强度不够时...

浙中地区蔬菜避灾抗灾技术(上)

导读:天气与蔬菜生产息息相关,灾害性天气会给蔬菜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灾害性天气对蔬菜生产造成损失的例子,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避灾、防灾和抗灾措施,以期减轻损失程度。

浙中地区自然灾害多发,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洪涝灾害、高温干旱、暴风、龙卷风、热带风暴、冰雹、雪灾、倒春寒、低温、持续阴雨等。暴风、龙卷风、热带风暴、冻雪等天气不仅对钢架大棚等设施的破坏力较大,而且对大棚内的蔬菜影响也较大。吹翻或压塌大棚时常发生,严重的造成钢管断裂,无法修复,薄膜破损,对生产设施构成严重威胁;另外,大棚内的蔬菜被压断或折断,也时常发生。冰雹对薄膜和蔬菜的损害较大,很难防;洪涝灾害、高温干旱、雪灾、倒春寒、低温、持续阴雨等天气主要是对蔬菜造成影响,如2014年洪涝灾害对部分县(市、区)的蔬菜造成比较大的损失,夏季蔬菜受损率达25.6%。针对不同类型灾害性天气对蔬菜生产造成的损失,要分析原因,采取避灾、防灾和抗灾措施,灾害来临前要做好一系列的防范工作,尽量减轻损失的程度。第一,采用避灾措施,如采用设施栽培,优化蔬菜区域布局,创新农作制度,尽量避开自然灾害;第二,要修建和完善基础设施并配备一定的生产设施和设备,使其起到一定的防灾和抗灾作用;第三,探讨灾后恢复措施。

1 灾害性天气对蔬菜造成的损失

1.1 低温阴雨寡照天气

低温阴雨寡照天气是影响夏菜栽培的重要因素。据金华市气象台2012年3月8日报道,“根据金华市金东区曹宅镇前王畈某蔬菜种植大户介绍,阴雨天气,田间管理很难开展,对蔬菜生长影响很大,基地内大白菜有20%左右的秧苗出现死苗,许多番茄发病严重,2011年这个时候已经结上拇指粒大小的番茄了,现在只是零星开了几朵花,而且这些花是没有用的,不会结果或结成畸形果,这一批花的番茄产量是没有了,番茄的上市时间也将明显推迟半个月以上。原因是金华市自2012年以来出现了长时间低温阴雨寡照天气,1月1日到3月7日金华市平均温度5.4℃,比常年同期偏低0.9℃;雨量406.3 mm,比常年同期偏多221.1 mm,偏多119%,降水量仅次于2010年的489.8 mm,位居历史同期第2。降水日数46天,比常年同期偏多14天,与1964年并列位居历史同期第1位;日照只有72.3 h,比常年同期偏少69%,日照稀少破历史记录。”据统计,蔬菜早期产量:番茄减产16.7%,茄子减产12.5%,黄瓜、苦瓜、西葫芦等减产15%以上。

1.2 大雪和冰冻天气

2013年2月8日,金华市区普降中到大雪,部分山区还伴有大棚棚面结冰现象,2.4%的单体钢架大棚被压塌;36.5%的连栋大棚被压,整体倾斜;夏菜秧苗受损面积达18.7 hm2。一定厚度积雪的质量或棚面上冰冻雪块的质量超过大棚负载,且大棚内支撑强度不够时,若大棚薄膜上的积雪不能及时清除,很容易导致大棚压塌、大棚内蔬菜受冻,同时高秆蔬菜容易折断,因此一旦获取气象灾害警报立即做好防范措施。

1.3 超低温天气

2016年1月的超低温天气,平原最低气温在

-11~-7℃,山区在-16~-13℃,超出大部分蔬菜生长的极限低温,菜农虽然采用一系列增温措施,但低温超过人们的预期,给蔬菜带来严重的影响。大棚蔬菜受冻达82.8%,露地蔬菜受冻达到90.4%。

1.4 暴风、龙卷风、热带风暴天气

2013年3月20日凌晨,金华市婺城区部分蔬菜基地遭受大风袭击,汤溪镇和琅琊镇蔬菜基地部分钢架大棚遭受风灾损失;7月13日苏力台风影响钢架大棚受损。风灾对蔬菜生产造成的损害主要表现为:风力强度大,造成钢架大棚棚架扭曲变形、部分钢管断裂、整栋大棚或部分棚架倒塌在地,棚膜被撕开,喷滴灌被毁等;大棚内覆盖物被掀,棚内蔬菜瓜果被风刮倒、倒架,叶片、瓜蔓、瓜受损,棚内蔬菜瓜果基本^收。

1.5 高温干旱天气

2013年7月以来,浙江省出现了近60年最严重的高温热浪少雨天气,高温持续时间之长、强度之强、范围之广、降水之少、蒸发之大,均为历史同期最严重。高温干旱至8月18日才得以缓解,对蔬菜生产产生较严重影响,尤其是对山地蔬菜的影响更大,全市山地蔬菜面积为9 007.3 hm2,受灾面积达81.6%;平原蔬菜受灾面积为5 798.7 hm2,受灾面积占基地面积的34.4%。

1.6 暴雨天气

2014年自6月17日正式入梅后,受持续强降雨天气影响,各地降雨量迅速增加,各江河水库水位增长迅猛,连续几天全市普降中到大雨,局部地区还出现大到暴雨。金华市气象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8:00,金华市平均降雨量233.2 mm。小溪、水库、排水渠四周低洼处积水严重,部分田块内的蔬菜长时间受雨水浸泡,蔬菜受灾面积较大。短期内强降雨,暴雨成灾,内涝严重,蔬菜瓜果易遭暴雨冲刷和水淹;辣椒、西瓜、冬瓜、黄瓜、叶菜类等受淹2 h以上枯死或腐烂,辣椒落果,番茄、豇豆、苦瓜等受淹3 h以上枯死。苗床秧苗受淹被毁将会严重影响下茬生产。金华市受灾面积3 773.3 hm2,占基地面积的26.9%;其中绝收面积1 121.3 hm2,占基地面积的7.8%;经济损失达16 160万元。另外,造成蔬菜基地肥土流失,土壤板结;洪涝导致土壤湿度加大,气温高时诱发病害蔓延。

2 灾害性天气的防范措施

坚持以避灾防灾为主,采用避灾防灾与抗灾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不断分析、总结、研究避灾防灾和抗灾的有效措施。第一,加强和规范蔬菜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二,建设符合标准的钢架单体大棚、连体大棚,灾前做好防范工作;第三,合理规划蔬菜基地的区域布局和茬口安排等,从而提高蔬菜生产避灾、防灾和抗灾能力,尽量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2.1 风灾和雪灾

①搭建标准的钢架大棚 GP-C622型单体钢架大棚要求:主材料拱杆等外径不少于22 mm、壁厚不少于1.2 mm,每根长度不少于4.7 m、质量不小于3.1 kg。拱杆间距不大于0.6 m、肩高不低于

1.5 m、顶高不低于2.5 m,卡槽2~4道,拉杆3道,加固斜撑4根(棚长不超过35 m)。纵拉管长度

5.1 m、质量3.4 kg。

GP-C825型和GP-C832型单体钢架大棚要求:主材料拱杆等外径分别不少于25 mm和

32 mm、壁厚不少于1.5 mm,每根长度不少于6.2 m,质量分别不小于5.4 kg和6.4 kg。拱杆间距分别不大于0.65 m和0.8 m、肩高不低于1.8 m、顶高不低于3.3 m,卡槽4道,拉杆3道,加固斜撑4根(棚长不超过40 m)。纵拉管长度5.1 m,质量分别为

4.4 kg和5.3 kg。卡槽采用热镀锌钢板冷弯成型、厚度不小于0.7 mm,压膜线采用专用大棚压膜线。棚头直杆每端6根,与地面垂直,拉杆与棚头直杆采用管接,压膜线间距不大于1.6 m,并用螺旋桩、地拉杆等专用地锚固定。

②风灾和雪灾来临前对钢架大棚进行全面检查和加固 根据气象、农业等相关部门提供的灾害性预报或警报信息后,对钢架大棚设施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加固工作。及时在大棚内增加支撑柱,间隔2~3 m用钢管或竹竿或木杆作为立柱进行支撑,超过8 m宽的钢架大棚,同一支撑点采用3根支柱(中间直立1根,两侧倾斜2根),而且注意钢管、竹竿和木杆有一定的牢度,腐烂的就不能用了。为延长支撑材料的使用寿命,用水泥墩作底座。为提高钢架大棚的抗压性,也可以用细钢丝把大棚两侧的钢管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及时更换生铁锈的卡簧和老化的压膜线。做好这些工作,大棚被压塌或吹翻的概率就小多了。

普通新毛竹大棚的棚架能顶6~8级风力、钢管大棚的棚架能顶8~10级风力。低于以上风力可以采用闭棚防风,前提是棚膜不漏风,而且压膜线的质量要好;尽量确保棚膜、设施及作物的安全。超过以上风力时,及时卸膜保棚,能转移的秧苗及时转移到安全场所。

③及时清理棚面上的积雪 采用木杆或竹竿,头部用旧布等较软的材料包好,人站在大棚内对着顶膜往上捅,使雪沿大棚棚面往下滑落。大棚数量较多、业主又雇不到劳力,可以采用大棚棚面撒盐,或对大棚棚面进行喷水等措施,清除大棚顶部积雪。大雪过猛,积雪厚超过20 cm,增加大棚内支撑柱的密度,支撑柱的间距缩短为1~2 m,同时增加支撑柱的粗度,竹竿或木杆直径大于6 cm。当积雪厚达30 cm时,雪压超过40 kg/m2,已大大超过一般大棚骨架的设计承载能力,支撑柱间距缩短为1 m,支撑柱直径大于8 cm,同一个支撑点采用3根支柱。无支撑柱的情况下,厚15 cm以上的雪,来不及除去,要及时采取破膜保棚的应急措施,防止雪压塌钢架大棚。

由于金华市区这几年防范工作做得好,大棚被大雪压塌的概率逐年降低,但是受风灾的影响还是比较大,部分质量不过关的钢架大棚受损还是比较严重。风灾中受损较重有3方面的原因,一是钢架大棚安装不符合标准;二是钢架大棚的质量问题;三是包括不可抗拒的因素,如风力过大、龙卷风等。如同一个蔬菜基地内连片钢架大棚,唯有中间的一两栋大棚被风吹倒,钢管受损,这主要是钢架大棚的质量或支撑物的质量或卡簧生铁锈等原因引起的,建议提前更换不合格的配件和支撑物等。

2.2 洪涝灾害

按照浙江省保障型蔬菜基地规范要求,排水设施建设标准为抗洪涝能力达到十年一遇,日降雨量60 mm以下田间不积水,日降雨量60~100 mm基本不受淹,日降雨量100 mm以上雨后2 h畦面不积水。

a.排水沟渠。根据基地实际情况和排水需要科学设置排水沟渠。平原地区排水渠规格要求一般为:毛渠(即与田间畦沟连接并承接其来水的小型渠道或大棚的棚头沟)底宽≥0.5 m、深度≥0.6 m,坡降一般为(800~1 000)∶1;支渠(与毛沟连接并承接毛渠来水的中型渠道)底宽≥0.6 m,深度≥0.7 m,坡降一般为1 200∶1;干渠(与支沟连接并承接支渠来水的大型渠道)底宽≥0.8 m,深度≥1 m,坡降一般为1 500∶1。山区根据立地条件合理设置排水沟渠。

b.围堰和排水泵站。地势较低的平原基地应筑围堰(围沟),以切实提高防涝能力。平原水网地带宜建排、灌泵站或排灌两用泵站,其中地势低畦田块一般每6.67~10 hm2应配备10 000~13 000 W排涝泵站1座,10 hm2以上的应配备排涝泵站2座,排涝泵站设置在沿河边地势相对较低处,设置2座的相距200 m以上。

(未完待续)

上一篇:对纤维制品监督检查制度的思考及展望 下一篇: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大麻植物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