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揉穴位轻松通便

时间:2022-10-15 02:30:31

现代医学认为,便秘是指3天或3天以上有一次排便;大便质地很硬,常伴随肛裂或痔疮出血;或质地不硬却排出困难,便后不爽。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不能及时排便或排便不爽已经成了办公室一族的通病,可绝大多数人不认为这是病,所以就诊治疗的人不多,有的甚至认为这是难言之隐而羞于就医。殊不知,便秘对人体的危害不可低估,肛裂和痔疮的痛苦自不必说,便秘还会导致面色晦暗及褐斑、痤疮、肥胖等疾病。对中老年人来说,保持大便的通畅尤为重要,因为很多心脑血管意外都是由用力排便导致的,老年人更要维持每天按时排便的习惯。如果您有便秘的毛病,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来清肠通便

1.按揉巨虚、支沟助通便

(1)点巨虚

A.屈膝,沿髌骨向下循按,可以清晰地摸到胫骨。距胫骨外侧边缘一中指宽处就是足阳明胃经小腿部的循行线。在这条线上,髌骨与髌骨下方的韧带(髌韧带)外侧凹陷内是犊鼻穴,自犊鼻向下约一横掌,即为足三里,再向下一掌为上巨虚,再向下一掌为下巨虚。便秘时,按压上巨虚穴多有明显的酸痛或刺痛感。

B.从足三里开始,沿着小腿外侧经脉从上向下点按,重点按揉上巨虚和下巨虚穴,局部有酸胀或胀痛感时疗效较好。

(2)点支沟

A.前臂上举,掌心面向自己,五指张开,在腕背侧横纹上一掌(四指并拢为一掌),前臂两骨(尺骨与桡骨)之正中就是支沟穴。

B.支沟穴是治疗便秘的特效穴,平时可不拘时间、次数反复点按,有助大便通畅。

2.耳穴处方

A.主穴大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

配穴直肠――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处。

便秘点――三角窝中1/3,对耳轮下脚中段的上缘坐骨神经点上方(非标准耳穴)。

B.耳穴压豆或用棉签依次按压上述耳穴,以患者能忍受为度,不拘时间、次数,有助大便通畅。

如何认识中医的痰证

孙清廉

看中医时,常会听到医生提到“痰证”这个诊断名词,那么什么是中医的痰证?中医所谓的痰与现代西医所指之痰有何不同?

中医所指的痰不完全等于西医所谓之痰。中医的痰是指津液在机体内不能正常运化所产生的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在体内会引起各种病理变化与多种病症,总称为痰证。中医认为,痰是由人体内滓液凝聚而成的,病机主要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此外,情志内伤、气郁化火、津液煎熬可成痰;气滞不畅,经脉不利,以致水湿结聚而成为痰。同时,饮食不节、烟酒过量、房劳伤肾、外感寒湿等外因亦可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而促进痰的生成。痰既成之后,随气流行,外而筋骨,内而脏腑,无所不至,从而会引发各种病变。

总之,痰之为病,随病变部位以及寒热虚实性质的不同,有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故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

中医还认为,“怪病属痰”“痰多生怪病”,现代医学中的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胸膜炎、头痛、癫痫、关节炎、幽门梗阻、肥胖症和临床很多难以解释的疑难杂症多与痰证有关。

中医治疗痰证,总的来说有“治痰先治脾,脾健痰白化”“温脾强肾为治痰之本”“痰从气升,顺气为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等法则,此外,治痰还要因人、因时、因症制宜。

具体而言,痰证有以下分类:

寒痰证痰色白而清稀,多兼形寒怕冷等表现,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症等。治用散寒化痰法,药如干姜、半夏等,方如小青龙汤。

热痰证咯痰黄稠,不易吐出,见于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治用清热化痰法,药用瓜蒌、黄芩、竹沥等,方如清气化痰丸。

湿痰证痰白稀而黏,不易咯出,常伴胸脘痞闷、食欲不振,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等。宜用燥湿化痰法。药用陈皮、半夏、天南星等,方如二陈汤。

燥痰证干咳少痰或痰稠黏难以咯出,痰中常带有血丝,多见于肺结核等。治用润燥化痰法,药如沙参、麦冬、杏仁、贝母等,方如清燥救肺汤等。

气痰证痰郁结于咽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咽喉有异物感,多见于梅核气。治用理气化痰法,药如茯苓、制半夏、旋覆花等,方如四七汤、半夏厚朴汤等。

风痰证痰量多呈泡沫状,喉中痰声辘辘,常伴肢体麻木等,多见于脑卒中、面瘫、癫痫等。治用息风化痰法,药用天南星、制半夏、天麻等,方如大小活络丹、半夏天麻白术汤等。

上一篇:山药芋头汤等 下一篇:感冒的中医分型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