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的大学理念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2-10-15 01:54:59

洪堡的大学理念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摘要:洪堡的大学理念曾领导了德国大学和世界大学的潮流,在高等教育史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洪堡的大学理念,并探讨了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发。

关键词:洪堡;大学理念;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085-02

一、引言

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19世纪初德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改革家以及柏林大学的创始者。1809-1810年,在担任普鲁士教育大臣期间,对国家教育实施全面改革,并促成柏林大学的创立。在围绕柏林大学创立的过程中,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大学教育主张的著作,构成了洪堡的大学理念,并由此开启了德国大学一个辉煌的世界,领导了世界大学的发展方向,并对后世大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吸引了众多的学者去探索洪堡大学理念的真谛。国内有关洪堡的大学理念的研究集中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洪堡大学理念产生的思想根源、背景;另一方面是围绕着洪堡的“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三原则展开探讨。本文主要在国内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就洪堡的大学理念做进一步的挖掘并阐述其大学理念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意义。

二、洪堡的大学理念

1.对大学与国家的认识。洪堡在《论国家的作用》、《论柏林高等学术机构的内在和外在组织》等书刊中集中阐述了他关于大学与国家关系的构想。洪堡认为人和人的发展是优先于国家的,其中自由是个人潜能发展首要的和不可或缺的条件;而国家的唯一职能是保障安全即抵御外敌与解决内部纷争上以促进个体发展、保障个人自由。为此洪堡强调:“从根本上讲,教育只应该造就人,不要考虑确定的、给予人们的公民形象,因此,它不需要国家。”总而言之大学应独立于一切国家的组织形式,保持独立的地位才能促进大学的繁荣。与此同时,洪堡寄希望于未来的理性国家。他认为,国家本身是手段,并不是目的,它应服从于更高的目的即理性。在国家与大学的关系中,国家作为工具,包含着国家为了理性目的服务于大学,为大学的生存提供保障[1]。洪堡认为国家不能以眼前利益要求大学服从于国家当前利益,而应该将目光放长远,坚守这样一个信念:当大学实现了其最终目标时,它也实现了国家的目标。一个自由的大学与国家的长远利益是一致的。

2.对大学教育目的的认识。洪堡受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从古希腊精神出发,认为教育应当充分认识人性,并且使人性能够在自由的环境中得到完美的发展。对于大学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洪堡提出他的“完人”教育目的观,而国内学者对于洪堡的“完人”是有诸多阐述的。比较早的是曾宁波提到:“洪堡与其他新人文主义一样认为,人不仅要有理智,而且还要有个性,才是‘完全的人’。[2]”刘宝存阐述到:“洪堡认为,所谓‘完人’,也就是有修养的人,即个性和谐、全面发展的人。[3]”也就是希望大学能够培养出有修养、有理智的人。苏扬也曾进一步深入论述:“‘完人’是个性和谐发展的人,是自由方面成熟的人,是投身于科学与科学研究的人。[4]”其中自由方面成熟是指依靠自身的独立意识去生活。概括来说,大学的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对纯知识、纯科学的探求,另一方面是对个性的修养,挖掘人天性中所蕴含的完满的可能性。

3.对学术自由的认识。洪堡认为,只有在大学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学术活动才可自由进行。大学的生存条件是寂寞(Einsamkeit,又译宁静)与自由,国家在科学中永无权威可言。尽管洪堡赞同政府可以规定中小学甚至高等学校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科目,但他认为科学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它需要研究者不受任何外在的限制。因此对于科学研究只能任其自由发展。在洪堡有关培养完人的论著中,提到“进行这样培养,自由是首要的和不可或缺的条件”。即既要给教师教的自由、研究自由,而且要给学生以学习自由、研究自由,发展学术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创精神。他认为学术可以接受教师的指导,也可以独立研修,甚至“听课径可偶尔为之”[5]。与此同时,洪堡指出大学的自由并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自由,是在国家控制下的自由。

4.对科学与研究的认识。前面所提到的大学教学目标,一是对纯知识、纯科学的探求,二是对个性的修养。这里所说的纯科学,不同于历史和自然科学这些“经验科学”,它是统领所有学科,是世上万般现象知识的最终归宿。而大学所从事的正是这种纯科学,换句话讲,就是哲学。所谓修养是个性全面发展的结果,是个人应具备的素质。“由科学而达至修养”使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密切联系在一起,其中科学研究成了培养“完人”的重要手段。“在高等学术机构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与在中学迥然不同,教师不是为学生而存在,两者都为科学而共处[6]”。

教师和学生常常自由地在讲座、课堂讨论或辩论中不断进行对话,在充满批判性和创造性的复杂思维活动中对学术进行深入钻研,也因此使得大学教育具有最丰富的科学内涵。

三、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19世纪洪堡所创建的柏林大学震动了德国大学体系,中世纪的诸多大学也依照柏林大学的办学经验,改革成为现代大学。柏林大学也因此享“现代大学之母”美誉。19世纪中叶起,世界各国的学者纷纷到德国大学留学,并将德国模式带回本土。洪堡的大学理念因此随着德国大学影响的扩大而在全世界名扬。而如今洪堡的大学理念对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也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对高等教育教育目的的再定位。我们说,教育目的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核心问题,任何教育改革,也都是从教育目的开始思考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它对高等教育目的规定是:“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接下来,该法律又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即只着眼于受教育者的一个角色和一个方面,容易导致教育的片面化和功利化。而洪堡所提出的“完人”则更多的是把受教育者定位于一个完整而丰富的人,有助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因此教育的目的在本质上首先应当是培养“人”,而不是将培养“人力”或其他什么仅供利用的工具,这是我国教育必须坚持的基本立场。

2.高等教育学术理念的树立。前面我们已经分析洪堡的学术自由,不仅包括教师教的自由、研究自由,还包括学生的学习自由、研究自由。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就是由于国内高等教育长期以来政教不分,科研发展往往受到国家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多,高校科研人员要专注于学术工作往往“分身乏术”;其二就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往往由于导师个人的研究方向所决定,不能享受充分的学术自由,并不利于自身创造能力的培养。而洪堡的学术自由思想为我们的高等教育提供了借鉴,即学校和导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种适宜的学习和研究的自由环境。

3.对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的并重。洪堡所提出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为各国大学所争相效仿,但是以教学为主还是以科研为主体的矛盾至今仍然未可知。我国高校现在存在一个明显的倾向即:重科研,轻教学。科研活动与教学活动相比具有高产性、直观性和速显性,能够为高校带来声望和荣誉。而与科研相比,教学则具有长效性和内隐性,所以受到了有意、无意的冷落。在高等学校里,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教学的发展和提高,两者综合是优化资源配置和发展教育与科技的最佳选择。因此教师不仅要提高学术水平也要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不仅要在教学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科研活动中发展创造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四、结语

尽管两百年过去了,但洪堡的大学理念至今仍有极强的时代意义。依据洪堡的“完人”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目的再定位有助于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受教育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研究空间,进而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学与科研并重是优化资源配置和发展教育与科技的最佳选择。重温洪堡的大学理念,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价值的。

参考文献:

[1]周丽华.德国大学与国家的关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4-59.

[2]曾宁波.试论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J].外国教育动态,1991,(4):168-171.

[3]刘宝存.洪堡大学理念述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63-69.

[4]苏扬.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新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4,(4):69-79.

[5]陈洪捷.什么是洪堡的大学思想[J].中国大学教学,2003,(3):24-26.

[6]威廉·冯·洪堡.论柏林高等学术机构的内部和外部组织[J].高等教育论坛,1987,(1):93.

作者简介:张敏(1990-),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

上一篇:重视策略运用 提升教学效果 下一篇:赣傩民俗美术资源在赣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