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15 01:47:24

如何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

新课程后的高一年级生物课程,要求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一定的生物学素养,对于必修一《细胞和分子》一书,共36课时,教学课时较为紧张。故本人通过认真思索以及亲身实践,对新课改下如何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课前预习,教师一入课堂便提问,“七嘴八舌”环节。学新课前,教师准备2-3个容易回答的具备典型性的小问题,一进入课堂立即提问,可全班七嘴八舌抢答,也可点名提问。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而未预习同学也可感受浓郁的学习气氛,翻书查找加入其中。例如:癌症是怎么回事?癌细胞有什么特点?你知道癌症有什么传统的治疗方法或最新的方法?记录被提问学生的回答状况,尤其是对做充分准备的学生,要及时提出表扬并累计入生物课堂评价表中。若是复习课,或习题课,则准备上节课的经典问题5个,用于“七嘴八舌”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自信心,以及小部分后进生的带动,都有裨益。

二、课中多采用身边的或教室内的现有物品进行演示,多采用教师生动的身体语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兴趣。罗素说:“智力生活的自然基础是好奇心”。例如,1)在讲解恩格尔曼的实验时,可与学生约定,教室内的桌椅代表水绵细长而螺旋状的叶绿体,每位同学是一只好氧细菌,教室内是无空气的黑暗环境,此时教师用强光手电筒演示试验中的细小光束并将光束移动,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扮演好氧细菌的活动。教师先照射黑板,请学生做出行动(学生应该不动);然后照射某组的桌椅,请学生行动(学生应该跑到桌椅处的有光部位)。一定有部分同学做出错误判断而没有及时跑到指定位置,引起班里笑声阵阵,学生兴趣浓厚。教师莞尔后应及时对做出正确反应的学生全班表扬。2)在讲授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时,教师在讲台上正面站立,双臂张开平举,可左手握一氨基,右手握一羧基,鞋子代表氢原子,而脸部代表R基。引导学生意识到,人与人若穿着一致,则主要区别是脸部,而氨基酸种类的不同是由R基决定的。3)讲解减数分裂的联会时,介绍基因重组,可以选择一男一女两名学生,并排站立并举高双臂呈握拳状,若忽略头部则类似大写字母“X”,表演中两人需逐渐靠近并将手臂交叉缠绕(也可同时将手中的小物品互换或撕取部分手臂上的彩色不胶带贴于对方手臂)。教师配音并介绍两同学所演示的染色体片段出现了交叉互换。整个过程会在愉快的笑声中结束,可趁此介绍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联会(两两配对)的概念,可以幽默的称呼此过程为“敖包相会”、“互换定情信物”。课堂效果很好。4)讲解染色体组概念时,教师可现场使用双手做道具击掌以吸引其注意,询问双手的十指应该被分为几个染色体组(两组);一副扑克牌抽出大小王以及不考虑花色也可直接拿来做教具,学生会有很多可爱的答案,但若能了解分组规则,便可直接通过观察做出正确答案(四组)。

三、通过自制低成本教具多角度模拟生理过程及现象。陶行知先生说“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1)新课讲《基因的表达》前,教师用硬纸板及泡沫板制作DNA、信使RNA以及转运RNA(或准备生日帽三顶写上名称用于表演),用彩色橡皮泥制作形状各异的氨基酸。

课前预习作业请同学们根据对“基因表达”的理解编写生动的科普小说剧本。可讲述战争或爱情,竭力发挥想象,要求过程尽可能切合此生物过程又不显唐突生硬。相信为了写剧本及表演出色,学生们会落实预习。

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别表演剧本中的转录及翻译的过程。然后教师补充讲解,对照学生组精彩表演评出最具创意奖和最佳表演奖并颁奖。小说梗概例如:诸葛亮(DNA)身陷囹圄,无法穿越核孔亲临战场,但想排兵布阵。于是将半张八卦图转译为莫尔斯码,交付身材瘦小的信号兵(mRNA)携带经由核孔直达前线。信号兵到达前沿阵地后立即与一个个碉堡(核糖体)取得联系。四散的将军们(tRNA)逐个领兵(氨基酸)进入碉堡,按照信号兵身上的莫尔斯码,每三个码决定一名士兵在队列中的顺序。

或是爱情篇:DNA上的T爱着A,而A爱着mRNA上的U。U离开核孔进入另一个国度,偶遇tRNA上反密码子中的A,短暂相逢后又分离。而DNA上的T与A破镜重圆百年好合。

2)在讲述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时,可使用三条珍珠项链模拟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各种蛋白质的过程。珍珠代表氨基酸,中间的线代表肽键。亦可课堂上用10厘米长竹签和3个山楂果穿糖葫芦,山楂被穿过后掉下的果渣可代表脱水缩合脱掉的水分子,也可带领学生直接数出肽键数,找数量规律,比较直观。对于学生理解三肽化合物形成过程以及质量的计算很有帮助。3)在讲解DNA的双螺旋结构时,让学生课后发挥形象力,用手边容易得到的材料自制模型参赛。由学生群体签名投票选出优胜者。教师也可以尝试用易拉罐、铁丝与彩色塑料珠等制作立体的DNA模型作为课堂演示。(见所附部分模型照片)

四、课堂尾声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及反馈。课堂渐近尾声时,留几分钟让学生进行自由演说,表明自己的收获或者感悟。一方面可获得教学反馈,及时了解学生本堂课掌握的情况,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培养勇气。每上两节新课后,亦可于第二节的尾声设置5分钟听写,内容不宜多共5题。坚持不懈,课后将平时听写成绩及时录入电子表格处理,制作个人的成绩动态曲线,及时当众表扬有进步者。此举可更好掌握学生动态,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五、课后多与学生沟通,成立生物兴趣小组,将略显枯燥的生物理论用于实践。活动内容如:新疆当地葡萄成熟大量上市时制作干红葡萄酒,参观当地的143团花园乳业并于家庭自制酸奶,校园内月季的扦插栽培和越冬管理,培养玉米幼苗并观察其向光性,设计并制作一个迷你生态鱼缸,饲养蝌蚪以检验甲状腺激素作用等等。保证每个班级都行动起来,在教室内布置小的生物角。放置班级花卉,鱼缸并及时张贴有趣的生物资讯。让学生们课间畅游在生物角里感觉生物学其乐无穷。

总之,将生物课堂赋予情感,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体验生物科学的进程,可阅读、聆听,看影像、看展览,看演示,现场扮演,参与讨论并做报告,甚至给其他同学上课。力求生物课堂如一盘饕餮大餐,色香味俱全。林崇德在《教育的智慧》一书中说:“培养学生的智能,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这些能力是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所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要在生物课堂上努力营造充满欢乐竞争的良好环境的同时,通过学生有效预习,制作模型的体验,姿势语的感染,角色扮演的乐趣,以及听写成绩获得进步的点滴成就感,逐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让他们体验生物学科并热爱生物学科,使课堂高效、生动,真正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上一篇:记山东青岛发明人徐泽蛟的两项节能环保发明 下一篇:制造业用机器人了工人的活路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