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拓展教学案例

时间:2022-10-15 12:40:37

《项脊轩志》拓展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项脊轩志》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中的一篇文言文。归有光的散文创作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清新的道路。他的散文取法唐宋,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时人称之为“今之欧阳修”。《项脊轩志》更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我虽然多次教学这篇文章,但在实践中发现,学生虽能读懂这篇文言的意思,却不能读懂作者的情感,特别是作者内心深处因家道中落、功名未竟带来的抑郁和悲哀。学生不入情,就无法赏识作者,也谈不上收获。因此,我在这次教学中先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后注释,疏通文意,自行积累文言知识。然后在专题总目标下确定本文教学的具体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着力一个“情”字,在平静淡泊的叙事描写中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感,并通过“这一篇”的阅读,能阅读一类文章。所以教学目标确定为一是悟“情”,二是得“法”,得散文的一般阅读方法:知人论世,事情理(思考、感悟)趣。本案例尝试用三次介绍作者串起教学环节,从文章语言出发品悟情感,理解归有光是一个在哀乐中前行的失意书生,进而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案例描述】

片断一:生平遭遇 诵读感知 品悟情感

师:今天我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归有光,打一成语。

生:衣锦还乡!

师: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归”可以理解为回家的意思,“有光”就是有光彩。对于一个古代的男子来说,只有获取功名后回乡,才脸上有光。

师:非常好,可以具体介绍一下归有光么?

生: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代著名散文家,著有《震川文集》。

师:不错!我来补充一下,请大家来看看归有光的生平遭遇。

投影展示:1506年 生于江苏昆山

1510年 5岁 开始读书

1513年 8岁 丧母

1528年 23岁 娶妻魏氏

1533年 28岁 丧妻

1540年 35岁 中举人徙居嘉定读书、讲学

1565年 60岁 中进士任湖州府长兴县令

1568年 63岁 任顺德府通判管粮运、水利

1570年 65岁 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马

1571年 66岁 病逝

师: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科举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于是迁居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讲学二十余年。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

师:《项脊轩志》是归有光十九岁时写的作品,后来又补写了两段。现在我们自由诵读课文,说说作者写了哪些可喜和可悲的事?

生:可喜的是他在项脊轩里自由自在地读书。

生:我觉得可悲的事情挺多的,比如他的母亲、祖母和妻子都先后离他而去了。

师:我们互相合作一下,看看有没有补充的?

生:他家变得支离破碎的,也应该是可悲的。

师:作者写这些事情有线索吗?

生:项脊轩就是线索。

生:“多可喜,亦多可悲”,不是线索吗?

师:是的。应该说,项脊轩是外在的明线,作者情感变化是内在的暗线。我们再读课文,联系具体词句,品味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生:项脊轩本来只是一间破旧的小房子。经过作者的精心修饰,环境优雅,气氛静谧。那句“偃仰啸歌”特别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满意足。

生:我觉得作者不是心满意足,而是意气奋发。他“冥然兀坐”是想获取功名。

生:我同意获取功名的说法。听老婆婆讲母亲,他是“泣”,而祖母去世了,他是“长号不自禁”。他主要是内疚自责,没有实现祖母的心愿。

生:我发现他妻子死后,既没哭也没号,只是“久卧病无聊”。

生:这说明他现在的情绪已经不是可以用眼泪可以表达的了。

师:是的,他面对家族的分崩离析好像没有明确的表现。你能从他的情绪变化上,看出最大的痛苦是什么吗?

生: 出生在一个走向衰落的大家庭里。

生:谁也没法选择出生!作者最痛苦的应该是自己科举不利、仕途不顺而无法振兴家族。

师:难怪归有光不再用眼泪来表示自己的伤痛。请问失意之人只有用什么才能表示他对亲人和家族的爱?

生:行动。

片断二:文学成就 探究写法 拓宽视野

师:归有光作为一个失意的读书人,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建树,但在文学上却独树一帜。

投影展示:归有光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他的散文朴素简洁,自然真挚,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桐城派的姚鼐评价他是架设在唐宋家与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近代林纾更尊他为“五百年来归震川一人而已”。

师:《项脊轩志》被公认为是作者“最胜之文”。细读课文,谈谈作者为文的特点。

生:他善于描写生活中一些小的细节。比如“以手阖门”就表现出祖母对孙子的疼爱和期望。“鸡栖于厅”也很能说明这个家庭的混乱和无序。

……

生:作者语言朴素平淡,没有华丽的词藻。最后的那棵枇杷树也仅用“亭亭如盖”四字。

生:我最佩服作者的精巧构思。以项脊轩为线索真是太妙了。

师:妙在何处?

生:项脊轩见证了作者的成长,他的梦想他的痛苦都凝聚在此。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那里有他的逝去的亲情,有祖母对他的期望,有美好的读书时光,有痛苦寂寞的记忆,所以他把这些都寄托在项脊轩中了。

师:可以说,项脊轩是归有光的精神家园。不管人生是成功还是失败,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精神领地。我们来看两个片段,谈谈感想。

﹙学生阅读课前分发的资料:《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我与地坛》节选﹚

……

师:曹雪芹在悼红轩里找到了人生支点,史铁生在地坛完成了逆境中的精神涅磐,归有光在项脊轩里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这些地方是他们生命出发行动的起点。

片断三:重要举动 解说亲情 指导行动

上一篇:高效课堂应该是这样的课堂 下一篇:关于诗歌鉴赏知识的学习与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