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合作办学的工作探索

时间:2022-10-15 12:35:56

中德合作办学的工作探索

【摘要】合作办学是实现更优质教育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并使用。德国教育以治学严谨,理论结合实际享誉世界,早期的德国大学办学模式极大地影响了全世界的高等教育。本文以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对专科层次的中德合作办学形式下的实际教学过程及学生进行探究,针对合作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应对方法。

【关键词】中德合作办学;跨文化视野;培养模式

一、引言

国务院在2003年颁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一章总则中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国家鼓励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鼓励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梁启超也曾经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在全球化的教育环境中,如何让中国的年轻人具有国际视野、国际化的学习研究方法,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策略。比如欧盟委员会推行的”伊拉斯谟计划(Erasmus)”,它是欧洲大学之间的联合办学模式,学生可以在欧洲不同的高校里进行学习,学分互认。这种独特的课程培养方式,利用多校合作和优秀教学资源的整合方式,为学生提供体验不同文化和丰富人生阅历的机会。而我国高校目前利用中外合作办学这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增加文化体验的机会。

二、中德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与我校合作的德方大学属于应用技术类大学,这类大学的基本特征是班级小、学制短,专业设置面向地方行业企业,主要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教学方面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小班讨论课、案例分析课及现场教学(课堂与实验室融合)是主要的授课方式。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具有很突出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方式大多遵循教育教学国际化的原则。然而中西方教学体制及教学理念的极大不同决定了合作办学不能全盘照搬合作院校的教学过程,本土化是基础,国际化是特色。

我校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方式是3+1.5模式,即三年国内的学习,1.5年在德国的继续深造。参与中德合作项目的班级在我校三年内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有关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进行课程安排。从第一学期到第三学期每周德语语言教学课时16节。第三学期开始每学期开设两门由德方专业老师讲授的德语专业课程,使用合作大学的原版教材,纯德文授课。由于合作双方在课程设计上达到统一,所以专科毕业后想继续去德国读书的学生可以进行学分互认,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重复性学习,有效地实现短期内专科升级到本科的深造愿望。

三、中德班学生特点分析

合作办学学生和普招生相比在报考动机、生源质量及生源家庭状况上以及外语基础有很大差别

(一)生源质量

我校中德项目的学生录取分数在200400分之间,低于我校统招分数线。这个是合作办学项目生源情况的普遍现象。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基础知识欠缺导致在国外课程引进阶段的教学困难。很多同学和家长都误认为3+1.5就是简单地以时间累积,在国内三年,国外1.5年即可拿到双学位。忽略了德国高校是全世界“宽进严出的典范。据德国官方统计,在2014年德国综合性大学毕业率是46%左右,其中女生毕业率远远高于男生毕业率。所以生源质量也直接决定了学生在德国学习部分的时间长短及难易程度。

(二)报考动机

笔者自2010年项目开始,每个学期的第一节课都会对学生做一次选择该项目动机的课堂调查。通过调查,选择该项目的学生数目没有逐年递增或递减的明显趋势。选择合作项目的学生动机分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有意选取项目的,看中德国高品质的教学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想去德国深造获取德国毕业证。第二种就是本身没有选择该项目,但是因为通过高考未能进入所报志愿的高校,接受调剂进入合作项目班级。看表格统计,非自愿进入合作项目的学生占68%98%,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称为教学第一大难题。

(三)生源家庭状况

学生大部分来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不少学生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以进入合作办学项目为渠道,获取大学学历。因为我校合作办学的学费比统招专业高出一倍,所以,能够参加合作办学的学生家庭要有支付较高学费的能力,并且一些家长试图引导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当中坚定去德国深造的决心。所以从10届、11届以及12届出国学生的家庭情况可以看出,多数家庭有自己的公司产业,或是公务员家庭,在父母的意识中,有让孩子得到更高教育的期待。我们也有少数成绩非常优异的学生,因为家庭的经济情况不能延续自己的赴德的深造学习。所以,在项目运行过程中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该设立少量资助特别优异学生去德国读书的奖学金项目。

(四)外语基础

进入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英语成绩普遍较低。分析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对语言学科没有兴趣;其二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由于德语和英语都同属于印欧语系,虽然随着历史的变迁,语法差别越来越大,但是很多单词都是非常相似。所以英语基础属于中下水平的学生在学习德语的过程当中,遇见最大的障碍不是语法,而是词汇量。所以,在合作办学实际德语教学当中,词汇量积累与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老师应当在课程设计上注重将词汇学习和实用性联系在一起。学有意义的东西就会增强记忆的深度。

四、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一)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低,如何激发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以下是在合作办学学生中的进行的一次学生学习动机调查,主要从内外动机的不同强度分成三种类型:

1.内部学习动机强于外部动机

这一部分学生录取成绩一般都是班级里前几名,对德语语言有很强烈的兴趣,显现出明显的求知欲望。在这个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是为了获取老师家长的表扬,也不是为了去德国读书。在这一部分学生当中,学习是一种快乐并且轻松的事情。

2.内部学习动机弱于外部动机

这一部分学生的父母是希望孩子进入合作办学项目的始作俑者。他们一般都拥有良好的经济条件,想让子女去国外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去体验更丰富的人生。而子女最初对项目的兴趣点不高,所以学习的过程是外部动机大于内部动机。为了避免父母的责骂,或是怕让父母失望而可能展开努力的学习过程。

3.内部外部学习动机都弱

这部分学生的入学成绩比较低,进入合作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进入大学的教育环节。基础知识的起点低,决定了他们在课堂学习当中的参与可能性就很低。父母也并无太多要求,作为中国大学目前严进宽出的现状,能够借用合作办学项目的机会进入大学学习,就决定了一定会拿到毕业证书,所以从外部动机来说也是没有任何力度。在实际教学当中,针对这一部分学生的动机激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研究动机的学者现在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向针对教学实践和学生根本需求之间的协调统一上。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外在的动机压力比如分数测评越来越能够影响学习主动性,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学习兴趣的下降,所以单纯的表扬对动力的提高也是很有局限性。替代传统课堂模式的项目周、项目月,以及多媒体的综合利用都能更加有效的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二)如何有效地上好德语专业课

在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三学期引入了纯德文的专业课程。一般情况下,德国合作大学方会派遣12名专家外教来我校授课一个月,总计100课时,两门功课。国外课程的引入环节在合作办学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理想状态下它能够使学生接受纯德国的专业知识学习,在学习过程当中可以对比中国现有的知识体系以及研究成果,站在不同的角度了解本专业在世界上的发展现状。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有两个根本的问题存在:其一是学生的语言能力不足,大量的专业词汇是学生无法有效听课的根本障碍;其二是鉴于合作办学有学分互认的制度,所以我校在排专业课程的时候会尽量避免重复排课,也就是说德国专业课程的学习没有中文相应的对照研究学习,可能会极大的影响学习效果。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我们会提前一个学期给学生提供下学期的德语专业讲义,由德语语言老师辅导进行部分专业词汇的学习。并且提前一个学期开设中文的对应专业课程。合作办学项目可以在第二学期开始,开设由中国老师用德文讲授的专业课程,让学生慢慢适应外语授课的方式,既可以提高专业词汇的积累,又可以为第三学期的对接德语专业课做准备。

(三)如何解决欲出国学生和不出国学生之间的德语课时平衡问题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办学的学生每个学期的语言课课时在1018之间。进入第三学期,学生基本已经确定是否会出国继续学习。根据以往的统计数据,出国学生人数占不出国学生的比例很小,基本在10%左右,作为没有选择出国的学生来说,每周十多个课时的德语课没有实际的学习意义。从第三学期开始实行学生选课的制度,在专业学习范围之内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

五、结语

中外合作办学的本质在于借助西方国家优质的教育资源来完善我们的教育制度。德国高校和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有我们可借鉴的地方,但是在合作办学的过程当中,课程设计的对接、对人才培养方式的探讨、以及两种文化的融合都需要时间来逐一完善。德国教育纵然有许多优势,也不能全盘接受。我们应在实际合作当中找出一个有效可行的合作办学方案,为更多学生提供接受国际化教育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张睿.浅谈德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3(3):1619

[2]刘卫平.初探中德合作办学的现状[J].文化教育,2009(4):183185

[3]董英娟,白涛.中德合作办学的学生特点分析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285287

[4]陈恒.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学习满意度比较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0(8):2023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持续发力 商业银行迎来降薪潮 下一篇:奶牛农药中毒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