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真实的企业财务报告

时间:2022-10-15 12:14:39

解读真实的企业财务报告

摘 要:财务报告是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财务报告的质量反映着企业全部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只有识别出粉饰的财务会计报表,才可能做出影响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的正确决策。同时作为会计信息的集中披露者,财务报告也存在其固有的局限性,如历史成本信息缺陷、报表项目的不确定性、货币计量假设等等。鉴于此,解读真实的财务报告,并改进财务报告体系就成为企业提升管理的必然需求。

关键词:财务报告;真实;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167-03

财务报告是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它不仅包括财务会计报表,还包括直接或间接地传递与会计系统所提供的报表信息相关的延展财务信息,即大量的表外披露和解释,如企业的经营战略描述、管理层报告、财务会计报表附注等等非财务信息和财务会计报表以外的信息。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就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

一、解读财务报告

仅仅看到财务报告的表面数字是不够的,还应该解读出其背后蕴藏着的真正内涵。

(一)把握资产的报表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差距

财务报告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资产的报表价值和市场价值必然存在一些差距。比如现行会计制度要求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就是为了使资产的报表价值尽量反映其市场价值,但是出于谨慎性原则,资产的报表价值只反映其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或可变现净值)孰低者,而不是完全按照市场价值反映。解读财务报告的时候需要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企业财务状况。

(二)把握各项资产的优良状况或经济效应

比如财务报告中能反映现有的固定资产价值,包括原值、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也会在报表附注中有分类反映,但是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无法在报表中体现,而它对于企业运作、资产收益率都有很大的影响。再比如,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存货结构的合理程度等都很重要,应该关注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财务会计报表附注中存货分类的反映,全面深入地解读财务报告内涵。

(三)把握或有负债情况

或有负债会反映在财务会计报表附注中,它对企业将产生有利影响还是不利影响,或者影响程度多大只能由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来证实,现在尚不能确定。因此,或有事项涉及未来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值得深入关注。

(四)掌握当期收益的质量和稳定性

衡量企业收益不能光看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净利润来自很多方面,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以及营业外收支等,真正能够支持企业长期发展的只有主营业务,如果净利润主要不是由主营业务创造的,企业的长期发展就不稳定。另外,还应该结合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收益,因为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收入支出和现金流入流出有一定差距。如果净利润很高,但现金流很少,说明收益的质量不高,一样会影响企业财务状况。

(五)关注财务报告折射出的企业问题

巴菲特曾经给阅读企业财务报告的投资者提出三条建议:第一,特别注意会计账务有问题的公司,厨房里绝不可能仅仅只有你看见的那一只蟑螂;第二,复杂难懂的财务报告附注披露通常暗示管理层不值得信赖,如果你根本就不懂附注披露或管理层分析,这通常表明管理层压根儿就不想让你搞懂;第三,要特别小心那些夸大收益及成长预期的公司,企业很少能够在一帆风顺、毫无意外的环境下经营,收益也很难一直稳定成长。

二、识别粉饰的财务会计报表

出于种种需要,财务会计报表粉饰的现象在现实中相当普遍。财务会计报表粉饰极具危害性,它不仅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使他们根据失实的财务信息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而且误导政府等企业监管部门,使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粉饰财务会计报表的常见方法

1.利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调节利润

许多公司利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科目调节利润,导致这两个科目期末余额巨大,往往与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余额不相上下,甚至超过这些科目的余额。

2.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

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但基于一些特别目的暂挂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资产科目。利用虚拟资产科目作为“蓄水池”,不及时确认、少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是粉饰财务会计报表、虚盈实亏的惯用手法。

3.利用时间差调节跨年利润

一些公司在12月虚开发票,次年再以质量不合格为由冲回,借助时间差调节利润。

4.利用资产评估消除潜亏

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和谨慎性原则,企业潜亏应当按照法定程序,通过利润表予以体现。然而,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往往在股份制改组、对外投资、租赁、抵押时,通过资产评估,将坏账、滞销和损毁的存货、长期对外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以及递延资产等潜亏确认为评估减值,冲抵“资本公积”,达到粉饰财务会计报表、递增利润的目的。

5.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

利息资本化是出于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区分资本性支出和经营性支出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企业滥用利息资本化的规定,蓄意调节利润。也有一些企业利用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难以界定的事实,通过人为划定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将用于非资本性支出的利息资本化。

6.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

一些企业滥用成本法和权益法粉饰财务会计报表,对于盈利的被投资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对于亏损的被投资企业,即使股权比例超过20%,仍采用成本法核算。

7.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1)虚构经济业务,人为抬高上市公司业务和效益;(2)采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3)以旱涝保收等方式委托经营或受托经营,抬高上市公司经营业绩;(4)以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5)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或分摊共同费用的方式调节利润。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最大的特点是,关联交易利润大多体现为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或营业外收入,并不意味着企业盈利能力发生实质性变化。

8.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

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然而,资产重组也经常被滥用于粉饰会计报表:第一,借助关联交易,由非上市公司以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劣质资产;第二,由非上市公司将盈利能力较高的下属子企业出售给上市公司;第三,由上市公司将一些闲置、劣质资产高价出售给非上市公司。

(二)识别粉饰财务会计报表的方法

1.剔除不良资产法

这里的不良资产,不仅包括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科目,还包括可能发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如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

剔除不良资产,一是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比较,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即说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可能存在问题,也可能表明过去几年中存在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现象;二是将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和增幅与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增幅比较,如果超过,可能说明当期利润存在“水分”。

2.剔除关联交易法

剔除关联交易是指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予以剔除。可以进一步分析某一特定企业的盈利能力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以判断这一企业的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稳定。应当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企业发生大额或大量交易。

3.剔除异常利润法

剔除异常利润法是指将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从企业利润总额中剔除,以分析和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当企业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时,所产生的利润主要会通过这些科目体现。

4.分析现金流量法

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别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企业利润的质量。没有现金流量的利润,可能就意味着与之对应的资产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

总之,识别粉饰财务会计报表的方式和手段很多,除了通过自行审核不同时期或不同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发现问题外,还可以通过关注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关注企业的重大决策行为和非财务信息等多种渠道来进行分析识别。

三、财务报告的局限性

尽管财务报告对于投资者、债权人、客户、政府相关部门、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在帮助其正确决策、反映管理层的经营责任、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进行合理估计与预测、服务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会计是人为的基于一些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进行的会计信息反映,因此受自身技术特点的影响,财务报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一)财务会计报表项目的不确定性

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是一个综合信息,在此前必须对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整理等,这个过程中,人为的主观判断和估计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不确定性”充斥着整个会计处理过程。如何在会计处理的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最好的一个,如何把握谨慎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如何对一些新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等问题都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主观判断。对于同一经济事项不同的会计人员可能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结果也就不同,可以说在会计工作中主观因素带来的会计信息的模糊性是与生俱来、不可消除的。比如关于资产、负债定义中的“可能”一词,就意味着不确定性,然而在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负债都以非常确定的单一数字体现着。另一方面,收入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主,会计处理过程中的估计和判断就不可避免。

(二)货币计量假设

现行会计制度以货币计量为会计的基本假设,但事实上,货币计量存在很多缺陷:(1)货币形式无法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全部内容,企业作为复杂的实体系统,其人力、财力、物力的实体性流动是主体。尽管这些实体有形物的价值可以通过货币来变现,但这些计量形式与货币计量并不是绝对一致的。(2)财务会计报表上所列示的信息都是以货币表示的绝对数,给人一种精确的印象,然而财务报告以货币计量掩盖了诸多企业经营活动中不能用货币计量的事实。企业经营活动中许多事项如企业信誉、各种软资产(知识产权等)、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创新能力等等都无法以货币准确表述,但这些对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来说都是很有价值的信息。(3)货币作为会计统一计量单位是建立在货币本身价值不变的假设基础上,但在现实中货币价值经常变动,甚至有时会大幅变动,这样财务报告的货币表述就会偏离企业实际进行的价值运动。

(三)财务信息的不全面性

由于财务报告偏重报告硬性资产、偏重数字化的财务信息,并且受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实现原则)、可靠性原则等的影响,而将一些企业内外部信息、前瞻性信息和不确定性信息排斥于财务会计报表之外。比如对企业决策有影响的产出政策、价格政策、行业市场信息、企业所处的环境竞争优势、分配政策等的披露信息很少,然而往往这些非财务信息对企业财务分析起到重要影响作用。

四、财务报告体系的改进

鉴于以上财务报告的局限性,为了不断适应新的需求,更好地发挥财务职能作用,财务报告报告体系改进和发展的思路有:(1)加强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列报和考核,增加诸如现金净流量占盈利额、营业额的比重等相对指标,强化对现金流量贡献的考核。(2)重新设计财务报告结构,适当增加财务会计报表表外揭示非财务信息、不确定信息内容,鼓励披露不限于财务方面而是更广范围的信息。

综上所述,只有识别出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同时克服财务报告的局限性,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由此作出正确的决策行为。

参考文献:

[1] 查尔斯·H.吉布森.财务报告与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6.

[2] 宋良荣.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技巧[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3.

上一篇:财务分析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刍议 下一篇:对中国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构建的思考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