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教学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10-15 11:42:14

内科学教学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内科学是临床医学教学的关键,充分认识内科教学的特点和面临的困难,如何提高内科学生临床思维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与临床处置能力,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要为社会培养出临床创新型、高素质的内科学医学人才,转变教学观念,精选教学内容,探索改革教学方法等势在必行。

【关键词】内科学教学;创新能力;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7-191-02

随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迫切要求人才培养从“知识型”向“创造型”方向转变,内科教育要培养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医疗人才,必须进行教育模式创新,让学生学会创造,特别是注重临床实践的内科学,对临床工作更有特殊要求。因而内科学临床教学遇到前所未有的冲突与困难。例如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内容重复,教学计划不合理,现代医学、现代科学课程薄弱,课程体系不能反映时代特色等等。因此我们要积极贯彻“着重素质、面向临床”的基本理念,以素质教育为主线,改革内科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逐步建立起有一定特色的内科学教学模式。笔者就近年来内科学教学中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实践做一回顾。

一、提高教学水平,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教育观念比较陈旧,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手段简单落后的“填鸭式”教学,师生互动不足,课堂不够开放,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与自身的培养相关,而且更有赖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素质的提高是临床教学的根本所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实现新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因为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学观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领的作用。教师的综合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智慧和意志的发展。

(一)加强教师自身知识储备

实施医学创新教育要求教师既要有扎扎实实的医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同时又具有教育专业、信息技术及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不仅具有一定知识结构,而且还必须具有快速吸收、转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提高。通过定期培训、进修、学术会议、自学及函授等多种途径,接受继续教育和强化培训。争取拥有大量丰富、多层面、多侧面的知识,为医学创新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教师要将现代教育理论同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树立科学研究意识,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研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诸种问题,并寻求答案;研究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等。通过潜心研究,尝试摸索,在研究中升华,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形成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新的教学模式。教师综合素质的发挥要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在课堂上授课教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教授他们丰富的内科学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转变教师角色观

传统内科教学都是由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即“填鸭式”教学,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主张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逐步转变为引导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提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大胆竞争等自我表现能力,从而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精选内科学教学内容

精选内科学教学内容,是我们讲好内科学的基础。面对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必须在一些原则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有序和有效的选择,教研室在临床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各位授课教师要作好资料收集,充分备课。对各位授课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明确的分工,授课教师备课完毕后,教研室对授课内容进行统一整理,一方面避免授课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另一方面避免某些授课内容的遗漏。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授课内容,运用教学语言、选择教学模型用具、使用多媒体等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用最能让学生理解的方式传授知识。教科书是实施教学的依据,但它不能成为束缚教师授课的枷锁。既往授课一直沿用按教科书顺序及内容讲解,制作课件时有意打破过去的框框,将关系密切的内容融合一起讲授,既便于理解、又避免了重复。如:肺心病的病理与临床表现,处理原则与护理措施等。课程内容选择性讲解,把肺心病讲解清楚,慢支炎、肺气肿留为自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备自我学习和不断学习的能力。在自学前,向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自学的结果进行检查及总结,对重点、难点内容要给予讲解,以保证自学的效果。

三、改进内科临床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临床思维

对于内科学教育来说,教学就是要引导医学生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留下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索新知识,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真正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一)培养临床思维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要引导和组织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专题进行研究,例如,选择“慢支炎病程中的健康危险因素对疾病进展的影响”一这一学生感兴趣的课题,让他们自己设计相关调查问卷,到临床上去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慢支炎的严重性,使学生重视病人的心理活动。这种教学法可以锻炼学生科学设计调查表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数据统计及分析能力,为学生今后提临床思维奠定基础。

(二)合作学习法

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它要求教师有指导地进行小组教学,让学生在一起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分组要尽可能小,并尽可能使组员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对每组给以具体任务及分工,使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个风心病患者的病例,请每组学生根据所给出的资料进行讨论、提出诊断、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最后教师自己进行总结。这种教学法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每个人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能积极活跃主动地发散思维、评判思维,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三)模拟情景教学法

情景模拟式教学法是指通过对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的一种认知方法。在讲授“慢支炎”这一内容时,从教室请来一位烟民和一位不抽烟的同学协助进行教学,在征得不抽烟的同意后,让在无防备的情况下他就接受二手烟刺激――观察其反应,学生根据这位同学的反应,列出存在的长期如此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这样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感性认识,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强化了吸烟的危害。

(四)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教育部在高职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也明确提出应用多媒体授课时不低于15%。利用现代的教育理论和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将教学内容以最有效方式传授于同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

四、总结

内科学教学是临床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充分认识内科学临床实践教学的特点和面临的困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精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内科学科临床教学的水平,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临床创新型、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上一篇:地质雷达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下一篇:论分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