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语文阅读教学新法研究

时间:2022-10-15 10:50:41

中职学校语文阅读教学新法研究

摘 要:阅读教学是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学方法的科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针对中职学校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涌现出来不少行之有效的新法,本文对此作了浅析。

关键词:中职学校 语文阅读教学 教学新法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实际工作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职业中学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就直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性工作。所以,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热情并不高。如今,中职语文教学已成为整体中职教学不景气情况下步履艰难的基础学科。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既能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又能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探索中职语文教学新方法的热点。

在中职学校的语文教材中,基础知识、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仍然是四大块。其中,阅读仍是语文学习的重点。针对阅读教学,中职学校也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探究。本文试就近年来有代表性的一些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新法作一初探。

一、诵读教学法。

课堂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古板、枯燥的讲解势必会让本已厌恶学习的中职学生更加痛苦。所以,中职语文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教材内容,努力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来,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去获取知识,从而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诵读就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并加强诵读。只有重视诵读才能切实做好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才能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个性、建立浅显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诵读是学习语文、积累语言最好的方法。在学生诵读得兴味盎然,且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受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赏析课文深层次的结构、思想等内容可以说是易如反掌。学习诗歌、散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跟着配乐朗诵几遍,使学生对诗文的语言和意境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当学生渐入佳境时,再对作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讲解。可以要求学生将传统大纲中还强调诵读教材中的古代经典诗文,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通过经典的阅读潜移默化的作用去促进其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沉浸教学法。

“沉浸教学法”旨在通过大量的阅读、感性的接触、感知的觉悟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实施这种教学法时,重点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思考、表达的环境,让学生广泛接触中外优秀文学作品,获得愉悦的阅读享受。“沉浸教学法”,教在课内,准备在课外。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之前,先在课外,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沉浸在优秀文学作品的海洋里,帮助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和知识;然后才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沉浸于优美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讨论发言,开拓思路,形成正确优质使用汉语的习惯。在大量阅读,深入感受之后,养成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

三,辩论阅读法。

这种教学法是教师设置辩论的题目,学生自己查找和阅读相关的资料,然后把查找到的资料进行加工。做好充分准备以后,课堂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就主题进行辩论。这样的教法看似与阅读关系不大,其实是把阅读的功课放到了课前,课堂是展示阅读成果的一个环节。课前,学生在阅读相关资料的时候,会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充分地去理解、去记忆、去感悟他所读到的内容;课堂上,为了在辩论中获胜,学生需要组织语言,这其实也是对阅读的变相的深化。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还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养成做记录的良好习惯,提升语文水平。

四,职业课堂阅读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文本中的人文性知识与学生的职业素质相衔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职业素质与自身息息相关。例如,在阅读《邓稼先》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联系对比:你崇拜这样的人吗?你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吗?请你搜寻几个当代企业家或职场精英从业、创业的故事,你有什么发现……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学生会深刻领悟到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忠诚与奉献的人格精神是一切有志青年应具备的素质要求,从而激发起努力培养自己职业素质的强烈愿望。

五,预设问题梳理法。

教学是一种由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刺激他们的兴趣出发,事先归纳整理预设一些与课文有关且易于为学生接受,又能引导他们作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结合课文需要进行一步步的梳理,就可能被学生接受。例如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药》,根据“预设问题梳理法”的要求,首先就小说内容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学目的,简单介绍鲁迅转入说明什么是药,其价值何在?然后提出预设的问题:作者写的是什么“药”、为什么要写这样的“药”、写作的主导思想是什么?接着问“作者是以怎样的方式来表现这个思想的?”最后又回到小说的写作指导思想上,“两家人何以代表当时的整个社会革命状况?作者是怎样来体现这个“代表”的?作者为什么要让主人公姓华姓夏?……”然后对这些问题一个个逐一梳理。如果仅从一个个问题的本身来看,很少有学生能顺利回答,但通过如此梳理,逐层提示深入,学生不仅了解了小说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较好地认识了作品主题意义和表现的具体方法、创意的新颖独特。

综上所述,科学的教学方法会使中职的语文教学生动有趣,富于启发性,就可能把枯燥的语法和相对抽象的内容分析变成能刺激学生产生兴趣的东西,则他们可以由此逐渐培养起对语文的新认识而将注意力转移到语文课上来。当他们用自己已经掌握了的语言知识解决了一定的相关问题后,那种对亲自努力后取得成功的特有感受,会促使他们产生更进一步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而也只有在如此条件下,我们的中职语文才算是进入了正常的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卢仲贵.中职语文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广西教育.2012.05期

[2]庞玉伟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与实践.祖国:教育版.2013.07

[3]毛辉玲.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广东教育.职教版.2011.08期

[4]徐冬梅.以学为主,先学后教――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模 式新探.知识窗(教师版).2010.04.

上一篇: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比较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化学课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