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基础教育公平论文

时间:2022-10-15 09:04:09

当前基础教育公平论文

一、当前基础教育公平的问题审视

(一)教育过程: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是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资源的配置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区域间的不均衡主要是在经济发展的大前提下形成的,从人均教育投入等公用费用来看,我国东部地区基础教育基本指标是中西部的一至两倍。”[2]东部发达地区不论是师资、设备还是教育信息的来源都优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从学校方面来说,近年来,虽然国家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改进薄弱校,但重点校历史积累的名牌效应依然不减,校际间资源配置的差距一时还很难完全改变,这还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二)教育结果:招考制度的不对等

正是由于城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导致学生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差别很大。从调查研究中不难发现,目前的高考升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状:地区越是发达,招考控制线越低,升学率越高。而在西部及中东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招考最低控制线却高于经济发达地区。并且,许多名牌大学在其所在的省份、城市的录取分数相对较低,且名额较多;而对其它省份、区域的录取分数过高,且名额有限。比如:北大、清华、复旦等大学在其所在区域的招生名额明显高于其它地区,且达线分数很低。这在无形中增加了那些想踏入名校,却受地域限制的学子的负担。虽然接受的是一样的教育,但是入学的门槛却有低有高。这对那些成绩优异却因地域限制而进不了名牌大学的学生来说是及其不公平的。

二、当前基础教育不公的消解路径

虽然我国基础教育不公平现象及其成因众说纷纭,但归根结底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的时代背景。在如此大环境下,我们的思想在历史与现实中挣扎徘徊,我国社会与教育发展的历史给现实留下了深刻的痕迹,而在现实中可以窥见人心更多的是在追逐既得的教育利益,最终使得我们教育的执行力以及道德标准大打折扣。正是基于对历史与现实的考量,我们才会努力寻找基础教育不公的消解路径,给那些在经济与社会地位上弱势群体子女提供改变命运的教育机会。

(一)路径一: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学前教育是一项公益性较强的事业,亟需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不能完全套用经济与行政思维。考虑到当下国家的财力,可以选择部分经济困难地区进行改革试点。对于那些整体经济较发达而内部发展不均衡的地区,可以用政策导向来积极鼓励省内县市之间的横向联通,通过省内转移支付制度来缩小城乡之间、园际之间的差距,如将用于公办园建设的赞助费按比例进行提成、二次分配,重点投放到部分困难地区的薄弱幼儿园。此外,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的管理,严格幼儿园的开办条件,全面推行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准入制度,规范办园行为,保证学前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路径二:合理配置当前基础教育资源

政府作为国家一切事物的总调控者,应加强对教育的宏观调控。针对城乡以及东西部之间的差异,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和中部地区的资源投入。引用经济领域的“城市反哺农村,东部扶持西部,推动城乡以及东中西部和谐发展”的理念。推进东部发达地区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地区对农村地区的教育对口协作。同时,着力加大对农村及城镇薄弱校的改造力度,不断改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另外,国家还可以将义务教育的年限延长,从原先的九年延伸到十二年,将幼儿园或高中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之内,凡公民达到法定入学年龄后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充分利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发展教育,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和网络学习。利用远程教育和网络学习,将教育资源传递给农村和边远地区,为他们提供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三)路径三:着力改革教育招考制度

任何教育都需要一个标准,并依据标准进行招考、选拔。我国现行教育招考制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考试标准忽略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与人的全面、个性发展的基本要求,往往只是检测代学生一方面的素质。因此,教育招考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实行多元化招考模式,以此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选拔水平,适应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为了更好地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的教育招考机制,今后将继续实施并逐步完善支援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招生协作计划,继续扩大农村欠发达地区定向招生计划,降低中东部地区部属高校的属地招生比例,进一步严格高等院校规范自主招生行为及相关高考加分政策,为农村学生营造公平竞争的教育发展环境,将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学生。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公平已经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今后一个时期,要坚定不移地把促进基础教育公平作为全社会的一项共识,把扶持最贫困地区和最困难群体基础教育发展作为优先任务,把合理配置资源作为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根本措施,努力让每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享受良好的基础教育,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汪杰锋单位:阜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上一篇:实验民族心理学论文 下一篇:课堂教学的教育公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