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轻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情绪

时间:2022-10-15 07:05:47

如何减轻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情绪

河南省扶沟县城关镇二中 扶沟 461300

【摘要】由于受传统价值观、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国中学生大都具有自信心、主动性、自觉性和进取性不足的特点。这些孩子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都存在着焦虑情绪。他们经常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回避或退缩。不敢举手发言,怕引来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在回答问题时,过分拘谨,语音变调,心慌脸发红,甚至有些学生手掌心出汗,心跳脉搏加快。这种焦虑情绪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针对这些情况,应采取措施减轻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情绪。

【关键词】中学生 学习英语 焦虑情绪

由于受传统价值观、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国中学生大都具有自信心、主动性、自觉性和进取性不足的特点。这些孩子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都存在着焦虑情绪。他们经常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回避或退缩。不敢举手发言,怕引来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在回答问题时,过分拘谨,语音变调,心慌脸发红,甚至有些学生手掌心出汗,心跳脉搏加快。常见的焦虑原因有三方面:考试焦虑、课堂交流畏惧、负评价恐惧。这种焦虑情绪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针对这些情况,应采取措施减轻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情绪。

1.以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为铺垫。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有较大的影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满足与愉悦。心理上的满足与愉悦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心。

如:上课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不要只看接受能力好一些的学生,而使其他学生感到被冷落,或只看学困生,让他们感到不自在而情绪紧张。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在电脑中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心理小档案,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有一席之地。作为班级的领导者,教师还应对班级舆论给予正确引导。提倡“别人行,我也行”、“这次不行,下次行”等积极向上的信念。同时注意及时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如哪位学生回答或表演得到老师表扬时,同学们也报以热烈掌声并齐声说:“Good! Good! You are very good!”而当哪位学生表现不佳时,同学们齐声说:“Come on, you can do it next time. We are sure.”这样使每个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2.以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为动力。目前,我们的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是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关心的是学习结果,成绩多以精确的百分数来表达。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试或升学。这种学习动机对于持久地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是不利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考试的畏惧和焦虑,典型的表现是注意力无法集中到考试内容上,思想无法约束,紧张不安,严重的甚至手脚发抖。我们这次课程改革中《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明确指出: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由此看来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发挥它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状况。评价是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其中形成性评价就是这样一种着眼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评价方式。

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活动记录、测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的持续评价,旨在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改进学生的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它除了评价知识、技能等可以量化的方面以外,更适于评价兴趣、态度、策略、合作精神等不易量化的品质,如设制《学习品质评价表》,自评、互评、反思相结合的手抄报或电脑报评价等。这些评价往往是在一种开放的、宽松的、友好的、非正式的环境中进行。很明显,形成性评价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考试结果的不确定性,对于减轻学生考试焦虑有重要的作用。

3.以指导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帮助他们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为引导。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生不能对刺激做出适当程度的反应。当一个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时满心欢喜,而做错事情时十分羞愧,这些情绪反应都符合社会的标准,学生本人也会因此而努力要求进步。但是常有许多学生对某些事情表现出的情绪过度强烈或过度抑制,这是不正常的。例如有的学生成绩下降或老师批评几句后就想不开,做出过激行为。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呢?

由于中学生社会阅历浅,生活见识少,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完善,对一个问题往往从一个角度解释,所以容易遭受挫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以发现问题的积极意义,从而产生健康的情绪,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年龄越小的学生越需要加以指导。学生往往由于不喜欢某一学科的任课教师而发展为不喜欢该门功课,因而成绩下降,甚至有的学生产生辍学的念头,以逃避的态度应付环境刺激。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适应能力。可以让学生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会学生辩证的分析、比较。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另外,还要帮助学生形成正当合理的需要。

总之,教育者应合理整合课堂内外的各种情绪,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减轻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焦虑情绪,使学习者保持“适中”的动机强度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上一篇: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下一篇:浅谈开展职高英语课外活动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