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自主性阅读作用漫谈

时间:2022-10-15 06:23:16

初中语文自主性阅读作用漫谈

阅读能力是语文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之一,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是理解文本的基础,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必备条件。但从目前的阅读教学情况来看,读已经变成了说,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有偏差,原本书声琅琅的读变成了课堂上的交流、讨论,读被放到了次要位置。从阅读层面上说,注重的是教材上的课文、试卷中的材料的阅读,而课外阅读则是口号喊得紧,实际没进展的状态。也就是说,语文阅读“欠读”现象较为普遍。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学应以学生的自主性阅读为主。默读也好,朗读也罢,凡是读,都会有所收益。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没有了学生的读,效率就会无法体现,理解也就无从谈起。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是为了少讲,是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去理解、体会、感悟作者透过文本所表现的内涵。通过自主性阅读,学生能在阅读中根据已有知识而发现问题,再通过查阅工具书、向教师请教、同学间的相互交流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读,会更加深入,会成为一种自我感受,而不是灌输式的、被动式的接受。自主性阅读有什么作用呢?

一、自主性阅读,有利于培养语感

阅读能力的核心是对语言文字材料的感知能力,即语感能力。而语言是约定俗成的,语感是以感性认知为基础的,语感是一种理性的直觉,是过去知识、经验在读者心中的沉淀。由此来看,语感自然是阅读能力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会发现,一些语感较强的学生在阅读时往往能获得言外之意,并形成自我的独特感受。相反,语感需要提高的学生停留于字面意义的理解,对文本的内涵尚难把握。

语感的获得并非朝夕之功,需水滴穿石的积累。书读多了,积累也就随之丰富了,感觉也就自然灵敏起来了,从而在读中积累,在积累中培养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富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是以积累和沉淀语感为主的课程,语感不是物件,不是知识、教条、观念、思想,不能灌输、也不能给予,更不能复制、粘贴。语感的获得必须建立在读的基础上。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读显得尤为重要。自主性阅读以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感受、自我体验为基础,强调在多读的基础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语言,从而把别人的言语手段内化为自己的言语手段,把现成的语言形式内化为自我的语言形式,从而获得语感。也正因为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提倡多读,让语文课堂成为书声琅琅的课堂。无论学生以什么样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只要能读,能在读中去理解、感受、体验,就对获得语感有利。当然,除了课内阅读,还要注重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同于课内阅读,因为课外阅读在形式上不受约束,时间和地点也较为自由,更没有课内阅读的功利性,更有利于语感的获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

二、自主性阅读,有利于提高理解能力

“不读书,不知礼”,不读屈原,不知“路漫漫其修远兮”,不读鲁迅,不知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就不知国人之悲哀。凝炼的古诗词,优美的散文,跌宕起伏的小说,只有不断地读,才能在字里行间寻找到言外之意,才能逐步从文字中吸收到作者所寄予的精神,才能让自我在不断的体验中发展。就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来看,中考试题中阅读理解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如何在自主性阅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正确处理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阅读是主体获得自我体验的过程,体验需要主体自己获得,不能复制,不能灌输,因此,教师在自主性阅读中最好充当指导角色,以教师的丰富经验来引导阅读行为,而不要代替阅读,更不要代替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读法上进行指导,比如,对小说的阅读,要抓住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进行,在阅读中注重对人物刻画的体会,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再如,散文阅读,重点要放在对文字的理解上,尤其是在“形散”中去找到“神”。通常,教师可以用问题来作为引导,如在《变色龙》的阅读指导中,教师以问题1.文中一开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开端)2.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伤人这一案子是如何“变色”的,变了几次?(发展和高潮)3.故事的结局如何?(结局)4.你认为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理由是什么?来引导学生从故事的情节上加以理解,注重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从文章中找出例证。

其次,在阅读方法上,提倡独具一格的同时,因材施教。自主性阅读既然以学生主体阅读为主,而学生个体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故而在要求上不应“一刀切”。对那些理解力需要提高的学生,教师要注重从生字生词和句子的阅读上进行指导,让这些学生在扫清阅读障碍的基础上深入阅读。而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需引导他们从自我体验开始,就文章中自己认为较精彩或自己较感兴趣的段落进行体会,甚至可以用读后感的形式来进行写作练习。当然,在学生完成课内阅读任务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向他们提供课外阅读材料。

三、自主性阅读,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

新《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等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以身心为标志,而心理的发展才是最终发展成熟的标志。阅读作为获得信息、提升自我的重要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当今的信息时代,信息量骤增,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效地获得并利用信息是关键。语文自主性阅读一直都在封闭状态中缓慢发展,学生的阅读没有真正实现个性化,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

新课改要求教学从课内和考试的束缚中摆脱出来。不可否认,在初中语文中,有较经典的文章可读。《论语》、《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后一课》、《木兰诗》、《背影》、《桃花源记》、《雪》、《我的叔叔于勒》……可谓古今中外,包罗万象,但教材始终是教材,所选文章经典但却不够广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提倡课外阅读。而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从传统的“只为作答”来指导阅读,转变为让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和感悟,阅读中注重在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讨论,在读中生发。

自主性阅读不是自由阅读,是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是高层次的阅读。语文是富有人情味的课程,提倡自主性阅读,让学生在读中获得语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在读中发展。还语文书声琅琅,就是要让语文绽放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花朵。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都初级中学(211126)

上一篇:“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复习导航 下一篇:提高人口专题复习效率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