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只杂交的动物》看卡夫卡的“猫羊”症

时间:2022-10-15 06:02:30

由《一只杂交的动物》看卡夫卡的“猫羊”症

中图分类号:I1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5-397-01

摘 要 作为现代小说的奠基者,卡夫卡中短篇小说中的各种动物形象所独有的寓言性象征意义对现代小说具有重要启示:他小说世界中的各种动物形象正是他自身以及现代人的投影。这些动物,特别是这只杂交动物的孤独、不安和焦虑,诉说的是作者本人以及他所代表的孤独者的困境。

关键词 卡夫卡 猫羊

在卡夫卡的小说世界中有一个动物园,那里住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他们存在的恐慌、孤独、焦虑都在卡夫卡的笔下呈现了出来。而在其中,那半像小猫半像羔羊的《一只杂交动物》尤为特别。这只奇怪的动物,我们姑且称其为“猫羊”,它身上“猫”的性格与“羔羊”的性格,矛盾地存在于同一个身体内并与作者融为一体,事实上是作者内心的剖白。

一、卡夫卡身上“羔羊”的处境与性格

小说中的“羔羊”的意象,事实上指的是还未觉醒的、比较蒙昧的人。因为“羔羊”代表着懦弱、无知,而它同样也表达着孤独感。

“它长着小猫的脑袋和爪子,大小和身材却像羔羊[1]”,在羊看来它仅仅是另外一种动物而已,并非羊群的一份子,这也就注定了它孤独的命运。

“它一见猫就躲开[1]”、“见了老鼠就恶心[1]”这些食草动物的本性所给它带来的不安是无法躲避自己不熟悉或不喜欢的世界所带来的一种不适应。卡夫卡终生生活在布拉格也许就是想要躲避这种因环境改变所可能带来的不适应,以避免可能出现的不安。

“它是从我父亲手里继承来的,然而它可是在我手里才长成这个样子。以前它更多是羔羊而不是小猫,现在二者却不相上下[1]。”在卡夫卡强悍的父亲面前,他如同待宰的羔羊一样懦弱。父亲暴君式的统治是卡夫卡心中的“小猫”永远惧怕的阴影。当他逐渐长大,摆脱童年的蒙昧状态之后,“猫”的脑子才开始逐渐发挥作用,有了自己的坚持,但是却也而无法战胜懦弱。加洛蒂曾说:“动物主题首先是和觉醒主题联系在一起的[3]。”猫羊由“更多是羔羊”到“二者不相上下”实际上就是卡夫卡在成长过程之中无知逐渐消减和意志逐渐觉醒的过程。羊的身体代表的是卡夫卡的肉身,猫的脑袋恰是他的内心、他的精神。

二、卡夫卡身上“猫”的处境与性格

之所以说小说中“猫羊”身上“猫”的意象映射出作者的内心,这与猫的习性是息息相关的。

“长着小猫的脑袋和爪子[1]”是因为“猫是一种天赋高,非常聪明的动物。从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特征来看,猫具有高智慧生物的典型大脑半球,即大脑皮层丰富且发育完善[4]。”智慧让人思考,思考带来痛苦,因为理想与现实矛盾重重。猫的爪子是猫强力执行力的表现,它凸显出猫的能力。具备头脑和能力的猫羊会对自己周遭的环境做出理智而准确的判断――因为自己异于其它动物的特性,使得自己的才智与能力是不被承认,被孤立是注定的命运。

稍有常识的人都明白,只要有点声响,猫的耳朵就会动,有人走近的话,它会立即起身。因为猫是一种狩猎动物,需要敏锐的感知周围的一切,因此它永远无法安睡,始终处于看似慵懒,实则不安的状态之中。卡夫卡始终处于一种“悬而未决”的状态,父亲总说要打他,但总不下手,因此他一直活在“将要挨打”的阴影之下,始终极度敏感,惴惴不安。这同时也是他成年之后对自己周遭环境的不安和焦虑的原因。

猫总是有着自己的标准,有自己的坚持,倔强并且有很强动的自尊心。它毫不懈怠的做自己应该做、喜欢做的事情,而不去计较结果到底会怎么样。猫羊也是一样,顺从自己的内心,不在乎自己是不是纯正的猫,而去保有猫的行为特征。而卡夫卡本人所坚持的写作,同样也是顺应了自己内心的呼唤。他坚持着自己的写作,并不把它当成谋取名利的手段,甚至还想毁掉自己的作品。这看起来是他自己倔强而又高傲的坚持,事实上是自己把自己立于孤独境地,想要让自己完全消失的一种绝望的孤独。

三、狗的忠诚与“猫羊”症

所谓“猫羊”症其实就是存在于作者身上,同时普遍存在于现代人身上的孤独、不安和焦虑。这种症状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像狗一样忠诚的难以摆脱。

由于“猫羊”区别于纯猫和纯羊的特性,使得“它的心里存在着两种不安,有小猫的不安,有羔羊的不安[1]”。“它在我们这里找到的庇护对它来说便是神圣的[1]。”当在“我”怀里的时候,它身上的孤独、不安与焦虑就已经完全转嫁到了“我”身上,此时的猫羊即为卡夫卡本人,他同猫羊一样“在这地球上虽说有无数的亲缘,但也许找不到一个亲近的血亲[1]。”存在着这样一种已经绝望到无法摆脱的深重的孤独和不安。这样的一种感觉是根植于内心的,“哪家养大了它,它就守着那一家不舍[1]。”

卡夫卡认为“对动物来说,也许屠夫的刀是一种解救,但作为一个遗产,我肯定不同意这样来解救它。”这表明,虽然卡夫卡深刻的了解到孤独、不安、忧虑所带来的痛苦,但是他仍不主张改变。他在这种痛苦中享受着,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痛苦是所有人都无力改变、无法摆脱的,与其做徒劳挣扎,不如享受它可能给我们带来的。生命注定痛苦,而他的使命就是书写痛苦。

参考文献:

[1]韩瑞祥,仝保民选编.外国中短篇小说藏本:卡夫卡.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2]叶廷芳主编.卡夫卡全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3]罗杰•加洛蒂,吴岳添译.论无边的现实主叉.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4]猫的性格特征.i.省略/blong/blog/1063581/.

上一篇:浅谈医患沟通中的礼仪 下一篇:欧盟TBT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及对策